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都市言情 > 大唐太子日常 > 27、线装书·序言·图书馆

27、线装书·序言·图书馆(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如果傻妾想上位 掌中珠 万亿舔狗金,从打赏男主播开始暴富! 炽烈独白 反派对我产生了食欲怎么办? [七五]姑娘又娇又粘 恋爱脑绑定退婚流系统后 五条老师拒绝BE 双A真能生出甜妹吗? 小冤家

李承乾还没想好让什么人去帮他找棉花。前世跟随他的手下,现在大部分都还是小屁孩。他又还没及冠,朝中大臣虽然会看在他是太子的份上帮点小忙,但还不至于结交讨好年仅九岁的太子。如果他不想

去求助阿耶的话,手下能用的人就只有长孙家和高家的亲戚。

李承乾正思考着,便有宫人来报,说长孙家庆求见。

李承乾连忙道:“快把表兄请进来。”

长孙家庆进殿之后,先对着李承乾行礼,然后才从怀里掏出几本线装书放在李承乾的案前:“殿下,这是目前试印好的《伤寒杂病论》,请您过目。”

李承乾笑道:“在我宫内,表兄不必如此拘谨,坐吧。你先吃些茶点,我仔细看看。”

长孙家庆又恭敬地行了一礼:“多谢殿下。”

李承乾开始仔细查看起这本装订好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名医张仲景写的,后来逐渐失传。直到晋人王叔和将各种残本抄本重新整理,才让这本书重新现世。

只是从晋朝到唐初,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陷唐时期虽然有胜版印刷术但大多用于刻印佛经或是儒家经典,很少会用来印刷医书。李承的交给面权、孙思邀等人校对的《伤寒杂病论》底本,也是官中的

手抄藏书,难免会有抄错、抄漏或是字迹模糊不清的情况。再加上汉代、晋代很多药材的名字和现在的药材可能会有所差异,所以还需要甄权、孙思邈等人加以注释、修正。

李承乾仔细翻看了整本印刻好的《伤庭杂病论》,字迹印刷清晰,有句读标点和底下的各种注释,甚至对于某些药方中容易混者的药材,还特意画了草药的图避免误采,在目前这个时代可以算是很出色的

医药类书籍了。

李承乾满意地笑了笑,对长孙家庆说道:“这些日子,辛苦表兄了。”

长孙家庆连忙起身行礼:“不敢不敢,成书一事是甄医和孙医的功劳。能这么快将此书印成,还多亏了殿下之前所提的铜活字印刷之法。”

李承乾笑道:“表兄实在不必过谦,印刻之事涉及人力钱粮极多,我看过表兄之前报上来的账目,并无缺漏之处。表兄能将此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自然有表兄的一份功劳。走吧,随我去显德殿见阿

耶。”

长孙家庆一下子愣住,不免有些结结巴巴的:“还、还需要去拜见陛下吗?”

李承乾道:“我既要让此书发行天下,自然需要找阿耶为此书作序。走吧,家庆表兄。”

……

东宫显德殿内。

李世民正在和群臣商议访贤访后之事。没办法,李世民是马上打下的天下,他身边的人才除了房玄龄杜如响之外,大部分都是武将出身。所以面对急需人才建设大唐的局面,李世民除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之外,还需要访贤访后。

所谓访贤,就是去找那些隐居民间的有才能的人,至于访后,则是去找之前几个朝代中有名的大臣的后代。这些名臣的后代就算 时间落魄了,但家中至少还有藏书,又受到先祖思想品德的秉陶,出人才的概率比较高,比在民间大海捞针强多了。

听闻太子李承乾求见,李世民干脆停下,看看长子会有什么事。

李承乾走进来的时候才发现,殿内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人都在。他先对着父亲李世民行礼,然后殿内的大臣又纷纷向他这个太子见礼。至于紧跟着进来的长孙家庆,因为在殿内他地位最低,只能依次向众人行礼。

李世民道:“承乾来此,是有什么事吗?”

李承乾把长孙家庆交给他的线装书命内侍呈交给父亲,解释道:“阿耶,这是试印的《伤寒杂病论》,我想请阿耶为它作序,发行全国。”

李世民翻了翻这几册线装书,有些诧异道:“这书怎么是这样装订的?与往常的书似乎不大一样?”

唐代书籍的装帧方式多以简册、卷轴装、经折装为主。简册就是用竹简或木简编连成册,李承乾在官中藏书处找到的很多珍贵的古书,至今还是写在竹简上的。卷轴装则是把文章写在很长的 张纸上,

未端粘一根木轴或竹轴,不用的时候可以把整卷书卷成一个圆柱体,方便使用。经折装顾名思义,就像古代的佛教经书一样,有很长的一条,收起来的时候会变成“折本”。

至于李世民手上的线装书,宋代才开始出现,并在明代盛行。

李承乾让长孙家庆装帧《伤寒杂病论》时,就采用了线装书的装帧方法。

李承乾答道:“《伤寒杂病论》大约有五万多字,再加上两位医者校正批注,便有六万字了,若是用经折装,书就会变得太厚,而且读起来也不方便。”

李世民连连点头:“这个装帧方法倒是不错。”用卷轴装、经折装装订的书实在太长,万一掉在地上,往外一滚,就会出现很长的一条纸,收抬起来极不方便。

长孙无忌作为皇亲国戚,率先对李世民道:“陛下,让臣等也看看此书吧。”

