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告诉朱老四,燕王造反 > 第32章 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第32章 最重要的文化遗产(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师姐,请自重 快穿:缘定三十世 逼我叛出家族,我成魔尊你哭啥? 我家医馆通古代,朱元璋上门求医 开局阴阳圣体,从杂役开始无敌 假世子为奴三年,成了龙婿你们哭什么? 七零:偏心真千金,我下乡你慌什么 换嫁七零,新婚夜娇软美人甜又撩 异界咖啡馆的奇妙日常 重返1991,从分家开始

“这是因为燕赵降雨稀少,冬季漫长严酷,农业生产艰苦,作物收获甚少,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生存下去,只能拼尽全力求得温饱。”

“因此纷争不断,争夺的是水源和田地,而这个地方处于边境,时有蛮夷侵犯。”

“正因为此,燕赵地区的民风好武。唯有武艺出众、重义守信之人,能够团结村民们求存下去。”

“并不是燕赵之人天性强悍,实为恶劣的环境所迫。”

“此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若论及江南之地,亦同样适用此理。”

“江南一带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故而粮食产出丰富,百姓谋生方式多样,竞争程度不及北方强烈,或是说竞争形式有所不同。”

“人们可以养蚕、纺织、工作,并赚取钱财供儿女读书学习。”

“儿女学有所成考取功名后步入仕途,再将资源回馈给故里,这样形成一种正向循环,从而促使当地的学术文化繁荣发展,出现更多的人才。”

“890因此,在江南之地,武技出众的人反而不如学者受人推崇。”

“无论大小地域,无论是村落还是国度,实际上都遵照着适者生存的原则默默运转。”

“我认为这便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如今对你们而言,理解这一点或许稍显艰难。”

“只需谨记:社会达尔文主义实质即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八字原则即可。”

“说到此,前期关于海权理论的介绍基本告一段落。”

朱航谈兴未尽,已然口干舌燥,而朱棣早入迷境,迅速为他续上一杯热茶。

朱棣面上仍挂着震惊的神情:“这仅仅是最前面的部分?”

“没想到海权理论竟如此深奥庞杂?”

须知朱航从大陆权力兴起说起,至其没落再到海上权利崛起,

其间还论及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民俗风尚,并进一步阐发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概念。

这些论述涉猎广博,远较古代先哲所谓的精微深奥之辞更为实际有效。

朱棣意识到自己需要花长时间来消化理解。

一旦领悟透彻,他认为至少可以将燕地管理得更加井然有序。然而朱航面带微笑解释道:“的确,海上权力的扩展不只是为了开拓疆土,更是追求之后带来的收益。”

“因此接下来的内容,将是海权时代独有的……殖民主义理论。”

“目前可能还不清楚什么是殖民,这并不打紧。只要铭记,所有财富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所创造的。”

“为了最大限度获取被统治区域的资源财富,我们不能采用人口迁出的方式,”

“而是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能够使我们的利益达到最大。”

显然,朱航并不幻想实现全人类和平共生的伟大目标。事实上,如果条件允许,他更倾向于汉族人能够繁衍生息至数十亿人,占据全世界。

不过,这只是美好的设想。就在这一刹那——

禅房外的朱和尚听完后眉头紧锁:“这似乎有点过于仁慈了。”

根据古训,不同族群之人,其心必异。

回忆起过去的蒙古侵略者曾犯下无数罪行。但朱和尚认为这也是常态,

因当华夏民族强势时期,外族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非我族之人难以为信。

华夏民族之所以能够掌控广袤的土地,并非依靠和谐共处,而是通过连绵的战争与杀伐。

然而,朱航提出的治理思路却显得与朱和尚所认可的理念不同,这让后者颇感不满。

在禅房里的朱棣此刻心里也泛起了波澜,他听到弟弟这番言论,不由轻轻一怔:“兄弟,你这样,会不会显得过于心慈手软?”

“对于这些不开化的民族,怎能手下留情?”

“你不杀他,他就可能杀你!”

朱航却反问道:

“当初周朝立国时,领地也不算宽广,周围还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面环伺。”

“现如今他们又在哪里?”

这个问题让朱棣一时间语塞,陷入了一阵思考… 是啊,那些曾经令周朝诸侯头痛不已的外族,现在究竟消失到了何处?他们仿佛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无声无息地蒸发了。

“难道都被先祖剿灭了不成?”

