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 第78章 王安石推新政

第78章 王安石推新政(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仙胆 万道帝尊 重生魔修,开局捡到一颗丧尸星球 黑白之择:爱与罪的边缘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综:异界旅行 三子非亲生,重生后报复一下咋啦 危在恨意中缠绵绯恻你我天生一对 玄幻:我立宗门于禁区,镇守人间万年 御天(又名:万域神王)

王安石有词道: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又有诗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源于他的全面变法,有人赞叹他变法图强的大无畏精神,也有人说他变法不切实际,导致了宋朝的由盛转衰。但不管如何,王安石变法是宋朝政治历史上一次大胆实践,政治影响颇大,王安石此人的文学造诣也很高,诗词文章都俱佳,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话说千古仁宗皇帝驾崩后,英宗即位,但这位皇帝爷突然身体不适,这可急坏了满朝文武,赶紧下了道旨意,请皇太后出来临时掌管国家大事。这位皇太后啊,那可是出了名的慈祥和节俭,还读过不少书,经史子集都懂点儿。她一上手,嘿,那叫一个厉害,每天几十份奏折,她都能记得个大概,处理得井井有条。对待外戚和身边的人,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公正无私,宫里宫外那叫一个肃静。

但您也知道,皇帝病了,心情就不好,特别是对身边的宦官,那更是没啥好脸色。这下可好,宦官们不乐意了,就开始在背后嚼舌根,说皇太后和皇帝之间有了嫌隙。这消息一传开,整个朝廷那是人心惶惶啊。

这时候,有个叫吕诲的大臣,上书劝和,但两宫之间的疙瘩还是没解开。

有一天,韩琦和欧阳修两位大臣去皇太后那儿汇报工作。皇太后一见他们,眼泪就下来了,把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韩琦一听,安慰道:“娘娘,这都是因为皇上病着,心情不好,等病好了,就不会这样了。哪有母亲不能包容儿子的道理呢?”皇太后还是有点儿想不通。

欧阳修接着劝:“娘娘,您想想,您跟先帝这么多年,仁德之名传遍天下。当年张贵妃那么受宠,死后还被追封为温成皇后,您都能坦然处之,现在怎么反倒在母子之间容不下了呢?”皇太后一听,心里稍微舒坦了点儿。

韩琦又补了一句:“我们在外面,要是皇上有个好歹,您可是要负责任的。”皇太后一听,吓了一跳:“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比你们还着急呢!”旁边听着的大臣们,一个个吓得脖子都缩了,汗都下来了。

过了几天,韩琦单独去见皇帝,皇帝还在抱怨皇太后对他不好。韩琦就说:“从古至今,圣帝明王多了去了,为啥偏偏称舜为大孝?难道其他皇帝都不孝吗?其实啊,父母慈爱,子女孝顺,这是常理,没啥好说的。只有父母不慈,子女还能保持孝顺,那才叫难得。您啊,恐怕是孝顺还没到家呢,哪有父母不慈爱的道理?”皇帝一听,恍然大悟。

从那以后,皇帝就开始正常上朝了,还在紫宸殿见了百官。韩琦趁机提议去祈雨,皇帝也同意了。这一来,人心可就安定多了。

皇帝还在迩英阁让大臣们给他讲经史,有个叫刘敝的翰林侍读学士,讲到尧把天下传给舜的故事,就拱手说:“舜出身贫寒,尧却把位子传给了他,天地都认可,百姓都拥护,没啥别的道理,就是因为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种美德传遍了天下。”皇帝一听,脸色都变了,皇太后听了也是大喜。两宫之间的误会啊,就这么慢慢解开了。

后来,皇帝还立了个妃子高氏为皇后。这位高皇后的母亲曹氏,可是皇太后的亲姐姐,从小就在宫里长大,和皇帝同年出生,还都是皇太后一手抚养大的。仁宗皇帝当年就说过:“将来这姑娘肯定是皇后的命。”果然,长大后,她就成了皇后,还给皇帝生了三个儿子。

韩琦看时机成熟了,就想着让皇太后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他拿了几件事让皇帝裁决,皇帝都处理得很好。韩琦就跑去跟皇太后复命,皇太后也是连连点头。韩琦趁机说:“娘娘,您看,皇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我也该告老了。”皇太后说:“你可不能走,是我该回深宫去了。不过,我每天在这儿,也是不得已啊。”

韩琦一听,赶紧说:“前朝像马皇后、邓皇后那样贤德的人,都免不了贪恋权势。您现在能主动让位,真是比她们还高明。您看,哪天撤帘最合适呢?”皇太后一听,立马站了起来。韩琦赶紧命令鸾仪司撤帘,皇帝这才开始亲政。

