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古君现身于众人之前。他双膝跪地,向后池行大礼,朗声道:“弟子古君拜见师尊。”此语一出,众人皆惊。芜浣骇得不敢言语,诸仙家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是否该行礼。白玦则直直凝视,心中五味杂陈。
古君继而说道:“六万年前师尊殉世,弟子有幸得师尊一缕混沌本源,此六万年,弟子战战兢兢,不敢擅用,悉心温养至今。如今,弟子愿取出,归还师尊,以助上古神尊回归,聊报师尊教诲之恩。”言罢,暮光惊愕,呆立原地,暗自思忖:古君竟有混沌本源,他如何得来?白玦亦才知晓古君藏此秘密六万年,心内暗惊且有几分不悦。
芜浣闻之,如坠冰窟,万念俱灰。方悟六万年前古君常离清池宫,原是为温养混沌本源。后池即上古,上古即后池,此真相如今大白。上古若归,自己往昔罪孽必遭清算,荣华富贵皆成泡影,满心懊悔却已于事无补。
古君开始施法,欲取出体内混沌本源。此本源经六万年温养,与他魂魄相依,一旦剥离,便是陨灭之时。后池眼见父神神力渐散,心痛如绞,泪如雨下。天启亦未料到古君会为上古如此决绝,不禁感叹上古收得良徒。
混沌本源离体,化作一道华光,没入后池体内。刹那间,后池周身光芒绽放,体内沉睡的真神神识缓缓苏醒。古君泪目,悲声道:“阿池,父神有负所托,无力再护你与小外孙,切勿怪罪。若凌神尊,天启神尊,烦请转告师尊与仪合神尊,怜我父女,庇佑清池宫上下。”言罢,光芒骤盛,古君身形消散,天地同悲,从此下三界再无古君上神。
众仙家见状,纷纷跪地,恭送古君。暮光望着挚友灰飞烟灭,仿若失魂。芜浣亦落泪,六万年来,此为首次。她心中悲戚,暗自思忖:古君,你究竟可曾爱过我?
后池悲痛欲绝,哭喊道:“皆因我起,是我害了父神。”天启赶忙劝慰,极力安抚其情绪。
九霄殿内,仪合忽感混沌之力震荡,察觉古君陨灭。她难以置信,喃喃自语:“古君,怎会如此?”又惊觉有第三股混沌之力涌现,心内疑窦丛生:“难道是姐姐……”
后池转眸,冷冷望向白玦:“白玦,自此刻起,你我恩断义绝,再无瓜葛。”语罢,施法升空。
“诸位,我后池本不应降世,六万年来忝居上神之位,却未造福三界,实有愧于神位。既天道不容,我便顺应天命。”言罢,后池催发体内混沌本源,神力汹涌,竟似要自毁。白玦见状,心急如焚,再顾不得其他,甩开景昭,疾飞而至,欲阻止后池。天启与若凌亦恐其有失,飞身阻拦。混沌之力激荡,众人皆被震退,唯若凌以自身混沌之力调和:“后池,上古的混沌之力太过强大,你难以承受,快些逼出。”
仪合适时赶到,目睹此景,大为震惊:“你们竟还欺瞒于我,后池便是我姐姐,上古神尊。”芜浣急忙飞身上前,阻拦道:“神尊,且听我解释,此皆为天启与清池宫阴谋,并非如此。”仪合已不再信她,怒喝:“滚开!后池若承受不住混沌本源,定会性命不保。”说罢,挥掌打飞芜浣,飞至后池身旁,以混沌之力护法。
后池仰天怒吼,混沌之力爆发,光芒万丈,令人目不能视。上古神器古帝剑感应主人气息,破空而来,落入后池之手。后池持剑,悲愤填膺,直刺白玦胸膛。白玦中招,口吐鲜血,凝视后池,目光复杂。
后池泪流满面:“白玦,我恨你。”然因其神力溃散,未能即刻觉醒为上古,竟陷入昏睡。凤染及时现身,接住后池。若凌与景涧亦上前相助,将后池送往清池宫。
芜浣见仪合在此,不敢妄动,只悄悄向昭儿使眼色,示意其莫要多言。
仪合怒指白玦:“你竟敢欺辱我姐姐,今日,定要与你算账。”天启亦于半空施法,召回紫月,怒喝道:“后池遭此大难,皆因白玦与天宫。今日,我便要荡平天宫,还三界安宁。”原来,天启一直借紫月之力供养妖界,故而妖皇虽为半神,亦能与暮光抗衡。如今他强行收回紫月,妖界顿陷混乱。
天启祭出紫月鞭,仪合亦唤出九霄剑,二人联手攻向白玦。白玦真神之力尚未完全恢复,又遭古帝剑重创,实力大损,难以抵挡。暮光见状,率领众仙家跪地哀求,恳请三位神尊罢手。芜浣虽跪,心中却盼仪合能杀白玦,再图除天启,以绝后患。
“仪合、天启,我实有苦衷,请二位信我。”白玦不敢多言,仅以真神之力传讯。天启质问:“彼时我求你信我,你可曾信?”仪合因姐姐之事,对白玦恨之入骨,怎会听信。
“天启,你莫要糊涂,我若不信你,你焉能存活至今?”仪合与天启对视,略作犹豫,欲观白玦有何诡计。白玦见二人停手,佯装不支,昏厥倒地。景昭心急如焚,奔至搀扶:“求主神饶过白玦神尊,他已不堪折腾。”
仪合与天启不再理会,直奔清池宫。芜浣暗中吩咐凤女,领天兵追杀后池,欲趁上古未觉醒之际除之。凤女回禀,称刚欲动手,便遭三首火龙阻拦,自身不敌。
芜浣于扶摇殿大发雷霆:“不想今日非但未杀后池,反倒令上古有复苏之势,天启亦恢复真神之力。”凤女询问下步计划,芜浣痛心疾首,叹今日良机错失,且仪合已知自己欺瞒后池身份之事,恐大难临头。遂决意加紧修炼魔力,以求自保。
