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陈茜兰和陈继平一块回来了,因为两个人在一个地方上学,就约着一块回来。
和江盼籽记忆里的一模一样,扎着高马尾充满朝气的小姨和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小舅舅。
他们一进来就看到站在院子里陪着小表妹玩的江盼籽。
“妮儿,你来啦,你妈呢?”
进屋放下东西,陈茜兰询问她。
“妈妈跟着大舅还有外公外婆一块去菜地了,他们说小姨和小舅要回,今天晚上做菜包子吃,说小姨最喜欢吃菜包子了”
然后陈茜茜和陈继平一人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院子里,江盼籽和他们聊天。
聊天的中心问题还是两个:灵魂和做发糕生意。
第一件事情离婚,自然不用说,他们姐弟俩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同,毕竟是读书人,不像农村人那样子的观念,只要姐姐能脱离苦海,他们吃不管别人怎么说。
第二件事情就是做发糕,江盼籽理性的和他们分析了以后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他们俩都觉得没问题。
这简直不像是三个孩子的对话,完全像是三个大人的对话。
和他们聊完天,江盼籽说去菜地里喊妈妈回来,一出门就没影了。
“妮儿病了一场起来,倒是人聪明多了,今天和我们聊天,哪里只像五岁的小孩啊,完全就是一个小大人,什么局势之类的,都分析的头头是道。”
陈继平发自内心道,这个小外甥女,一段时间没见,人倒是养老院明白事情,晓得大人们的辛苦。
“可不仅仅只是聪明了,你没看到她对我们的态度和以前大不相同吗?以前她从来都不愿意主动来咱们家,只听她奶奶的话,现在看来是想通了,只有咱们是真心对她好。”
陈茜兰也感叹着,一段时日不见,真的是脱胎换骨,大不相同。
过了一会,陈贵兰和陈父还有江盼籽一人抱着一捆大白菜回来,因为今天下午要做菜包吃,刚好家里人都在。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午饭,休息了一会之后,开始干活。
菜包子,顾名思义用菜做的包子,那个时候不是家家户户都吃得起肉,为了解馋也是为了解腻,所以发明了菜包子,所以说不得不佩服中国人民的智慧程度。
菜包子的做法和发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面粉发酵在上锅蒸熟。
陈母把面粉加入山泉水加酵母和成柔软的面团,盖湿毛巾放太阳地处发酵,那个时候没有保鲜膜之类的,多数还是用的湿毛巾和湿布,盖起来才能更好的发酵。
大白菜洗净切成小丁加少量盐拌匀静置几分钟,挤干水分备用。
因为是一大家人的分量,陈母还打算给陈贵兰带一些回去,陈茜兰和陈继平回学校也要带上一些,所以这次做的分量非常多,足足用了十斤面粉。
这个适合就明白了干粮的好处,拥有总的来说都有含水量较少或经过脱水处理,能够保存较长时间,便于携带等特点。
然后调菜馅最好都顺一个方向搅拌,馅的味要稍微重一些菜才好吃,但是也不能太咸了,就放点盐生抽和一点味精,搅拌均匀。
等一切都准备好,面已经好了,取出面团,撒点干粉在上面,揉成长条后切成小块。不敢加太多干粉,也不敢用力揉搓,担心给压实了,蒸的时候发不起来。
陈父用擀面杖把小面团擀成边薄中间厚的皮,再包入大勺菜馅,左手托着,右手折褶子,把菜馅包入。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还真是没说错,一家几口人围在一块,不到一个半小时,一百多个包子就全部包好了。
江盼籽充当烧火小妹的责任,嘿嘿嘿,这她可擅长了,她喜欢烧火,把风箱拉的呜呜直箱
包子包好后,放入蒸锅,做好不要垫纱布,因为还是会粘得厉害,好办法就是直接在包子底沾上油,放在垫子上就最简单,也一点都不沾,这是经验之谈。
蒸锅底下加上冷水,与包子一起中大火蒸,水沸后再蒸10来分钟就可以了。
有些人在做皮胚上,就是不敢多揉,担心发不起来,其实不用担心的,而且是应该揉压的。
没发现外面买的包子,组织很致密,很细致,像棉花吗?
