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六十八章
全村百姓看着家里满满当当的粮食,浑身都散发着喜气,就连交税都十分的主动,只等县衙的人上门,就把粮食给准备好送过去。
陈家村今年的稻谷收成,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南新县,但却没有人因此嫉妒或者不甘,因为其他村里的好消息也是一阵阵的传出来,百姓们满眼满心心全都是自家的地,你家收了四石?等着瞧,我伺候庄稼伺候的比你仔细多了,肯定有四石二。陈家村最高产出四石五的那家的含金量至今还在上升,特地有同村,甚至隔壁村的过去取经,同样一块地,同样都是干活,怎么你的就多那么多呢。
陈图也不知道啊,自家的地就是好,出来的粮食多,这几日在村子里走路都带风,背都挺的直直的,但人家都上门来请教了,你也不能啥也不说就那三个字吧,到时候别人还以为你偷偷藏拙呢,只能支支吾吾的瞎编。
原本只是想随口编点什么,陈图想着自己种田时的感悟,结果越说越顺,感怀越深,其他人听的也认真,当了村子里好一阵的风云人物。
这些粮税全部都是要押送到应山州的,许行知把整个南新县今年的粮食产量,最高、最低和平均值都算好了写在信件里,所有的数据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闲的没事,他还把南新县过往几年的粮产都给写上去了,有数据对比,也好找圣上邀功不是。
大伙忙活了好一阵,这两日中,整个县里都热闹起来了,这次的丰收后,不少人家手里有了钱,还是会来县城采买些生活必需品。
街上出来摆摊的小贩明显多了些,其中以卖针线、头绳等日用品的居多,还有便是吃食,各式的糕点,很多带着小孩上街的人家,自己能忍住嘴馋,但多多少少顾忌到孩子,还是会零食吃,糕点就更不用说了,回娘家总得带些东西回去,糕点体面还不算很贵王二胡探头探脑看着街上的热闹:“这几日的人可真多,忙活完有空了,大丰收兜里有钱了,这不得舍点。”许行知观察一阵,才摇头:“也不算,大家买的多是家里需要的,就算没钱也是需要买的,只能说刚好这几天农忙完,百姓兴致高,就集中起来一起买了,这才显得好像花了很多钱似的。”“今年才是第一个丰收年,家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的是,大多数人家应该是备用攒起来,也能应对一些突发情况。”“确实是。“王二胡看了一阵子,却道:“不过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今年,大伙能过个好年,可能还能买件棉服,冻死的人应该也会少些。”
许行知张了张嘴,有些沉默,此时他才恍惚的想起,在古代的冬天,都是一次难熬的历劫,年岁不好,没有收成,又哪来的钱去买炭火,买御寒的衣物呢。
“去年死的人多吗?”
“多。“王二胡肯定道:“尤其是住在破庙和桥洞的乞丐,一个冬天下来,能活下来的算命硬。”
“不过今年肯定要好很多,大人您也不必为此介怀。”许行知笑了笑:“你说,今年咱南新县,能不能一个人都不冻死。”
王二胡没说话,此时的沉默就代表了一切,没一会,他笑着岔开话题:“大人,丰收过后,秋社日要来了,咱可得好好准备准备,这可是大节,热闹的。”
秋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般来说,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用来祈求或者酬报土地神。“肯定要的。“许行知点头应道:“往年一般是怎么弄的。”“一般就是搭个台子,大伙跳舞、唱歌、杂耍,会的上去表演,然后下面摆席,吃好喝好。“王二胡努力回想:“我记得前几年还有赛大猪,赛大鹅的,比完就杀了,然后全放一起祭祀。”“按照往年的规矩来就行。"许行知开口道,听起来倒是挺热闹的:“多搞些活动也好,咱县里有会舞师的吗,有的话请过来舞一段,也热闹些。”
“席面就摆个流水席,连摆七日,对外说大伙都能来吃,也散散喜气,只是不能浪费,不能打包带走,只有本人能来吃。”王二胡一惊:“连办七日,还是流水席,大家都能来吃!大人,您确定吗,这花销可不小。”
“对,流水席,大家都能来吃,这钱我出。“许行知点头应声道:“好不容易过个大节,大伙热热闹闹的,吃的也开心。”“得嘞。”
这消息传回县衙,大家也叽叽喳喳起来,为秋社做准备,许行知和秦安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倒不是很懂里面的门道,好奇的很。
厨娘已经在厨房里做起了社饭,这里面可是有讲究了,不仅材料丰富,制作的过程也很复杂。
“猪肉、羊肉、腰子,唔还有瓜果呢。”
“这可不,不仅有这些,肚肺、生姜好多种材料呢。“厨娘应声道,说到自己擅长的东西,脸上的笑容都多了不少:“这些东西都切成很小的片状,放调料给他调和起来,最后撒在米饭上蒸熟,香的很。”
“我之前去给富家老爷家做这社饭,一揭盖,那香味,谁闻了都想要尝一口。”
一群人眼巴巴的在厨房门头探头探脑:“什么时候能好,听起来就很想吃!”
