圣诞期的宴会比往日更加隆盛。
“是的,是的,我的确给一位伯爵治过病…不,这不算什么。我生活在这光辉灿烂的国度,自然要竭尽全力维护这些让国家蒸蒸日上的先生们。”
“自然,届时我会和我的助手准时抵达。”
“是,是的,再会,先生。”
络腮胡男人好像这场宴会的焦点。
他游走于夫人们席间,又和她们的丈夫打成一片——他不大像这个圈层的人,却显得那么游刃有余。
在这到处都是毒素的世界,一位技艺精湛、博学多闻的医生可要比君主或那些政治人呐喊的什么主义、议案要受人追捧的多。
毕竟大多数人更着眼于自己的生活。
男人们期望自己身体永远强壮,永远在卧室里有使不完的力气;女人们则愿脸永远美丽,腰肢如柳条纤细,能让男人看见自己,就迫不及待要到卧室去。
厨房也行。
这些被金镑精装包裹的男士女士们毫不吝惜自己毕生所学的华美词汇,吹捧着这位时下炙手可热的人物——艾萨克·布朗。
伦敦城新贵,一位顶尖大医师。
“擅长和风寒战斗的遍地都是,可显然,布朗先生更精通那些并不要命、但时时刻刻烦扰我们的。”
女士们打开羽毛折扇,私下小声谈着,时不时眼波流转,扫向宴会上的男人们。
关于艾萨克·布朗的传闻太多了。
不得不让女士们上心。
据说。
只是据说那位克洛伊家的女人就曾得到艾萨克·布朗的帮助,使她脸蛋如婴儿般柔软光滑,即便快要三十,仍能不少吸引十几岁的小伙子,每天向克洛伊家的仆人打听她的行踪。
只是据说。
当然,没有哪个人会煞风景地问‘据谁说’——即便明思·克洛伊和那威尔森家的发生了些不妙的恶心事,但女士们仍对切莉·克洛伊维持着最开始的看法。
倘若丈夫不行使丈夫的权利…
人们更趋向于她卧室里有其他人,或藏在柜子里或床底下。
谁知道呢?
反正只是闲谈。
至于说切莉·克洛伊死于一场手术…
这些女士们毫不感到悲伤或恐惧因为她太放纵了。放纵过头,就像患了风寒还仍穿着单衣到冰天雪地里去跳舞一样,这简直是亲手为死亡打开房门——
她们毫不同情切莉·克洛伊的遭遇,反而认为她‘应该知足’哪个守规矩的女人会有七八个情夫?
一两个还不够吗?
她怎么忙得过来?
“您怎么看‘那件事’?”
有位女士小声问。
「那件事」——即刚刚艾萨克·布朗和他们丈夫谈及的‘生意’。
一个特别的、或许是百年难遇的机会。
“借贷,亲爱的。”
在这事被更多人知道前,女人不太想通过自己的嘴巴宣扬出去。
这可是赚大钱的机会。
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其实。
她丈夫也在三天前收到那封信了。但没当回事…那封信还在客厅壁橱上放着。
一封陌生的来信。
写信人名叫莱姆斯·宝林特,据说二十三岁,毕业于伯明翰大学商科,目前就职于一家私人金融机构。
信上说,他们正着手一个有关‘信任’的社会实验,为此随机寄出了数百封信。
——艾萨克·布朗,以及这女人的丈夫,就是众多收信者之一。
莱姆斯·宝林特在信上提到,若收信人乐意参加他们的项目,就请按信上的地址回信,并附上一便士即可。
反之,就只让信原路返回。值得注意的是,这封信里预先放了两便士。
作为寄信的费用。
‘这先生,或那机构绝对真诚,同时,也绝对不缺钱。’
这是收信人的一致共识。
几百封,或许有上千封。
寄信人绝不缺钱。
除此之外,信尾还注明了一段话
‘我们对扰您生活深表歉意。作为报偿,我们在收集数据的同时,将会把您的钱用于一类新兴的、绝对私人的远洋贸易投资,并在实验结束后回报您至少一倍以上的利润。’
‘但我必须提醒您。’
‘这不是一项高回报的生意,也不该被认为是生意。’
信件中的用词十分讲究,无论开头还是结尾落款都遵循了圈子里的规矩
这人即便不在伦敦,家世也绝对显赫不凡。
这是这些收信人的第二个共识。
一些人觉得是个趣事,差仆人寄了信,也放了几个便士。
没想到数天后,回信里竟多了两个先令。
信中表示了感谢,并期望收信者留下那两个先令,作为‘投资回报’——这很惊人。
没错。
但凡精明的,就一定会发现这投资时间、比例和回报绝对足够惊人。
后来,得了两先令的人再次回信,询问是否可以‘增加投资’——
结果不出所料,被拒绝了。
正如信上所言‘我必须提醒您,这不是一项高回报的生意,也不该被认为是生意。’
他被拒绝了。
但…
精明人也不是没有。
不少得知这事的,在第一次就寄出了十几或几十镑。
数日后,那机构果真返还了双倍。
‘什么样的投资能有如此高昂的回报?’
对于妻子来说,她本对丈夫的投资生意没什么兴趣——但这显然不是‘一般’的投资生意了。
一封信,十天,或十五天。
双倍回报。
投资者甚至连使用这笔资金的人都见不到——目前她所得知的,得回报最高的一笔,是二百镑。
一个小家族的商人,放了一张价值一百镑的不记名存单在信封里。
十五天后,收回了两百镑。
现在,小部分圈子里的女士们也开始对这‘生意’感兴趣了
不见面。
不清楚真正的寄信者是男是女——同时,对方也不清楚,收信人是谁。
这多少带上了些浪漫的神秘色彩,不是吗?
她们喜欢这个。
“布朗先生想向我丈夫借些钱,并表示会给他五个百分点的利息。”
这就是刚刚发生的事。
她不清楚艾萨克·布朗通过那封信里的‘投资’赚了多少,不过,她能确定,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可比开医院赚多了。
至于说究竟那机构真正投资了什么…
谁在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