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之后,超级强大的阵容到来了。
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一起来到了肖平和曾芸芸的住处。
大伯母一路上早已骂了大伯数百句“窝囊废”了,骂得酣畅淋漓之际,连二伯也一并骂了进去。
二伯母不答应了。她心中早就有点不忿,更兼收到二伯的密报,便把肖平退出书院的事情拎出来和大伯母理论:“我家生儿平日里比近哥儿用功多了。书院的那个名额,应该给我家生儿才对!”
“族长早已同意我家近儿去。而且,我家近儿今天已经去上学了,估计现在正被先生夸赞书读得好。所以,你再说什么都迟了。”大伯母懒得在这个事情上再耗费精力。在她眼中,二伯母的抗议是可以无视的。
“那你们把名额再还给平哥儿,让平哥儿给我家生儿不就可以了?”二伯母锲而不舍。
“想得倒美。”大伯母不再理会她,但眼神中毫不掩饰对二伯母的鄙视。这种不可能的事情,你都敢想?战胜这样的对手,并不足以让她产生身心的愉悦。
大伯母身上的肥肉虽多,但是脚程却不慢,不一会的工夫,就带着三个人赶了过来。
来到之后,大伯母径直走到曾芸芸面前,用又粗又短的手指指着她,道:“曾芸芸,你说我是不是对你太心软了?你一个被后娘赶出家门的女娃子,若是没有我们肖家收留,能活到今天?我们肖家好吃好喝地对你,你却做了什么?竟然撺掇平哥儿把田租出去,你出的什么鬼主意?信不信我现在就撕了你?!”
曾芸芸的心智早已不是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怕她这种言语和手段?她不慌不忙说道:“我曾芸芸是肖家的儿媳妇,这是父亲当日定下的。至于平哥哥要把田租出去,那是他的主意,我并不能左右。”
大伯母脱口而出:“他自然是听你的!”
肖平站起身来,毫不胆怯地站在曾芸芸身前,面对着大伯母,道:“大伯母,出租田地的事情,真的是我自己定下的。就和我退出文峰书院一样,也是我自己定下来的。我自己定下来的事情,有什么后果,我自己承担,不需要各位长辈为我操心。”
大伯母蒲扇大的手掌在空中一挥,道:“那怎么行?你父母不在,有什么事情自然是我们这些长辈给你拿主意。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拿肖家的田地便宜了外人。遵从长辈,这是族规里写的,你反驳也没用!”
皇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这是这个时代约定俗成的规矩。大伯母搬出了族规,确实是像她一般很有分量的一座大山。她试图压得肖平屈服。
肖平不紧不缓地道:“大伯母,我父亲目前暂无音讯,但我母亲还在,她目前并未改嫁,还是肖家的人。昨日我已经拿到她的手书,她同意我将田地尽数租出。若是大伯母不信,我可以将母亲写的信给大伯母一观。”
所谓手书,自然是子虚乌有的东西。若是他们真的索要观看,曾芸芸自然有所准备,拿出三五封极像的都可以。最主要的是,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四人识的字加起来都不足二十个。他们看到肖平自信满满的样子,不知不觉就认定这封信存在了。
大伯母的气势顿时一馁。若是肖平的母亲真的同意了,他们哪怕是长辈,在这件事上也没有置喙的机会。
就在这时,传来几声犬吠和鸡鸣,又有人来了。
之前,二伯母的心情是复杂的。她既希望大伯母说服肖平,又期待大伯母在肖平这里吃瘪。
二伯母的心情因复杂而超然。她眼尖,第一个看到来人是谁。
“哎呀,是王本财!王本财来了!”二伯母的话音刚落,大伯母的身体微微一抖。大伯更是害怕,直接站到了大伯母身后。
“怕什么!”大伯母一把将大伯揪出来,“窝囊废!”