“这还没到春社呢,你咋就那么馋。”
“我馋???"张麻子一个不太爱说话的老实人被气得:“有本写你别吃啊!”
“我就吃就吃,我待会第一个吃,在那就知道瞎说的,你们都别吃。”
秦安看着都怜爱了:“你们可别欺负我们麻子哥,第一个给你吃,馋死他们。”
不仅仅是县里边,各个村都在用心准备着这个节日,肥皂厂也放了几日假,让大家好好的休息。
李萍从柜子里掏出自己平日里舍不得穿的衣服,穿上后拉着自家婆婆问道:“娘,我穿这个好看吗。”“好看,好看,这颜色艳些,衬的你皮肤白。“王翠花笑道牙不见眼:“你买些小孩爱吃的糕点,再带上半扇猪肉,带着小宝回娘家,你也好久没见亲家母,多玩两日,别担心家里。”“家里还有好几只老母鸡,你也带一只回家。”“让你娘知道,你在我老王家没受委屈,养的好好的。”“娘一一"李萍话语里充满着感情,婆婆对自己的用心,她也都是能感觉出来的:“咱们家刚收了新的葫芦,还有大枣,我多买些肉放家中,到时候巧姐儿回来,让她多带些回家。”巧姐儿是王翠花的女儿,也嫁出去好几年了,秋社会回来看看。
“萍儿,你是个好的。“王翠花握着她的手,轻轻的拍了拍。李萍顺势摇婆婆的手臂,娇声道:“娘,你对我好我还能看不见,巧姐儿出嫁那么久,好不容易回次娘家,可得给她长面。”王大柱从后面凑过来:“媳妇,我对你不好啊,有了婆婆忘了我。”
两人女人瞬间一齐白眼:“看你儿子去,别让他瞎玩。”“你自己忙活去,别给我们俩添堵。”
“别人都婆媳恶斗,到我这我还成外人了。“王大柱委屈巴巴的嘀咕道。
李萍脸上露出一个温婉'的笑容:“娘,大柱说想看我们打起来。”
王翠花当场把门口那打扫把拿起来,扬的虎虎生威,王大柱边喊边躲,最后抱起自家儿子当挡箭牌:“娘,你要是生气就打你孙子吧,打他别打我。”
“对,奶奶你别打爹,要是生气了打我就好。"小男孩乖乖道。听见自家孙子这般说,王大柱的这个骚操作让王翠花的火气瞬间上涌起:“你还敢用我乖孙来威胁我,好你个王大柱,胆大包天!”
王大柱见状不对,赶紧往门口跑:“娘,我去买点秋社的东西,晚点就回。”
秋社日有如约而至,大伙都穿上了自己好看的衣裳,一大早,所有地方开始劈里啪啦响起了震天的爆竹声。各个村里,已经开始杀猪杀鸡,这是给土地神准备的祭品,女人们把自己收拾的齐整漂亮,牵着自家小孩回娘家看看。县衙门口不远处,台子已经搭起来了,锣鼓喧天,周围的百姓都围聚在一起,看着这舞师队伍翩然起跃,人群中响起非同一般的掌声。
看着看着,有鼻子灵的,拉着旁问道:“老乡,你有闻到什么味道吗,好香,一股燔炙的香味。”
“你这鼻子灵,我还没闻到,约莫是县衙在炙烤社猪,这香味浓,待会午后不就能吃到了。”
“有道理,我还没吃早饭,我来时瞧见,县衙门口有送社糕社酒,还有社饭的,用的可都是猪羊肉,腰子之类做的,可补了,我去吃点。“这人说罢,戏也不看了,转身往县衙那走。“你少吃点,待会午后县衙设宴,可得留着肚子吃好的。”“知道啦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