清池宫内,若凌以混沌之力护住后池残躯。后池气息奄奄,仍强撑待天启与仪合归来。凤染泣不成声,景涧亦为家族罪孽愧疚自责:“后池,对不住,实在对不住。”
“后池。”天启匆匆而至。仪合探查后池状况,发觉其即将临盆,急道:“以你如今情形,此子难以降生。”
后池紧攥仪合与若凌之手,苦苦哀求:“求你们,救我孩儿,此亦乃上古神尊之子。待他出世,便是上古回归之时,他当唤你们姨母。”仪合闻言,忆起曾欲阻止此子降生,险些害了亲外甥,心中懊悔。
天启忽施秘法,欲将自身神力传于后池。仪合惊问其故。天启道:“你乃混沌主神,肩负重启神界之责,若凌亦是混沌真神,同样重任在肩。我不过是罪孽满身之妖神,死又何妨。”言罢,神力源源不断注入后池体内,刹那间,青丝变白发,容颜憔悴,令人心疼。
仪合与若凌见状,赶忙施展混沌之力相助,以防天启神力耗尽而亡。凤染欲助却无从下手,唯焦急旁观。未几,一颗灵蛋现于后池身前,内蕴婴儿。仪合与若凌再施混沌之力,助灵蛋破裂,小儿呱呱坠地,哭声回荡清池宫。
后池以慈爱目光凝视幼子,轻声呢喃:“对不起,母神对不住你。”
仪合、若凌与天启围聚上前。仪合与若凌惊觉此子竟身负混沌本源,喜道:“混沌之力后继有人。”
“仪合、若凌、天启,为孩儿取名吧。”后池气若游丝。
天启虚弱道:“弃字如何?”又觉不妥,续道:“不若叫元启。”仪合点头:“元启,此名甚佳。”
后池自知大限将至,紧拉仪合之手:“望元启日后如景昭般,得主神庇佑,快乐成长。”又叮嘱天启,若孩儿问及父母,该当如何应答。仪合应承,定会视元启如己出。
“我好累,清穆定在等我,我欲往伴他,长睡矣。”后池言罢,缓缓阖目。
天启怀抱元启,与仪合、凤染、景涧眼睁睁看着后池沉睡。或待她苏醒之日,便是上古神尊归来之时。若凌轻轻抱起元启,朝后池遗体拜别,沉声道:“元启,记着她,此乃你母神后池。”继而转向天启与仪合:“元启,我且带走。凤染、景涧,若想看他,我绝不阻拦。”语毕,身形渐隐,消失于清池宫。
在那凤鸣宫中,若凌已悉心照料元启长达五年之久。这孩子生性活泼,却也调皮捣蛋得紧,常惹出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端。
这日,阳光洒落庭院,元启在宫中玩耍时,忽然感知到一股奇异而强大的上神气息。他那小小的身躯瞬间被好奇填满,顺着气息探寻而去,竟发现了若凌正在炼制的渊明剑。此剑悬浮空中,剑身隐隐散发着幽光,尚未完全炼成,却已颇具威势。元启哪管这许多,他只觉这剑好玩有趣,当下便围绕着渊明剑左瞧右看,小手这儿摸摸那儿碰碰。
起初,他只是轻轻触碰,可随着好奇心愈发浓烈,动作也逐渐大胆起来。只见他小手一挥,一股稚嫩却也不可小觑的神力涌出,瞬间引得渊明剑剑身剧震,嗡嗡作响。剑上的灵力开始不受控制地四处乱窜,与元启的神力相互交织、碰撞。紧接着,一道道裂痕在剑身上蔓延开来,那清脆的破裂声在寂静的庭院中显得格外刺耳。原本精致有序的剑刃开始扭曲变形,剑柄处的装饰也纷纷散落,整把剑在元启的“折腾”下,不多时便已七零八落,不成模样。
若凌得知此事后匆匆赶来,望着那把自己精心炼制、本打算赐予未来第三个弟子的渊明剑变成一堆废铁,心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无奈之下,她长袖一挥,将那残骸收入袖中,转身回到丹房。片刻后,若凌再次现身,手中已不见那把破碎的渊明剑,想来是将其熔了。
她看着面前懵懂无知的元启,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思忖:这孩子太过顽皮,我虽能教导,却恐难以管束他那无尽的好奇心与好动的性子。如今这渊明剑已毁,倒不如将他送至仪合处,说不定仪合能有更好的法子教导于他。
于是,若凌牵起元启的小手,说道:“元启,姨母带你去个地方。”元启眨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地问道:“姨母,我们去哪啊?”若凌但笑不语,只是带着他腾云驾雾,不多时,便来到了九霄殿。
进入殿中,若凌将元启带到仪合面前,郑重其事地说道:“仪合,这孩子实在顽皮,我恐难以周全照料与教导。今日他险些毁了我尚未炼成的渊明剑,我思量再三,决定将他托付于你。”说罢,她转头看向元启,目光中带着一丝不舍与严肃,“切记好好听你仪和姨母的话,不可再肆意妄为。”
元启听闻,小嘴一撇,委屈巴巴地望着若凌,眼眶中似有泪花打转。可若凌心意已决,她轻轻摸了摸元启的头,旋即身形一闪,立刻消失在九霄殿中,只留下元启站在仪合身旁,开启了他在九霄殿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