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轻叹一声:「是夏侯玄写的书啊!朕都已经有两年没见过他了。」
翻看了几眼后,曹睿又将其扔在了桌案上:「夏侯玄这本书是讲什麽的?」
裴潜答道:「夏侯太初此书讲解庄子。臣亦对玄学不甚懂,但臣弟说此书极妙,劝臣好生读一读。」
曹睿道:「你弟裴徽都这般说了,看来夏侯玄在谯县读了两年的书丶是真读出了一些东西的。」
「不像有些人,朕刚开释了浮华案的士子,就急匆匆的返回洛阳了。」
裴潜也是个妙人,知晓这种私下议论别人的时候,最是增进私人感情之时。
裴潜笑道:「臣大约想起来,司空的长子司马子元,就是在刚开释后丶就回了洛阳。第二日就与洛中士子见面。」
「臣去年来洛阳后,听臣弟说过此事,当时还觉得颇为诧异。」
「如何诧异?」曹睿反问。
裴潜道:「许是年纪太小,有些心急心焦。」
曹睿轻声说道:「人各有志,朕也管不到这麽细的地方。三公的儿子如何愁官做?」
「朕听说,司马子元去年冬天去了扬州,在蒋子通州府中做掾属,颇为得用。」
裴潜道:「州中徵辟,本是国家定制,无可指摘的。」
曹睿轻叹:「是啊,三公有徵辟之权,各州郡长官也有徵辟之权。国家当下还是因人选才。」
裴潜年已五旬,可依旧清秀俊朗丶脸上棱角分明。捋了捋颌下短髯后,裴潜应道:「天子牧臣,臣子牧民,正是此理。」
曹睿看向裴潜:「说起来,朕与你这般交谈还是第一次。」
「你可知朕诏你回洛阳任职之时,还是起了一些非议的?」
天下各处皆有流言,而作为都城的洛阳,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染缸,各色流言在内乱窜,让人识不清来龙去脉。
裴潜抿了抿嘴:「臣略微听过些的。」
曹睿笑着问道:「裴卿听到什麽了?」
裴潜道:「其一是侍中权重。臣初来洛阳之日丶暂住臣弟的家中。当日晚上,就有许多人往臣的住处送礼物。」
「盛情难却,臣一时推脱不掉,只得用文字一一记下,并且都贴上了封条。待离任之时,再依原路返还。」
曹睿心中大约猜度,裴潜之所以会这般说,恐怕也是真的这般做的。
只是不知他是出于本心,还是故意搞了这麽一回丶就等着皇帝日后来问。
曹睿笑道:「明日回了家中,裴卿就将封条都撤了丶将礼物自己留下吧,朕夙来不忌讳这些。」
「朕富有四海,也不能让身边的大臣拮据。」
裴潜愕然,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麽。
刚要出言反驳,就见皇帝的眉毛微微扬起,裴潜也只能拱手应下。
曹睿道:「有一就有二。还听到什麽别的了吗?」
裴潜答道:「其二,洛中传言丶陛下对河东人太过优厚了,是要与颍川人分庭抗礼。」
「此话怎讲?」曹睿笑着看向裴潜。
裴潜道:「洛中有言,称河东有四望族。贾丶毌丘丶裴丶卫。」
曹睿作为皇帝,当然能从校事之处听得这些。不过这种事情由当事人嘴里说出,却还是颇为有趣的。
裴潜本想一本正经的讲着这些,看到皇帝脸上带笑,竟也笑了出来:「贾镇南在皖口担当国家重任,又有贾美人在后宫。」
「洛中人言,称贾氏乃是河东之冠。」
曹睿笑而不语。
裴潜方才所说的贾美人,正是镇南将军贾逵的嫡女贾承。
细细想来,也有三个月没见她了吧?
后宫人多,这也是无奈之事。明日便去寻她!