李世民挥挥手,便让内侍将剩下的几册书分给殿内的大臣。

几位大臣将书拿到手里之后,立刻明白了这样装帧书籍的好处,打开书一看,字迹工整清晰,更是远胜木质雕版印刷出来的书。魏征作为好书之人,更是感叹道:“这样的装帧和印刻,居然只用于医书,实在是暴殄天物。”杜如晦就站在魏征旁边,听到魏征这样说,不免戳了他一下,作为提醒。这医书可是太子殿下要印刻的。魏征得到提醒,不免有些讪讪的,他只是一时感慨,并没有要针对太子的意思。李承乾闻言笑道:“若是魏左丞将来要出文集,也可以依照此法印刻装帧啊。”

魏征间言有些高兴,作为想要在后世留下美名的人,能在世间流传自己的作品当然是最好。只是想到他家贫,虽然如今的俸禄已经能够养活家人,但印书耗费的钱粮巨大,他恐怕负担不起。想到这次,魏征不免问道:“不知殿下印刻此书,花费几何?”

李承乾看向长孙家庆,让他回答。

长孙家庆大概说了一个数,这比平时的雕版木刻要贵上数倍。但同时他又解释道:“虽然此次印刻耗费的钱粮比胜版木刻要多,但这铜活字只要没有磨损,便是可以一直使用的。因为殿下要印万册书,

所以算起来每册书的均价反而比雕版木刻要低呢。若是印更多的书,均价就更低了。"

殿内众人闻言,不免都有些心动。传书于世,可是古代文人的终极理想啊。特别是长孙无忌,他可不像魏征那么穷,他是有钱印书的。

李世民观在场众人神色,便知他们心中所想,笑道:“好了,你们把心都收一收吧。承乾,此序阿耶会帮你写,只是你印刻那么多书,又要分给谁呢?”李承乾道:“我想请阿耶帮忙,将此书分发至府州医学并府学、州学、县学。”李承乾倒不是不原把书分给平民,只是要想看懂《伤寒杂病论》,至少需要先识字,那人群的可选范围就很小了。

李世民点头:“这主意倒是不错。”

李承乾道:“阿耶,承乾还有一事相求。”

李世民:“说吧。”

“我年幼时的启蒙之书,此时已经不大读了,与我无用。“李承乾道,“我想把阿娘给我的那所小宅,改成图书馆,将我幼年所读之书,藏书于馆,供长安百姓进馆闷览。若是有人想要抄书,便让其

写两册,一册归他,一册归馆,以便丰富馆中书籍数量。"

李承乾现在虽然才九岁,但以前读的很多书现在其实都用不到了。而且他手上光是毛诗就有好多个手抄本,已经能够捐出去一些了。李世民点头:“藏学于民,看来承乾如今大有长进。只是就你那么几百册书,不好称为馆吧。”李承乾看向殿中诸位大臣:“若是诸位相公家中有用不上的书,不知可否借一些出来,用于馆藏?”殿中众人纷纷傻眼,唐时图书珍贵,若是借出去被人损坏了怎么办?

魏征率先道:“殿下此举,长安百姓皆受益。臣家中还有几箱书,家中子孙一时间也用不上。待臣整理之后,便送到图书馆中。”李承乾笑道:“那承乾就先谢过魏左丞了。只是现下还不急,那图书馆还没有改造好呢。”李世民眼看着殿中大臣纠结为难,忙道:“好了,承乾,序言阿耶会帮你写好的,没什么事的话你和家庆就先回去吧。”

李承乾行礼:“承乾告退。”

长孙家庆随即道:“微臣告退。”

等到李承乾和长孙家庆走后,李世民才对殿内众人道:“太子刚才所言,虽然有些天真,却也是一片为民之心。你们若是觉得为难,家中的孤本就不必借出来了。”反过来说,如果是没那么珍贵的书,还是借出一些丰富馆藏吧。

在场众人都读懂了陛下的言外之意,纷纷道:“臣等遵旨。”

……

李承乾带着长孙家庆回到自己的宫室,对他道:“表兄,等到阿耶把《伤寒杂病论》的序言写好,就可以正式开印了。”

长孙家庆点头:"臣明白。"

李承乾道:“还有一件事,我想让表兄派人帮我寻一种花。此花长绿芽,叶宽,花冠白或淡黄,然后会逐渐变成淡红或紫色。等到花谢结果,炸开,内有白毛。”

长孙家庆立刻道:“殿下所说的花,应该是指白叠花吧。”

李承乾惊讶道:“表兄见过?”

长孙家庆点头:“之前臣在洛阳的时候在一户人家的庭中见过,那家主人说这是西域传过来的白叠花,因为此花结果之后多子,所以有子嗣绵绵之意。”

李承乾兴奋道:“我要的就是这个。表兄还记得那户人家住在哪里吗?可否购制一些种子?”

长孙家庆虽然不知道大子殿下为什么想要这种花,但还是道:“这倒是不难,臣与那家主人交好,只需书信一封,派家中仆人去洛阳趟就可以了。只是长安到洛阳毕竞有些路程,殿下可能还需要等些

时日。”

李承乾道:“这倒是不急,我等着就是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教女主厚脸皮,可没教她不要脸啊 渣攻改造系统[快穿] 溪风小镇[be] 人在异界,推销华夏信仰[穿书] 地府也要产业升级 迷途 死对头竟是雄虫 迹部君周围总有怪人 听音[破镜重圆] 柔弱爱人成了诡异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