但自己做的包子里面总是很粗大,里面的洞洞很大,像海绵,其实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经过碾压了。
现代师傅的做法是把揉好的面团放在压面机上反复碾压2~3次,然后再分成细面胚的,这样做出来的包子面皮就很好。
可是现在没有压面机,陈母的做法是把发好的面,用擀面杖擀薄擀成一张长方形,然后卷起来。
松弛10分钟左右,再分成小份,再包,目的是压出多余的空气,也可以把大面团分成小剂子后,把小剂子反复擀卷几次(像做酥皮那样),然后再包,就成功了。
江盼籽领着小表妹两个人就粘在了厨房一般,等着菜包子出来,引得陈贵兰发笑。
“不是才刚刚吃过午饭,又饿了吗?”
“饭是饭,菜包子是菜包子,这可是外婆的手艺,能一样吗?”
略带傲娇的撒娇,小表妹也跟着点头:“就是就是,菜包子又不是饭。”
左等右等,第一笼菜包子终于出锅了,大白菜陈伟平提前拿猪油炒过,里面还加了点粉条。
猪油粉条白菜,这个组合听着都香,猪油都渗透包子皮,晶莹透亮的,顾不上新鲜出炉的热气,冒着差一点被烫到的风险,江盼籽拿了一个放进嘴里,差一点烫到舌头。
蓬松柔软,香味四溢的粉条白菜包子,吃起来酱香浓郁,非常入味,不像肉包子,吃几个或许会腻,菜包子里面有青菜的缘故,吃起来清淡可口。
江盼籽领着小表妹两个人一人吃了三个,撑的直摸肚子。
“好吃,太好吃了,外公外婆做的包子都可以拿出去卖了。”
江盼籽一边拿第四个一边称赞道。
“哈哈哈,好吃妮儿你就多吃点,咱们农村人别的不会做,菜包子管够,都不是什么值钱玩意。”
陈父也拿了个放进嘴里,细细品尝,偶尔不小心掉了点细渣在地上,他捡起来吹吹继续吃。
淳朴,热情,善良,纯洁,憨厚,勤奋、务实、肯干……这是江盼籽在外公身上看到的品质。
陈父世代务农。
农民是土的孩子,终究带着身土的含蓄与忠厚。
农民也是民之根本,不信你就回家看看族谱,子孙后代往三辈开始数,谁又不是农民的孩子。
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之处。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农民作为中国社会最大的社会群体和改革的先行者,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没有农民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农民群众的创造奉献,就没有今天中国的伟大崛起!
所以江盼籽特别佩服像陈父陈母这种老一辈的农民,勤劳能干,不像廖婆子好吃懒做,只惦记着偷鸡摸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对比起来,陈家和江家完全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外公,你们卖发糕的时候,顺便搭着点菜宝卖着试试。”
江盼籽灵机一动,这是个好主意,要是卖菜包,说不定生意会更好,因为有人喜欢吃甜口的也有人喜欢吃咸口的,所以干脆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卖,想吃什么口味就买什么口味。
她还刚好正愁,以后怎么扩展发糕摊的品种。
“妮儿说的对,爹,你们到时候去卖的时候,做上五十个青菜包搭着一块卖,看看效果如何。”
陈贵兰有过摆摊经验之后,觉得卖菜包也不错,绝对是卖得完。
而且成本比发糕还低得多,除了面粉,剩下的东西都是自己家种的,大白菜是菜地里现有的,还有一大堆,粉条是自己家红薯打成粉晒的,也不需要什么成本,只是人工费贵了些,赚的也就是人工费这种辛苦钱。
“那行,我到时候第一天先做五十个发糕和五十个菜包带过去卖,要是卖的好,我在多做一点。”
陈父听陈贵兰计算了一下成本费用,感觉可以试一下,总不过是个面粉钱,自己起早点多做一下就好了。
欢快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陈父陈母想留陈贵兰吃晚饭,被陈贵兰拒绝了,她离家已经两天了,再不回去别人会说闲话的,特别是她的那个婆婆,还不知道会说些什么。
陈父把包子打包好给陈贵兰,一共包了三十个,够她们母女俩吃一段日子了。
就这样拎着小布包,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带着东西回去又带着东西回来,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回娘家的情况吧,比自己回去的东西还多。
拎着这一布包的东西,陈贵兰的心也是暖暖的。
见女儿走远了,陈父陈母才慢慢走回村里。
布包里装的不止菜包,还有她们带来的糕点吃食,一样拿了一点回去,让她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