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34年的坠龙事件之后,墨辰重新恢复到了对太阳系内各文明势力的同步监控状态,继续见证历史。
1935年2月,汪季新和蒋瑞元联名发布严禁排日运动命令。
10月,日军提出对华三原则政策,即:日中提携﹑承认满洲国﹑共同防共。
详细展开解释之后,也就是:
①华夏应彻底取缔排日活动,抛弃依赖欧美政策,采取亲日政策。
②华夏应正式承认“满洲国”,实现中日满在华北的经济合作。
③中日满应在防共问题上合作。
11月,日军在华夏东北境内的下五家子村,持续烧杀三个小时,全村被屠戮六十四户,被烧毁民房四百多间,共计被杀害三百八十七人。
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2月5日,随着新宪法在苏俄的颁布,苏俄正式确立国家实行共和制度。
12月12日,华夏东北军领袖张毅庵和西北军领袖杨忠祥在镐京扣留了蒋瑞元,迫使其做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决定。
1937年6月,华夏工农党代表周伍豪和蒋瑞元在庐山就联合抗日一事进行谈判。
7月7日,夜间,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华夏守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华夏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华夏守军随后奋起反击,史称七七事变。
而七七事变的发生,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正式爆发。
7月29日,日军攻陷北平。
7月30日,日军攻陷津门。
11月25日,日军攻陷梁溪县城,国民军最后国防线,澄锡国防线随即被攻破。
同年12月1日,日军攻陷澄江要塞,开始控制长江。
同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金陵,随后,日军在金陵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
在大屠杀期间,日军士兵对金陵城内的华夏人,随意的奸辱、放火、抢劫,最终致使这次大屠杀事件的华夏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同年12月14日,日军在华夏扶持的傀儡政权于北平成立。
在1937年华夏和日军爆发了全面战争之后,同年8月14日,华夏空军与日本空军之间的第一次空战爆发。
对于华夏早期的空军,墨辰在后世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料,有过一些了解,知道早期的华夏空军非常悲壮惨烈。
也因为如此,墨辰对华夏空军特意多关注了一些。
说起早期的华夏空军,就不得不提起笕桥航空学校,作为华夏一族步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华夏空军的摇篮之一,笕桥航空学校在抗日战争中为华夏一族提供了大量的优秀飞行员。
作为华夏早期的空军航校,笕桥航空学校的校训,异常悲壮: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之所以会有如此悲壮的校训,与当时华夏的大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的华夏综合国力弱小不堪,工业基础薄弱残缺,更没有研发生产飞机的能力。
同时,华夏被世界各列强任意欺辱划分,境内的许多地区,都有各列强的所谓租界和军队。
而1932年9月18日之后,日本更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占领了华夏的东北全境,使得华夏一族进入到了国土沦陷的状态。
在这一系列的糟糕背景下,华夏早期的空军注定了会充满各种悲剧。因为在工业时代初期的战争中,空军是非常具有优势的兵种,在作战双方的某一方空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另一方能够赢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极低——制空权的争夺掌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发展和最终结局。
也因为空军在工业时代早期战争中,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战争中作战双方都会想尽办法,优先解决掉对方的空军战机。
而在当时,日本的战机超过两千架,华夏的战机不到三百架,双方悬殊的战机数量,更是注定了早期华夏空军的悲壮。
1937年8月14日,华夏空军第四大队被调防到茧桥机场刚着陆,未及加油,即遭日军机空袭。
大队长高铭久在飞机余油不多、气象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毅然率领所属3个中队27架飞机紧急升空迎敌。
高铭久驾驶霍克3型驱逐机起飞后,先爬高至云上,未见敌机,随即下降至云下,发现日军96式飞机1架,遂迅速逼近目标,连续两次射击,该架96式日军机当即中弹坠毁。
随后高铭久又发现3架日军机,便抓住机会迅速占位瞄准攻击,又击落日军机1架。
与此同时,第21中队中队长李桂丹等人也发现2架日军机,经连续攻击,先后击落、击伤日军机各1架。
在空战中,日军机为躲避华夏驱逐机的攻击,时而钻进云中,时而降至云层下。
但这挡不住华夏飞行员英勇顽强,紧追不舍,经约30分钟激烈战斗,共计摧毁日军机3架、击伤1架,华夏空军仅有1架飞机轻伤。
此次空战,华夏一方驾驶的霍克3型驱逐战机的参数如下:
最大平飞速度——360km/h
实用升限——8410m
航程——1284km
总重——1887kg
乘员——1人
武器——1挺12.7mm机枪,1挺7.62mm机枪,可根据需要选择挂装1枚227kg炸弹,或4枚53kg炸弹
日军驾驶的96式攻击机参数如下:
自重——4770kg
最大重量——7642kg
最大航速——350km/h
续航距离——4000km
上升限度——7500m
乘员——7人
武器——3挺7.7mm旋回机枪,可根据需要选择挂装1枚航空鱼雷,或挂装800kg炸弹
华夏空军和日本空军的首次交战,虽然华夏空军取得了3:0的优秀战绩,但这依旧改变不了华夏空军只有不到300架战机,且这些战机型号还不统一,配件等难以筹备的致命缺陷。
对比日本空军拥有2000多架战机,且型号井然和工业体系完备的情况,华夏空军的劣势更加明显。
就在高铭久的第四大队,反击日军机,首战告捷的同一天。
1937年8月14日,奉命驾驶战机由江右庐陵飞赴金陵对日作战的飞行员张锡祜,由于当时气象测报不良,而张锡祜又急于前往金陵杀敌,冒险飞行,终因天气恶劣,在前往金陵的中途失事殉国,时年26岁。
而在1937年元月十日,张锡祜与未婚妻在金陵刚刚订婚。在张锡祜牺牲的12天前,他曾在给父亲张寿春的信中如此写道:“阵中无勇非孝也!”
得知儿子死讯后,南开大学的创建者之一,担任校长职位的张寿春,压住失子之痛,悲怆说道:
“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