不过啊,这宫里还是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的宦官,比如任守忠,就在背后挑拨离间。韩琦可不含糊,拿出一张空头敕书,欧阳修已经签了字,赵概有点儿犹豫,欧阳修说:“你就签吧,韩公肯定有他的道理。”赵概不敢违抗。

然后啊,韩琦就把任守忠叫到政堂,往那儿一站,就说:“你犯的是死罪。”说完,就把他贬到蕲州去了,还拿空头敕书填上他的名字,当天就押走了。韩琦心想啊,要是稍微慢点,这家伙就该耍花招了。他的那些党羽啊,也都被发配到南方去了。这一来,朝廷上下可都高兴了!

不多久皇帝又病了,这回可把韩琦急坏了,他赶紧进宫探望。一见面,韩琦就开门见山地说:“陛下啊,您这都好久没上朝了,得赶紧立个太子,好让国家安定下来啊。”皇帝一听,点了点头,随即召来了学士承旨张方平。

到了福宁殿,皇帝靠在床上,说话都费劲了。张方平赶紧递上笔,皇帝颤颤巍巍地写下了:“立大火王为皇太子。”张方平一看,这“大火王”是谁啊?赶紧请示皇帝写下太子的名字。皇帝使出吃奶的劲儿,写下了太子的名字——颖王顼。

张方平退出后,就开始起草立太子的诏书。太子一立,皇帝那是感慨万千,眼泪都下来了。文彦博出来对韩琦说:“你看到皇上的脸色没?人生到了这一步,就算是父子,也难免动情啊。”皇帝在位四年后,就驾崩了。

这位皇帝啊,聪明睿智,继承了大统,对待大臣那是优礼有加,爱护百姓,喜好贤士。每次做决策,都能出乎群臣的意料,绝对是个好皇帝。可惜啊,老天爷不给他时间,没能让他大有作为。真是太可惜了!

太子顼即位后,就是神宗皇帝。他立了向氏为皇后,这向氏啊,可是向敏中的曾孙女,出身名门。

神宗皇帝即位之初,那是励精图治,不玩儿不闹,也不修宫室,勤俭节约,一心想要打败辽国和西夏,一统天下。他先是为钱发愁,这时候啊,王安石站了出来。

王安石是翰林学士,他越级面见皇帝,给皇帝出了一个富国强兵的主意。他说:“古代周朝有个泉府官,能变通天下的财富。后世只有桑弘羊、刘晏勉强懂得这个道理。现在的学者啊,不明白先王的法意,反而认为君主不应该和百姓争利。现在要想理财,就得修复泉府之法。”皇帝一听,觉得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安石还怕皇帝不坚定,又接着说:“以前尧帝让群臣选一个人治水,结果还失败了,后来才成功。现在要想变法,所用的人如果不是合适的人选,怎么能没有一两个失败的事情呢?咱们应该计算利害的多少,不被众人的议论所迷惑,坚定决心去做,时间久了自然就能收到效果了。”皇帝一听,深以为然,就坚定地任用王安石为相。

这时候啊,有个叫唐介的大臣站出来说:“王安石这人固执己见,心胸狭窄,好学但拘泥于古法,不通今事。如果用他,必定会坏事。如果想要贤相,那吕公著、司马光、韩维才是合适的人选。”可惜啊,皇帝没听他的。

王安石一执政,士大夫们都认为皇帝选对了人。只有吕诲站出来说不行。他要进宫劝谏,路上碰到了司马光。司马光悄悄问他:“你今天要说什么啊?”吕诲说:“我袖子里装的是弹劾王安石的奏章。”司马光一听,惊呆了:“大家都觉得王安石好,你怎么要弹劾他?”

吕诲说:“你也这么认为吗?王安石虽然有点名气,但他固执己见,轻信奸邪,喜欢别人奉承他。听他说的话挺美,但用起来就漏洞百出。将来误国误民的,一定是他!”说完,就上了奏章极力劝谏。可惜啊,皇帝没听,把吕诲贬到邓州去了。

吕诲一走,王安石更是肆无忌惮。司马光这时候才佩服吕诲有先见之明,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后来啊,青苗法盛行,吕诲请求退休。等到病重的时候,他手写遗嘱,让司马光给他写墓志铭。司马光去看他,到的时候他已经快不行了。司马光问他:“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吕诲睁大眼睛,使劲儿看了看司马光说:“天下的事还有可为,你一定要努力啊!”说完,就咽气了。

