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港位置关键,控制着黄海和渤海之间的航道,对北平具有战略性的入口作用,更紧扼渤海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险峻,乃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港口。”
“尤为突出的一点是,港区内海水深度合适,自然形成了一个永不冰冻的港湾。”
“自然,这样的港口越多越有利。”
“我们王朝的另一个永不冰冻的港湾位于…海参崴,或者称作辽 的奴尔干卫所在地。”
“这是一个直接通往太平洋的港湾无需询问太平洋具体在哪,你只要知道,奴尔干卫的战略价值超过了旅顺,但由于它处于边疆,易被放弃…”
朱航在谈到这一点时,面容变得严肃起来。
早在洪武朝代,海参崴就已经成为明朝的国土,并在那里建立了守备。至永乐年代,该守备得到了升级,成为声名远扬的奴尔干督都指挥司。遗憾的是,
这优质的不冻港口,在清代末期却落到了熊国(暗示俄国)之手,这对后续的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集港口、城邑、产业核心、商业枢纽及战略要地于一体的城市,‘奴尔干卫’在全球范围内的优良港口中亦属罕见。”
“凭借这片土地,整个辽东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将不再需绕行遥远的大连港或营口号,而能够便捷中转。”
“如此,将极大提升辽与海外的直接商贸能力,其未来发展甚至可以比肩江南地区的富裕水平!”
只不过……
如此关键之地,终归会被丧失,甚为惋惜。
对此,朱棣却表现得愤懑:“辽东的纳哈出自是不必多谈。一名昔日北元败军之余,曾被先皇亲手擒获。”
“后来出于一些变故才将其放归。”
“如若再图夺港之举,便是自我找死!”
然而,朱航轻轻摇了摇头,“威胁‘奴尔干卫’的存在并不止纳哈出一人,而是
“那小子就是个蠢货,背书一个月,哪能记得住!”
朱和尚愤怒地说。
“事后再把姚广孝扣下,看他记性好不好,让他给我们画图。”
旁边一直站立着的毛骧连忙答应。
“朱航所说的格局越来越大了,这样的内容决不能被一个逆贼听到。”
朱和尚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朱航的观点不仅有大的战略,还有细致的策略!简直是指导海权理论的实际应用。这是治国的重要话语!
而且还是控制权力的秘密!朱棣竟让一个逆贼听到朱航的话,朱棣……是要反了吗?
如果不是想弄清楚朱棣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他早就冲进去问个明白。
朱标听了心里暗暗叹息。
朱航的内容越重要,朱棣的错误就越不可原谅。朱棣的这种行为真是难以辩解。
就在朱和尚和朱标的焦急等待中,在佛堂里,
姚广孝与朱棣的头凑在一起,注视着桌子上朱航指划出的地图。
“马六甲海峡位于沙捞越和爪哇国之间,这些都是我们的附庸,无足轻重。”
“但是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不用问我这些海域的位置。”
“你们只要知道,这里是明朝与全球交通的枢纽。”
“要掌握海洋权益,首先就必须控制马六甲海峡!”
朱航刚一说完,
朱棣和姚广孝立刻露出了震撼的神情,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
环绕马六甲海峡的是一片密布的岛屿,而在海峡的另一边则是东瀛群岛。无论是从大明出发到国外,还是外国船只进入大明,
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否则就会走很长的迂回路线,长到无法想象!
控制马六甲海峡,
就等于控制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尤其是在以海洋权力为中心的时代,马六甲海峡象征着发展和控制力!
必须得到它!
此刻朱棣和姚广孝的眼睛里都燃烧着熊熊的野心之火。
“这是各路大军必夺之地,即使是国力耗尽也要争个高下!”
