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门重兵把守,好在来来往往人流如织。郑瑶一个小道士,并不惹人注目。前面小孩忽然倒地,父母急呼,幸有好心医师诊治。
当她看到白色官服的日游神时,心中暗叹小孩是活不成了。果然神使铁链一勾,孩子魂魄离体,从此阴阳相隔。
“小姑娘,除妖易,救人难。”神使一改初见的冷漠,神色缓和道,“望你好自为之。”说完带着魂魄飞走。
她一怔,除妖动作这么大的?日游神都知道了。她又一想不对啊,城隍有护卫一方的责任,这作为巡查的日游神怎么没抓桃树妖?妥妥失职啊!
可她又不是城隍,总不能越俎代庖处置人家吧。郑瑶刚要迈出城门口,忽听一道声音:“道长且慢。”只有她能听到,也只有她能看到。叫住她的是一位隽秀飘逸的年轻男子,身上穿着官服,似曾相识。
郑瑶还在思索如何称呼。
那男子拱手道:"我乃开封市土地,特来感谢道长除妖卫民。"
原来是土地爷,也太年轻英俊了,和她在临漳县瞅见的白胡子爷爷天差地别,以致郑瑶半天不敢确认其官身。“在下修道,既有能力,自当除那孽畜。土地神不必挂怀。”她谦虚道。男子萧疏轩举,清朗一笑:“果然不愧正道名门。”开封土地见她气息精纯,隐隐有浩然正气,非名门正派培养不出这样的道种。
郑瑶心道,也算出身名门吧。
开封土地抬右手,展开五指,一枚碧玉平安扣静静躺在掌心:“此乃那妖精藏匿气息的宝物。”
原来柳进遇桃天,十分言爱,视为未来娘子,特将祖传的平安扣送之。桃树妖也借此隐藏了自身妖气,在城中作乱,也没引气神使怀疑。可她运气不好,惹到了郑瑶,最终仍旧横死。郑瑶听完这平安扣的来源,不禁感叹:“贪图美色与真情实意一线之隔。”还有一感,以后除妖后越货,她错过了两次搜刮宝物的机会,想想就心痛!
“哈哈,人世纷杂,小友的路还很长。”土地神道,“妖精是你除的,这平安扣自该奖给你。留在凡人手里是祸非福。”
匹夫无罪,怀璧却惹人垂涎,招来横祸。会
郑瑶接过,与土地神道别,踏上了南去的道路。
为防夜长梦多,郑瑶远离主道后,御剑飞行,脚几乎不沾地。好在立春回温,越往南去越暖和。
半月后飞至浙江金华,山花已开,春衫薄裙,绿柳荫荫低垂,碧波荡漾,素手拨船桨。“小道士吃鱼吗?”渔女褐色素裙,皮肤白皙,乌发黑亮,秋水剪瞳,声音甜美软糯。
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美人,又有一种少年人的活泼感。被她钟灵毓秀的水眸凝视,郑瑶不禁点头,伸手拿钱时,两袖空空如也,只得尴尬摆摆手。
渔女垂首嬉笑:“原来是个清贫的出家人。”
郑瑶被她笑得面红耳赤,正欲转身离开,只听一个轻巧的小竹篓被扔上岸,打开看里面装着一条鱼。
渔女划桨向荷叶深处,传来悦耳飘渺的歌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靓止,我心则降……”(注1)
郑瑶叹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注2)虽不见桂花夏荷,但吴女歌声,百顷碧叶在眼前。
她捡起地上背篓,塞进了空间锦囊。
可惜东南繁华与自己无缘。她把身上的钱投给周掌柜,用来发行小报。行囊就再次朴素起来。
忽而天边电闪雷鸣,春雨如油,倾倒而出。商铺闭户,行人返家。郑瑶只得暂时向一家房檐下避雨,旁边有一书生,挎着书袋,举书而读,眉宇一松一紧。“公子真是刻苦。”
书生垂下书,向身侧看去,是个白衣黑纱袍的道士,身负长剑,神采翩然,清风秀骨颇为神隽。他暗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从未见过如此风采俊秀的男子。
“道长过誉了,下雨不能行路,只能看书解闷了。”他拱手高兴地问,“在下姓宁名采臣。敢问道长名号,如何称呼?”
郑瑶讶然,原来前遇挂人皮剖人心,并非偶然,她这是闯入聊斋世界了。
她拱手还礼道:"我名郑琚,只是个俗家居士,学些道法修心罢了。"瑶与琼琚都有美玉的意思,故而郑瑶化名为郑琚。
“原道如此,好生高雅闲适。”宁采臣慨叹,“我是个俗人,为先父遗志,报母亲生养恩,不得不困于窄屋,眠宿经书。”
郑瑶挑眉,没遇到聂小倩的宁采臣也只是个隐在浩浩苦读洪流的普通学子。
屋檐滚落的雨珠越来越大,宁采臣开始担忧老家年迈的老母,病弱的妻子。只见那俗家道士,折下一串紫丁香花叶,转瞬间一朵淡紫色的花伞撑开。“宁兄着急了?”郑瑶呵呵一笑,在他震惊的目光中递过去,“且回且回。”
片刻后,宁采臣摸索冰凉的竹柄,眼中带着一丝敬畏,赞叹道:“郑兄好本事!和小生月前见的道长一般厉害。”
“是什么样的道长?”她好奇道。江南神秀,孕育大半的天地灵气,她置身此地,周身筋骨比在北方还要舒服些,应是卧虎藏龙了许多大能。
“那位道长并未透露身份,但能倒江水为琼浆,裁叶为官舟,摘花化美。请了我们几个有缘人登舟饮酒,观美跳舞,讲世间之变幻。”宁采臣回忆当时,仍旧痴痴,“可谓平生罕见,一遇再难忘怀。”普水为浆,绿叶游水,鲜花化人……郑瑶还未到此境界,但心生向往,以此为志,方不负修仙逍遥道!
雨没有停,话该结束了。宁采臣行礼告辞道:“我现下居住叔父家,久留于外,让长辈担心不好。在下告辞了。”
郑瑶眉眼一跳,不该邀请自己同回暂住,怎么不按设计的剧本演?不过她不强人所难,只让宁采臣说处可以歇脚的。
宁采臣微微惊讶,又道:“实在是小生也是借助他家,不方便留请郑兄。这北郊有一处庙宇,郑兄到可以做歇脚用。”若不是那道长预言自己进寺庙有灾殃,他也不想寄人篱下。郑瑶心道,宁采臣竟然有住的地方,怎么和原著不一样?不过这不是她关心的事,她该关心自己落脚何处。
二人约好三日后在此重聚,宁采臣便撑着紫竹伞离开了。郑瑶又幻了一把伞,脚下生风,不过一盏茶功夫就到了北郊。前方确实有座寺庙,只是年久失修,藤蔓疯狂生长缠绕,彩漆剥落,建筑陨损,加之天上紫雷轰闪,有些可怖。她走近看去,忽明忽暗的天光下,匾额以小篆写着“兰若寺”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