裴潜继续说道:「在贾氏之后,就是毌丘丶裴丶卫三家。」
「毌丘父子一为刺史丶一为中领军,皆得陛下信重。臣忝为侍中丶臣弟在尚书台做郎中。而卫氏,说的就是民部尚书卫觊卫公了。」
曹睿摇头道:「朕若说召你回朝的时候,并未想到你的河东籍贯,裴卿信吗?」
裴潜拱手道:「陛下金口玉言,臣当然相信。」
曹睿道:「方才你说了两件事。」
「侍中权重,这是朕有意为之。各州刺史,朕当然要用自己熟悉之人。」
「就算眼下裴卿在洛阳为官,若假以时日丶说不得朕也要将你发出外放的。」
裴潜接话道:「效力国家,何必要谈什麽职位呢?朝廷有何分派,臣就如何去做,仅此而已。」
曹睿点头:「这个态度是对的。」
「可朕还没去过荆州。此前总是听说襄阳丶樊城二城隔水相望,犹如淮水畔的寿春丶下蔡一般。」
「襄樊值得一去吗?」
裴潜答道:「襄阳固然形胜,但因其在汉水之南,周遭素少人烟。虽说城池完整,但城内依旧残破,全无建安年间的兴盛。」
「从景致来说,并不值得一去。」
曹睿想了几瞬:「襄阳被曹仁烧过?」
裴潜道:「那是黄初元年的事情了。曹子孝还屯宛城,襄阳丶樊城都被一把火烧得乾净。」
曹睿叹道:「朕听许多人说过,昔日刘表在襄阳之时,彼处繁盛之景与早年洛阳仿佛。」
「汉末丧乱,国家动荡的太久了。」
「长安丶襄阳丶南阳这些名城大城,早就不复旧日盛况,实乃可叹啊!」
裴潜轻声说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武帝的诗。」曹睿道。
裴潜应道:「崇文观去年发的武帝诗集,臣也收藏了一本,时常诵读,常读常新。」
曹睿道:「武帝的气魄诗才丶似同天授,朕是学不来的。」
「武帝能作出这些写实的诗,可朕却想做一些太平诗丶安逸诗。」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裴潜道:「大魏两番战胜,四方军事的压力小了很多,百姓也渐渐有了积累。」
「早晚会超过汉朝全盛之时的。」
「远迈先汉和后汉吗?」曹睿抬头吸了口气:「希望朕能与诸卿一同做下如此功业。」
「定会成功的。」裴潜接话道。
曹睿瞥了裴潜一眼:「今日朝中两件事,一则辽东丶二则寿春。卿有何看法?」
裴潜心知关键的时刻到了,理了理心神,丝毫不敢怠慢,随即答道:「寿春之事,朝廷已经做得尽善尽美,臣没有什麽看法。」
曹睿道:「那就是辽东公孙渊的事情了?」
裴潜应道:「正是辽东之事。臣以为公孙渊此人实力不及吴蜀,大魏不应容他丶应从速击之。」
曹睿反问:「为何?吴蜀不顾了吗?」
裴潜道:「就是因为要顾吴蜀。国家可以忍孙权丶忍诸葛亮,难道可以忍一个区区公孙渊吗?」
曹睿忽然问道:「裴卿来洛阳看过李胤了吗?」
裴潜感觉自己的手心里已经微微流汗了。
李胤乃是故河内太守李敏之孙,而他裴潜就曾在李敏处求学过。而李敏正是被公孙度所害。
李胤丶李敏丶公孙度丶公孙渊……
陛下怎麽什麽都知道?这天下还有陛下不知道的事情吗?
裴潜轻吸了口气,拱手应道:「臣去看望过李胤了,还送了他一些书籍。李胤寄在仲恭家中,想必应是无虞。」
曹睿道:「你看,就从李敏这一人身上来论的话,你丶毌丘兴丶司空三人都有必杀公孙氏之理。」
「这与面对孙权丶诸葛亮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大魏与吴蜀乃是国战,而你们与公孙氏是私怨。」
裴潜正色道:「自然有私怨,却也有公仇!」
「臣建安末年,曾在代郡任了三年的太守。彼时尚在辽东的公孙康,就曾与乌桓丶鲜卑多次会盟。乌桓鲜卑多次进犯边境,不能说没有公孙氏的推波助澜。」
「此番公孙渊勾连孙权,只是畏惧大魏丶因而才中途醒悟,却不耽误他割据之罪!」
「为国家计丶为大魏计丶为天下苍生计,都断然不能容许公孙氏再在辽东猖獗了!」
裴潜起身,躬身一礼:「臣建议朝廷应召公孙渊来洛阳朝觐!」
「若公孙渊来,则就地擒之,郡县委派官长,不使辽东再度割据。」
「若公孙渊不来,则其更失大义名分。」
曹睿道:「可你也知道,现在朕要面对东南之事,一时哪有馀力来应对辽东呢?」
「裴卿是在代郡任职过的,辽东只会更冷,地方又远,如何进攻?」
裴潜认真说道:「公孙渊与吴蜀不同,本是篡其叔公孙恭之位,身上并无半点朝廷官职,大义名分没有一丝一毫。」
「大魏难以进攻辽东,辽东也难以进犯大魏,有何惧哉!」
「彼无名份,又得位不正,久之必生内乱!届时大魏取辽东之地,如同瓜熟蒂落丶自然而然一般!」
曹睿微微颔首:「裴卿说得有些道理。」
「这样吧,明日卿来书房里丶当着西阁东阁的面说一说,看看重臣们都是如何想的。」
一年多以来,这是裴潜第一次主动提议如此大的国政谋略。陛下允许在御前讨论,实际上就是有可能的!
裴潜拱手应下。
曹睿起身站起,活动了一下筋骨丶准备向外走去。
到了门口,曹睿回头看向裴潜:「卿所言诏公孙渊之事,朕并无可与不可。就看众人言语了。」
「臣知晓了。」裴潜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