朱棣自言自语道。

朱航则严肃起来:“我在此想分享一个观点。”

“这涉及我们华夏文明的先进程度。”

“我刚刚提到过,华夏因为历次登上过权力的顶峰,使得我们的资源丰富。”

“这为封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然而,那些所谓的蛮夷仍停留在原始的部落社会,实行的是落后的奴隶制度。”

“文明等级高的一方对低级文明实际上有一种降维打击的效果。”

“当高级文明遇到低级文明时,后者的命运往往已定。”

“即被高级文明吸纳,逐步转化为其组成部分。”

“这种现象历史上屡见不鲜。”

“比如,我们现在坐的椅子,在远古时期人们习惯席地跪坐,直到春秋、汉唐之际也是如此。而现在,

人们已经普遍改坐椅子了。”

“这个变化始于‘五胡十六国’期间,到了宋朝,汉人也适应了椅坐的习惯。”

“曾经五胡扰乱中华,使得汉族社会动荡长达百年,但时至今日,曾经显赫一时的五胡到哪里去了?”

“答案显而易见,他们都逐渐被同化进了华夏文化之中,犹如点滴之墨落入 大海,无迹可寻。”

“他们留下的最明显的痕迹,便是这椅子。”

“确实如此!椅子还有一个名字,叫‘胡床’。”

姚广孝闻言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带着惊讶的目光看向朱航:“真所谓观落叶知秋色,这话果然没错。”

仅仅是通过观察椅子,便能洞察一次文化的吞噬与民族的大融合。

朱航继续道:“同样,在我们接管的那些地方,即所谓的殖民地中的人们,同样会被汉化。”

“将来,他们不再是原居民的身份,而是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只知道有一个伟大的华夏帝国存在。”

“即便有人试图,也要首先想一想,他们到底在什么?”

“是为了他们的祖先吗?”

“再过百余年,这些人或许早已无法识读自己祖先的文字,不会讲祖宗的话,他们口中所说心中所想的,都是华夏的文化。”

“你怎么能让人们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祖先产生尊敬的情感,还能团结一致地对抗汉族?”

“可以预见的是,到了那个时代,接受过汉族文化的熏陶之后,他们不仅将以说自己的方言为耻,反而把学习汉语当成一种荣耀!”

“那时会出现一种情况:殖民地的精英阶层将不择手段,努力寻找加入大明的机会。”

“而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则只能在一旁羡慕嫉妒。”

“这就是弱小文明面临的悲哀:一旦遭受打击,将再也难以复原。”

“同时,这也是强大文明的力量所在,即便在物质层面一时遭遇失败,在精神领域仍然坚不可摧。”

“这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朱航感叹道。

谁说先祖尽是不足?又有谁能说文化毫无价值?

若非倚仗深厚且延续五千年的文明根基,中原可能早已因历史上的种种灾祸而消亡。

若非凭借灿烂的文化底蕴,华夏子民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很可能已与其它较为落后的民族一样,全盘接受乃至同化,再也找不回自我。

汉族历经三百载满洲政权统治。

放在一般的群体中,他们也许早将先人遗志忘得一干二净。

然而,汉族不仅记得,更能将这些深仇大恨代代相传。

即使是在被外来民族长期压制后的今天,汉族人仍喊出了“驱除异族、复兴中华”

的口号!这就是中华的根基!

听着这话,朱棣心潮澎湃,一拍案头:“说得好!”

“我中华应时刻保持奋发图强之精神!”

“明朝 元朝,便是明证!”

“有了明朝,中华民族就有了新的曙光!”

姚广孝对此也感怀良多,文化的概念往往显得抽象。

但在朱楹的话语中,文化竟然展现了比刀枪更具威力的一面——塑造了民族精神的核心!

此时,他望向朱楹的眼光更加尊敬了几分。

如果说从前更多是对朱楹权力的畏惧,现在则增添了一份崇敬之情!

“还有一个方面,留下那些奴仆的生命确实能给明朝带来更大的益处。”

“不论是异族或汉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人性,所谓刚柔并济,以恩赐结合威慑。”

“就能从那些异邦人口中榨取到财富!”

说到这里,朱楹不由联想起那个太阳从不落下、统治四海的帝国。

说起建立殖民地的手段,还是英国佬最为熟练。那原本不过是孤悬海外的一岛国而已。

却凭殖民地的资源积累成了真正的帝国。即便如今日已不再是英国的世界,

全球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仍是英语,甚至许多民族遗忘了自己原始的语言,转而采用殖民国留下的英语为官方语言。

这正是大规模建设殖民地的结果所留下的一大文化遗迹!

朱棣忙问:“具体怎么从他们身上赚钱呢?是把他们变为奴工,为我们耕地吗?”

姚广孝也期待地注视着朱楹。

朱楹无奈道:“你这是真会种族特色点满了啊,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劳役。”

“难道就不能换种思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奥特:从杰顿开始无限进化 逐日而生 三国:穿越董卓,是貂蝉的呼唤 天作之合携手同行 都市富少有点装 全民末日穿越,这也能套娃? 拐个大圣生猴子 末世永生录 娇妾为妃 王爷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