朱棣的眼睛已经红了,紧紧盯着桌子上的图示,坚定地说:
“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保护这个海峡。”
“周围的各个岛屿也需要归入明朝的管理之下。”
朱航微笑着回应:“你现在又不是皇帝,说了也不算数,大师,您的看法呢……”
他转而意味深长地看着姚广孝。
但这位是有话语权的……“我”
姚广孝张口结舌,瞬间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惊得直冒冷汗。他连忙掩饰地干笑道:“小僧这只是随口一说,大人别介意。”
朱航挑了挑眉,轻轻摇头,认为姚广孝仍旧非常小心,不愿意随意发言……但这无所谓。
只需先在姚广孝心中种下一个希望的种子。等将来朱棣事业成功。
这颗种子自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现在与姚广孝建立起的良好关系没有坏处。姚广孝虽有诸多缺陷,但有一优点,
即是他重情重义。
成功后他对过去的旧交仍然照顾周到,甚至亲自造访。只不过当时的故人们却大多不给他脸色看
但这都是后话了。
此刻,朱棣被朱航的话激起了满腔热血,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自己将来驰骋海洋的雄伟景象。
他紧盯着桌上摊开的海图,猛地抬头说道:“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后,下一步就该是对付东瀛”
“老大,能具体说说我们该怎么攻打东瀛吗?”
一旁 的朱和尚也动容了,轻点了一下头:“这个小子还没被热情冲昏头。”
他对朱航描绘的美好愿景表示认同,但仅有 还不够,还需要将这一切转化成实际的利益。因此,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计划至关重要。
朱标则松了一口气,向父亲朱和尚汇报说:“父皇,老四提的问题都与海上事务有关,显然他的兴趣在海洋上,不想和叛徒姚广孝同流合污。”
然而,朱和尚冷冷地回应:“他为什么事先不跟我商量这件事?”
他接着感叹道,“看来他对我还不如对自己的弟弟亲密。这败家孩子,我真的那么令人恐惧吗?”
对于父皇这种明显的抱怨,朱标心中暗笑:这不废话吗?被你打得有心理阴影,谁敢靠近你?
相比之下,自然还是跟温和宽厚的哥哥朱航更好接近些。不过,朱标也只能无奈地回应道:“只要兄弟们能够和谐相处,那总归是好事吧。”
朱和尚却不再继续指责朱棣,而是沉思道:“东瀛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地方。”
表面上,东瀛孤悬海外,力量似乎不足为惧,但实际上……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对手。
记得刚建国不久时,明朝曾两次派遣使节要求东瀛向中原纳贡,但两次都遭到拒绝并导致使臣被杀。
最后的结果则是将东瀛定性为不可攻之地。不攻的原因简单直接——因为攻不下来。
广阔的海域成为了东瀛与明朝间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历史上蒙元曾两次进攻东瀛,一次大军未及登陆便葬身海中;另一次勉强登岛却又遭重创。与东瀛作战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从陆上军事向海军建设转型,标志着明朝国策的重大转变。国家如此庞大,一处动作可能引发全局连锁反应。除非有足够的信心,否则像征伐东瀛这样的行动不会轻易进行。“看看你哥哥有没有其他策略,即使最好的战略,也需要实践才能生效”
说着,他又开始倾听室内的对话。
而在禅房里,朱航说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攻打东瀛,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它。”
朱棣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打东瀛的关键在于海军。”
“然而我们并不善于海战。”
确实!
明朝是以内河战争著称,
但是内河水战与外海水战完全不同。
作为一员武将,朱棣深知不能低估任何一个敌人,也无从断言能否在大海中取得胜利。
但这时,
朱航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轻声赞许:“很好,保持这种态度,尊重对手是必要的。”
随后,他又指出一个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你是误解了。”
“与你的想象相反,其实我们在海战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
这句话让朱棣感到非常困惑。
朱航继续解释说:“海战的核心在于装备——尤其是舰船。”
“而事实上,东瀛的船只根本不值一提,连给我们的船做配都算不上!”
听了这话,朱棣完全惊呆了:“他们可是岛国呀,怎么会有……你去过东瀛吗?”
朱航摇头回答:“没去过。”
“那你凭什么确定他们没有大船呢?”
朱棣眉宇间透出一丝忧虑,几乎是教训式的开口:“战场之上轻视敌人,往往会自食其果。”
朱航却微笑着摇头,“非是我轻视日本,而是你可能低估了大明的力量啊!”
随即又问道:“你知道建造能搭载千人的大型海船,这意味着多大的挑战吗?”
此言令在场者——包括朱棣、姚广孝以及禅房外听壁脚的朱和尚等人,皆是怔住了。朱棣疑惑地回应道:“这不就是靠匠人们的技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