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很快将苏怜卿和何知府之前的小妾殷三娘对应上。
明明容貌不一样,但是眼睛里的神韵几乎一般无二。
“王护卫明明说过,殷三娘已经被何知府处理了。”徐青相信何知府不会留下殷三娘这个疑似莲花教出身的妖女。
那么眼前的苏怜卿……
“反正她和莲花教脱不开干系。”
其实上次抓获赵熊之后,徐青便知晓了一些事。赵熊信奉的是罗教。莲花教类似于倚天屠龙记里的天鹰教,罗教便是明教。
两者本质上是一家。
但莲花教的教主目前是从罗教独立了出去。
类似莲花教这种从罗教出去的支派其实不少。
相对而言,罗教对支派的约束力没那么强。双方的关系,有点像封建制度。罗教类似周王室,支派便是分封出去的各路诸侯,名义上还是要受到罗教的约束,实际上,看情况。
而他们的最终目的便是造反。
实质上,罗教信奉的是“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如果世界没有变成教义描述的样子,哪怕上台的是莲花教这样的支派,罗教还是要造反。
所以这样的教派,很难从正邪来评判,只能说很“极端”。
“如果我是平民百姓,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也不会想造反。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啊。”徐青心念一闪而过。
罗教、莲花教还有造反的能力,那是因为世上还有许多活不下去的人。
能理解,但现在是对手。
酒过三巡之后。
江宁八骏对吴巡按和何知府是谀词如潮,个个都拿出平生绝学,献上拍马屁的诗文。
倒是徐青,学起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他这样,反而让江宁八骏嫉妒之心大减。
没徐青跟他们争着拍马屁啊。
八才子也是酒精考验的战士,知晓酒桌上,争风头最重要。所以没有踩徐青的想法。
他们恨不得徐青消失呢。
徐青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吴巡按虽然希望徐青表现表现,但架不住江宁八骏的马屁声太让人陶醉了,一时间都忘了这回事。
何况苏怜卿轻歌曼舞,宛如月宫仙子,令人如痴如醉。
吴知县只觉,平生快意之事,又多了一桩。
连徐青借口去解小手,都不在意。
徐青顺利出了楼船的花厅,来到外面。
正有王马二护卫守在甲板。
“徐兄弟,你怎么出来了?”
徐青靠近王护卫,压低声音“王大哥,那苏怜卿来历不对劲,据我判断,很可能是莲花教的妖女。”
王护卫一惊,“怎么会?”
他素知徐青为人,不会无的放矢,跟着声音放低,“徐兄弟,这苏怜卿有应天府的教坊司的乐籍,没有真凭实据,咱们可不好动手。”
徐青顿时犯了难。
这和赵熊不是一回事。
因为赵熊当夜是要助教匪造反,而且又是何知府手下的捕头,何知府根本不敢不信。
现在苏怜卿是应天府有名的花魁,又是教坊司的人,若真是教匪,还能说道说道,如果找不出证据,何知府都不一定能抗住压力。
毕竟教坊司和许多权贵都有扯不清楚的关系。
何况即使苏怜卿真和莲花教有关系,教坊司也绝不会愿意承认此事。
否则岂不是成了教坊司的问题?
甚至还会认为何知府对教坊司有敌意。
徐青观察了青铜镜内气运里的黑气,仅有一丝,还是和赵豹那次逃出去有关。
“算了,我也提醒了。现在确实拿不住对方,对方暂时看来,对我也没恶意。”
其实官府通告里,上次教匪试图作乱被平定的事,确实和徐青扯不上关系。
因为功劳都归何知府、吴知县了。
而且何知府是实打实的亲自带队杀入赵宅。
最后赵熊也是何知府亲自审讯的。
徐青在里面的作用,只有极少的人知晓。
这种事,即使传出去,也没人信。
不过徐青其实不太清楚一件事。
如今在江宁府的黑道里,众所周知本府黑道第一强人林天王对徐青倾慕有加,莲花教的人,纵使有人看徐青不顺眼,也是不想触这个霉头的。
毕竟作为试图造反的教匪,肯定最不想得罪的势力,便是本地的黑道了。
因为他们要造反,根本绕不开本地的黑恶势力。
这些人在底层的消息远比官府灵通。
可以说,徐青如今江宁及时雨的名号能在江湖上传出去,黑风寨也是有推波助澜的。
林天王的打算是小火慢炖。
等哪天徐青犯了事,再将徐青赚上山。
这也是林天王有耐心。
遇上没耐心的,直接栽赃陷害,逼上梁山。
不过要栽赃徐青本来也不容易。
人家白道的关系很硬。
…
…
徐青尽到提醒之意后,自然又进去。反正王护卫、马护卫事后会向何知府禀报。
其实他还有个猜测,那就是何知府请苏怜卿来,多半也是因为她的眼神像何知府之前的爱妾殷三娘。
啧啧。
男人!
回到酒席。
苏怜卿的歌声嘎然截止。
这时候,酒桌一下子好似琴弦扯断,陷入空寂安静中,于是所有人都意识到徐青回来了。
吴巡按上头的酒意,一下子消散几分,想起徐青还没展示文采,笑道“公明,今夜你还没做诗词,你来就着为师今日的兴事,即兴发挥一下。”
何知府随即笑道“既是兴事,我也凑凑热闹,以此为题,大家都来参与一下。”
他是一番好意。
万万徐青做出的诗词平平,有江宁八骏对比一下,到时候批判一下别人,再夸夸徐青,也不至于让徐青没面子。
其他人自然不反对。
这也是露面的机会。
徐青心知,刚才苏怜卿怕不是有几分故意在里面,刻意让众人知晓他进来。但今夜也逃不过这一关,于是拱手道“府尊请出题。”
何知府洒然一笑,“我辈官场人,皆有青云之志。今日兴事,亦是吴大人青云志向的舒展。便以此为题,作诗词一首即可。”
何知府出题,于是江宁八骏都开始冥思苦想,如何写出一篇佳作。
但徐青不讲武德。
只见他并不落座,而是往前迈出一步,信口吟道
“丈夫只手把吴钩。”
“这一句,不过老生常谈。”江宁八骏中,有人见徐青想学古人迈步成诗,先是一惊,听了第一句,却也觉得平常。
徐青紧接着迈出第二步,
“意气高于百尺楼。”
八骏中,有人眉毛一挑。
虽然字句一般,此诗的豪气却也出来了。
不等他们细细品鉴。
徐青第三步迈出,
“一万年来谁著史。”
第四步紧随其后,
“八千里外觅封侯。”
两句一出,其意气风发、凌云壮志勃然而出,满座不由寂静。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金宁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随后两联,如瀑布飞泄而下,轻松欢快,展现出徐青少年人的自信,以及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之情。
这也是在座众人年少时的心境。
何知府良久之后,赞许道“此诗言有形而意勃发,可为上品。”
吴巡按见弟子装了个**,起身道“今日兴尽,到此为止吧。”
他拉着徐青就要离席。
何知府本待安排美色,吴巡按却推辞了。
这种关键时候,还是别在外面过夜,免得出意外。
何知府于是和众才子送吴巡按上岸。
只见吴巡按上了马车前,得徐青附耳提醒,福至心灵,做了两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
楼船中,有藏在暗处,身着飞鱼服,腰提绣春刀的绣衣卫,将吴巡按的诗句记录下来,并写下评语,
“或为能臣。”
上面的内容,亦有徐青的诗和评价,
“或为治世之人,亦可为……”结尾语,却犹豫再三,没有写全。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