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一天,行军总管尉迟敬德押送装有突厥首领颉利和突利的囚车进入长安,为太上皇李渊和皇帝李世民献囚,其军容之盛,蔚为壮观。
自大唐建立以来,突厥就多次南下侵扰。虽然大唐和突厥曾经互有约定,但突厥的几位首领却多次违反。如今李世民初登基便拿下突厥的两个首领,如此功绩,自然在朝中的威望更盛。那些之前由李渊任命的老臣,不得不暂时蜷缩起来,收敛锋芒。
大朝会上,面对两位突厥首领献马献羊,希望放归的请求,李世民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是邀请两位可汗在长安住些时日。再过几日就是重阳佳节,先过了节再说。
……
李承乾听完陆德明对朝中之事的讲述,不由笑出声:“突厥人又不过重阳节,阿耶还真是狭促。”
陆德明闻言皱眉,提醒道:“中山王慎言。”
李承乾察觉自己话中失了尊重,收敛了笑容:“是。是我失言,先生勿怪。”
陆德明无奈地摇摇头,拿起书继续给中山王讲解。
他看着李承乾伏案认真书写,心中不由想到,这对天家父子如今感情和睦,只怕比一般的小民之家父子感情还要深厚,又想到当今陛下曾经弑兄囚父,如今陛下待中山王宽厚疼爱,不知将来会如何?不由便想得深了。
李承乾在纸上写完一句话,久久没有听到陆德明继续讲课,不由抬头看向陆德明,却见陆德明正望着自己发呆。
这倒是少见。
陆德明治学严谨,不苟言笑。李承乾还从未见过他发呆走神的样子,想着陆德明如今已经七十多岁,老迈力弱,放到现代早该是退休的年纪,不由道:“先生若是累了,就先歇一歇,待会儿再讲课吧。”
陆德明这才回过神,想到自己才刚教训过中山王,随即自己就犯了错,不由有些讪讪的。
李承乾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让内侍送上茶水点心。
陆德明看着放在托盘上的茶具和点心,端起一盏茶,发现里面竟然不是抹茶,而是冲泡茶,不由有些惊讶。
李承乾解释道:“我喝不惯抹茶,命人重新制作铁锅炒茶冲泡。想来是内侍弄错,把我常喝的茶给先生送了上来。先生若是喝不惯,就让人换一盏茶吧。”
陆德明摇头:“这倒是不必,瞧这茶叶在水中沉浮,倒也有几分禅意。”
他又看向送上来的点心,因为重阳将至,尚食局应景地送上了麻葛糕、菊花糕,还有嵌了榛子果仁的小蛋糕。
前两样倒也罢了,不过是应重阳的景。最后一样糕点倒确实少见,吃进嘴中绵软香甜,回味无穷。
陆德明想到家中老母亲牙齿已经掉光,吃这样绵软的点心倒是不费牙,容易消化,有心向中山王讨要一些,但一时却张不开口。
吃过茶水点心,陆德明继续给李承乾上课。
等到课上完,临要走的时候,李承乾特意让人打包了一盒子点心,给陆德明带上:“听说先生家中有老母幼孙,我特意叫人装了些点心,给老人家换换口味吧。”
陆德明见中山王如此说,就知道是自己刚才吃蛋糕发呆的时候神情上露出了马脚,却不想中山王如此细心,不由心中一热:“如此,就多谢中山王了。”
李承乾笑道:“先生用心教导我,与我有师生之谊,又何必如此客气。我送先生。”
李承乾一路把陆德明送到嘉福门处,这才往回走。他结束课程的时候,差不多也是李世民的重臣们结束商议出东宫的时候,李承乾和他们点头示意,也不多话。
……
回到自己居住的宫殿,李承乾命人把挂在自己寝殿窗前的那把巨弓取下来,用松脂干布认真保养起来。
王乳娘见状,笑道:“大郎又在擦这把弓了,可见确实对这把弓喜爱至极。”
李承乾笑道:“是啊,可惜我至今为止还是拉不开它。”
王乳娘道:“大郎如今还小呢,等再过几年,力气大了,必然就能拉开了。”
李承乾点点头,没有再多说。
……
很快就到了九月初九重阳日。
为了接待在长安“做客”的两位突厥可汗,李世民不仅在太极殿宴请太上皇李渊及群臣,还命五品以下的官员在玄武门比赛骑射,以选先勇。
宴会上,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自然要带领几个弟弟们为祖父李渊献酒祝寿。
回到自己的坐席之后,李承乾用余光看向坐在最上首的太上皇李渊。虽然因为阿翁执意没有迁宫,让出太极殿,导致阿耶作为皇帝只能蜷缩在东宫。但今日举行宴会,阿耶还是把宴会场所放在了阿翁的太极殿,只怕阿翁此刻心中也是滋味难辨吧。
心里正想着,七岁的李泰就端起酒杯,向坐在身边的李承乾敬酒:“大兄,臣弟敬你一杯。”
李承乾看着七岁的李泰像模像样地给自己敬酒,心中只觉得好笑。
一众弟妹之中,异母弟妹暂且不去论,同母的弟妹中他只和丽质年龄相仿,关系最好。
之后出生的雉奴、城阳、晋阳、衡山,和他的年龄相差太大。虽然都是同母弟妹,可他们读书习字的时候,他早已经在朝中听政,彼此之间也没什么话可说。
至于青雀,他从小就极为聪明。
对于他长大之后想当太子的想法,李承乾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
大家都是同母兄弟,年龄只差一岁,谁也没比谁多三头六臂,凭什么你就是太子,大唐未来的主人,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魏王?