肖平已经走上前去,对着一个三十多岁男子道:“世叔,你来了。”
眼前这个男子就是被众人多次提起的王本财。他身着丝绸,头戴员外帽,留着三指长的胡须,长着一张看起来很亲厚的脸。在他身后,站着两个满脸横肉的彪形大汉,仿佛是大伯母的亲兄弟。
“贤侄,我正巧路过,特来看看。怎么,你们在商议什么要事?”王本财虽然这么说,却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反倒是笑着向大伯、二伯点了点头。
大伯等人还没反应过来:什么时候,王本财和肖平的关系这么亲近了?在文峰村,哪个少年能被王本财称为贤侄呢?哪怕是族长的孙子肖辩,王本财也是直呼其名。
文峰村的人家,几乎全部都姓肖。唯一的外姓,就是王本财。
王本财原名王本材。初来文峰村的时候,还只是个瘦弱的少年。他的父亲是个做小本生意的商人,虽然家境稍稍富裕,但也吃够了没读书的苦头。因为不认识字,他的父亲曾连续被两个账房骗过,损失惨重。作为商人,排四民之末,连穿绸子的资格都没有,总是被人瞧不起。在文峰村,他们家又是外来户,也经常被村民欺负。
因此,王本材的父亲就特别期望王本材能够考个功名出来。只是,王本材压根就不是读书那块料。不仅把教书先生气跑了,还把他爹气死了。
王本材是独子,母亲早逝。父亲去世后,他便成了一家之主,可以为所欲为。
不到几年的时间里,他就把家里的积蓄挥霍一空。
就当大家以为王本材会破罐子破摔,最终把房产和田产全部败光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幡然醒悟。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本财,并且宣称将痛改前非。
村人的反应无疑只是三个字:“鬼才信”。
没想到,王本财不仅戒掉了好吃懒做等恶习,而且开始认真做生意。凭借着聪慧的脑子,他很快就把挥霍的家产全部赚回来了。随后,他不仅在村子里置办了许多田产,成了村里最大的财主,还给自己捐了一个监生,可以光明正大穿上绸衫了。
渐渐地,王本财在县里甚至府里都建立了关系网。多次有人发现,他和县太爷的亲信李师爷在酒楼喝酒。
自然,在他重新做人、奋发向上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被人诟病的地方。另外,王本财虽然是文峰村人,但因为是外来户,和村民并没有多少交情,也不是乐善好施之人。因此,村民很多嫉妒的情绪也会朝这个方向宣泄。久而久之,这个村里最大的财主成了欺男霸女的典型。可是王本财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
还有一点很奇怪的是,王本财虽然富了,但依然生活在文峰村,并没有搬到府城或县城,纵然他在府城和县城都购置了大宅子。他也没有娶妻,甚至连侍妾、丫鬟都没有,家中全是五大三粗的男人伺候着。于是,又有很多流言蜚语说王本财有断袖分桃之癖。
友好地致意之后,迎来了大伯、二伯不善且不解的小眼神,王本财不由解释了一句:“我与寻川兄当年曾在社学同窗,相处十分友善,彼此兄弟相称。因此,称呼寻川兄之子一声贤侄,也是应有之义。”
说着,王本财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寻川是肖山的字,是读书人之间的称呼,大伯和二伯懂,大伯母和二伯母也略微地懂。他们不懂的是,王本财和肖山少年时确实曾在同一社学读书。不过,肖山是先生眼中的好学生,王本财则是彻彻底底的捣蛋虫,二人的相处并不友善。各自成婚后,二人还曾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一些龌龊,争吵一番后,闹得不欢而散。当时,二人一个是秀才,一个是大财主,这场争吵闹得全村皆知。若非当时肖平已经出生,肖山与妻子也算琴瑟和谐,二人的争吵可能就会被演绎成因爱生恨的市井故事。
王本财没有在意大伯等人诧异的小眼神,反而动情道:“哎,寻川兄是个好人啊!当年,我衣食无着时,他曾多次接济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惜天妒英才!如今,寻川兄踪迹全无。本财每每想起,不由心痛。”
王本财说着,竟然用衣袖擦拭了一下眼角,随即对肖平道:“贤侄,令尊于我有大恩。贤侄以后有什么事情,直管告诉世叔,世叔一定鼎力支持!”
肖平咧嘴一笑,道:“世叔,租田的事情宜早不宜迟,不如我们今天就把字据立了吧!”
王本财看了看肖平住的小房屋,点了点头,道:“贤侄的生活确实清苦了点。如果贤侄不介意,干脆将那二十亩田高价卖给我好了。那样,进项可比租田要多得多!”
大伯和二伯一听,不待肖平答复,便异口同声地喊道:“万万不能!”
肖平张开口,刚要表示自己可以考虑,谁想到大伯母往地上一滚,发出杀猪般的哀嚎:“三弟啊!你不在了,有人欺负我们肖家欺负到门上来了!你那个不肖子竟然要卖田啊!三弟妹啊,你快回来吧!快来教训教训你生的败家子吧!”
二伯母大概也被大伯母感染了,想要抽泣两声助一助声势,偏偏哭不出来,只能以袖子掩着脸哼唧。
伴随着大伯母过年期间才可能出现的声响,路过的村民都围拢了过来。
大伯母看到围观的人多了,嚎得更来劲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劣绅让豪奴逼迫我们贱价卖田啊!老天爷啊!你怎么就这么不开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