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总兵府衙大堂。
大顺永昌帝李自成特使李元杰,后金努尔哈赤使臣皇太极,太子殿下代表三少爷。
吴三桂不愧是老奸巨猾,他将前来说服他的三方代表,齐聚一堂,不站队,不偏私,看众人交锋。
李元杰率先开口:“吴将军,今我大顺已占领京城,明朝已然覆灭,此乃天命所归,大势所趋也。
将军乃国之栋梁,勇武无双,若投诚我大顺,必将得到皇上重用,封侯拜相,指日可待。吾皇永昌帝宅心仁厚,广纳贤才,定不会亏待将军。
且我大顺军民一心,势如破竹,明朝旧臣纷纷归顺,此乃顺应天命之举。将军若执迷不悟,继续与大顺为敌,恐难免兵败身亡,家族亦将遭受牵连。
还请将军三思而后行,勿要因小失大,错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归顺大顺,共享荣华富贵,岂不美哉”?
吴三桂拱手微笑不语,看向皇太极,三少爷二人。
皇太极看看三少爷,先施一礼缓缓道来:“吴将军,我代表父汗王亲自前来,足见诚意。将军你可曾想过,你的英勇与才智,应当有更好的舞台来施展?”皇太极的声音深沉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本世子,代表后金大汗王庭,愿许你封王之位,裂土而治。你将成为后金的世袭王,共享这片辽阔的土地与无尽的荣耀。”
皇太极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他继续道:“你看那大顺永昌帝,带着农民起义的乌合之众,也敢来劝降你?真是笑话!他们不过是些草莽之辈,怎配与你相提并论?后金,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是这片大地上最强大的存在。”
皇太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后金的自豪与自信,他奚落大顺永昌帝,贬低农民起义军为乌合之众,借此来抬高后金的地位:“那些农民起义者,他们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还想来争夺天下?真是痴人说梦!而后金,拥有强大的军队、丰富的资源和深远的战略,才是你应当效忠的真正王者。”
皇太极的劝降之词,既是对吴三桂的肯定与诱惑,也是对大顺永昌帝及其特使的贬低与嘲讽。他试图用后金的强大与荣耀来吸引吴三桂,让他看到归顺后金的无限可能。
吴三桂还是微笑不语,说实在的的,裂土封王,而且是世袭的,他心中有所动摇,皇太极的条件比李元杰的好太多了。而且是世子亲自出马,诚意也足。他向皇太极还礼致意。
这时候三少爷缓缓起身,今天的三少爷,一身儒衫,风度翩翩,站在吴三桂面前,言辞恳切,忠君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吴将军,你乃大明忠臣,深受皇恩浩荡,怎能忘却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之道?一臣不事二主,此乃天地之大义,你我身为大明子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以辅佐太子殿下重兴大明为己任。”三少爷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充满了对大明王朝的忠诚与热爱。
他继续说道:“外有后金入侵,狼子野心,企图吞并我大明江山;内有起义军造反,扰乱朝纲,百姓苦不堪言。此危急存亡之秋也,你我身为大明之臣,怎能坐视不管?”
三少爷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他望着吴三桂,继续劝说道:“吴将军,你若愿挺身而出,辅佐太子殿下,外抗后金入侵,内平起义军之乱,必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太子殿下愿以高官厚禄相许,许将军封侯拜相,本驸马更愿率神机军数万铁骑与你一同并肩作战,共赴国难!”
三少爷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吴三桂的期待与信任,他相信吴三桂一定会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先,选择辅佐太子殿下,重兴大明王朝。他提到了自己驸马的身份,和神机军英勇善战的数万铁骑,让吴三桂不敢小视。
然而,吴三桂最终的选择是什么?自有他心中的权衡。
面对大顺永昌特使、后金努尔哈赤使臣以及太子殿下代表这三方的劝降,吴三桂显得格外沉稳与老练,他的每一个字都透露出深思熟虑与圆滑应对的智慧。
对大顺永昌特使,吴三桂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与保留:“阁下远道而来,传达大顺之意,本将深感荣幸。然则,国事重大,关乎万千生灵,我吴三桂需细细思量,方能做出决断。请阁下稍安勿躁,待本将权衡利弊,再行回复。”
转向后金努尔哈赤的使臣,吴三桂的态度同样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后金之威名,本将早有耳闻。贵使所言,本将亦会慎重考虑。但你我双方,恩怨纠葛,非一日之寒,本将需确保我大明子民之安危,方能谈及其他。望贵使理解,静待佳音。”
至于太子殿下的代表,吴三桂则更显恭敬与谨慎:“太子殿下之厚望,本将铭记于心。身为大明臣子,忠君爱国乃本分。然则,时局复杂,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叛乱未平,本将需统筹全局,方能不负殿下重托。请殿下放心,三桂定当以大局为重,审慎行事。”
吴三桂的回复,既未明确拒绝任何一方,也未轻易表露出倾向,他以一种既不失礼节又充满弹性的方式,巧妙地周旋于三方之间。这种老奸巨猾的态度,既保护了自己,也为后续的行动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与余地。
他深知,在乱世之中,立场与选择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因此,吴三桂选择了一种最为稳妥的方式,既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轻易给出准话,以静观其变,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三少爷,皇太极,李元杰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很难给出明确的态度,换作自己是吴三桂也是一样,接下来要各凭本事,暗中单线联系和拉拢吴三桂才是上策。
三人也不纠缠,分别告辞各回驿馆,三少爷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思考其他二人的应对之策,李元杰显然是最弱的一个,手中权变的权力,智慧,武功都落在了下乘,他最多是给吴三桂开更多更大的空头支票,再加上威胁,以吴三桂的老奸巨猾,不会上当,真正的劲敌是皇太极,此人雄才大略,极通权变,又是汗王世子,武功高强,他会怎么样出招呢?三少爷略一思索,暗道不好,李元杰性命难保。
三少爷想起史书上一方使臣斩杀另一方使臣让出使国没有选择的历史故事是傅介子斩杀楼兰王。
西汉宣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汉使傅介子携带金银财宝出使楼兰。当时楼兰王在匈奴和汉朝之间摇摆不定,但又贪图汉朝的财物,因此接见了傅介子。傅介子见楼兰王的贪婪和摇摆不定,设计将匈奴使臣斩杀 ,并向楼兰的卫士们宣称是汉朝天子派他来诛杀异族,随后迫使楼兰王下定决心。楼兰从此亲附汉朝,不敢再叛。这一举动让汉朝在西域树立了威信,也让楼兰(后改名鄯善)失去了选择其他盟友的机会。
三少爷知道今夜皇太必有所动作,入夜他换上夜行衣,一探大顺使臣驿馆。
李元杰仍在梦中,不知巨大的危险已经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