更何况李承乾自己在贞观十年之后还做了那么多错事……
只是现在,李承乾看着端着酒杯向自己敬酒的七岁小胖墩,不由无奈摇头,他招手叫来一旁倒酒的内侍,吩咐道:“把几位皇子桌上的酒都给撤了,谁准你们给他们上酒的。再去看看几位小皇叔的案上,若是有酒,也一并撤了。”
内侍连忙称是。
李承乾接过李泰递过来的酒杯,放到内侍的托盘上:“青雀,你如今年纪尚小,不宜饮酒,让内侍给你换成饮子吧。”
李泰气急败坏,但又不好多说什么,只好闷闷地应道:“是,多谢阿兄关心。”
坐在上方李世民注意到下面的动静,召来内侍询问动静,闻言笑道:“米酒又不醉人,承乾也太过小心了。”
一旁的李渊听到这话笑道:“我看承乾做得很对,倒是越来越有长兄之风了。不像你小时候,总是馋我杯中的酒,喝醉了又爱耍酒疯,你大兄怎么都拦不住你……”
说罢,李渊想起长子建成早已经被二郎世民所杀,至今不过三个月有余,自觉失言,自顾自地喝起酒来。
听到父亲提起长兄,李世民不免觉得有些尴尬,也喝起闷酒来。
宴毕,众人散去。
李世民被人搀扶着回到东宫。
刚才在宴上父亲李渊突然提起长兄李建成,他心中不免生出一分惆怅。
他倒不至于后悔杀了兄长和弟弟,只是回想起自己年幼时和兄长相处的时光,心中滋味难辨。年幼之时他们兄弟之间感情和睦,等到隋末开创霸业,手中权势越来越大,兄弟之间反倒起了龌鹾。
他不想自己的儿子们也同自己一般和兄弟相争,干脆就往承乾住处走去。
李世民走进殿内时,李承乾正在悬腕写字。
因为李世民不许内侍通报,他一直走到李承乾身后,李承乾还没有察觉。
李世民不由将李承乾纸上写的字读了出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世民笑赞道:“好诗,虽然用词质朴,但却能让人觉察出其中的兄弟情义。只是承乾,你何时身处异乡?你和你的弟弟们不是一直在长安吗?”
李承乾闻到阿耶身上好大一股酒味,便知道他是醉了,有些无奈道:“……阿耶,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叫王维的人写的。只不过今日是重阳,我写出来应应景罢了。”
李世民刚才只不过是喝多了酒,有些醉了,现在也已经反应过来。他问道:“王维?我没有在朝中听说过这个名字,可是乡野遗才?”
李承乾愣了一下:“王维是太原王氏的后裔,他家倒也称不上是乡野吧。”
随即,他反应过来,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笑道:“阿耶,你别惦记了,王维此人现在还没出生呢。别说他了,连他的父亲此时也还没出生呢。”
李世民叹道:“看来这诗也是你到千年之后学的。这王维,是我朝人吗?”
李承乾点头:“是,他在武周年间出生,在开元年间得到唐玄宗重用。”
他见李世民不解,解释道:“唐玄宗是阿耶您的曾孙。”
李世民无奈摸了摸长子的脑袋,笑道:“我的曾孙不就是承乾你的孙子,怎么还绕了这么大一圈?对了,武周是谁的年号,怎么取的这么古怪,出处为何?”
李承乾:“……”
我亲爱的阿耶,武周不是年号。需要我和您解释一下关于你的才人变成你儿子的老婆这件小事吗?顺便您的才人兼儿媳妇改了国号,大唐可能算是短暂地“灭亡”几年这种小事?
为了还没出生的雉奴的小屁股着想,李承乾生硬地转了话题:“对了,阿耶,我想起来要怎么改进方案才能造出玻璃了。”
李世民虽然隐隐能感觉到长子在转移话题,但因为此时醉了,也没有多想:“哦,要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