王安石这老哥,一心想要推行新法,可朝里的大臣们,多数都不买他的账。怎么办呢?王安石有办法,他找来了吕惠卿、章惇、曾布、韩绛这些和他一条心的人,当他的心腹。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这些新法,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嗖嗖地冒了出来,统称为“新法”。

这些新法啊,一推行到民间,老百姓那是苦不堪言。比如说这农田水利法,就是要开垦那些废弃的田地,兴修水利,然后收税。连当官的家里也得一样干活,不能搞特殊。

再比如说这青苗法,就是在播种的时候,让老百姓自己估算一下能收多少粮食,然后先借钱给他们,等粮食熟了,再连本带息还给官府。这利息可不低,二分呢!

还有那均输法,就是让各州郡按照当地的价格,把多余的粮食或其他特产运到缺的地方去卖,官府从中赚差价。

保甲法呢,就是十家组成一个保,有保长;五十家是个大保,有大保长;十六个保组成一个都保,选两个大家都服气的人当都保长,一个正的,一个副的。保丁们还可以自备弓箭,练习武艺,以防强盗。

免役法更简单,就是该服役的人户,按照等级出钱,就可以不用服役了。

市易法呢,就是用金银绸缎等货物做抵押,借钱给别人,半年后还,利息是十一分之一;如果一年后还,利息就翻倍。过期不还,除了利息,还得加罚钱。

保马法,就是让保甲们给官府养马,马死了还得赔。

方田法,就是把土地按照东西南北各千步划分成一个方块,然后测量田地,分成五等来定税。

这些新法啊,个个都是老百姓的灾难,尤其是青苗法。早在英宗时期,邵雍和客人在天津桥上散步,听到杜鹃鸟叫,就愁眉苦脸的。客人问他怎么了,邵雍说:“洛阳以前可没杜鹃鸟,现在来了。天下要治理好的时候,地气是从北往南传的;要乱的时候,地气是从南往北传的。现在南方的地气传来了,禽鸟飞类是最先感受到的。不出两年,皇上就会用南方人当宰相,多引用南方人,专门搞变法,天下从此就多事了。”结果,这话还真应验了。

那时候,皇帝铁了心要用王安石推行新法,老百姓愁得不行。富弼、韩琦、司马光、赵抃、张方平、苏轼、苏辙、吕公著、吕公弼、范纯仁、程颢、欧阳修、郑獬、孙觉、李常、张戬、刘庠、范镇、王拱辰、秭维、刘挚、杨绘、唐诇这些大臣啊,一个接一个地上疏,说新法的害处,请求恢复祖宗的老办法,安安稳稳地守着。可惜啊,皇帝都不听。于是,这些大臣们纷纷辞职,有的还被贬了。

王安石这老哥,性格固执,还擅长文过饰非,推行新法的决心那是越来越坚定。

偏偏这时候又闹饥荒,官府征税还那么苛刻。东北的流民啊,扶老携幼,挤满了道路。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的还吃树皮草根。有的人甚至被锁上链子,背着瓦片、木头去卖,来偿还官府的债务。这情景啊,真是惨不忍睹。

有个叫郑侠的监上安门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这些惨状画成图,用马递送到皇上那里,还说:“干旱是王安石造成的。如果罢免王安石,十天不下雨,就把我杀了,以正欺君之罪。”奏疏送上去后,皇帝反复看了几遍图,长叹了好几声,然后把图收起来带进宫里。当天晚上,皇帝就睡不着觉了。第二天,就下令废除了青苗法、免役法等新法。老百姓一听,都欢呼雀跃。那天还真下了大雨,远近都湿透了。

可吕惠卿、邓绾这两个家伙,却说郑侠是疯子,治他擅自发马递的罪,把他下了狱,流放到英州去了。新法呢,又照样推行起来。

还有个叫苏轼的,在潮州当知府,他写诗讽刺朝政。他写青苗法的时候说:“孩子们现在说话都好听,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城里。”写官员考核的时候说:“读书万卷不读法律,想辅佐皇上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终究是没门儿啊!”

他写水利的时候说:“东海龙王要是知道皇上的意思,恐怕得把盐碱地都变成桑田了。”写盐禁的时候又说:“这不是听了《韶》乐忘了味道,而是最近三个月都没盐吃了!”这可把中丞李定、御史舒直给惹毛了,他们上书弹劾苏轼,说他诋毁朝政,想把他置于死地。

还好,曹太皇太后那时候正病着呢,听说这事儿,就给皇上说了。皇上一听,哎呀,这可不行,赶紧把苏轼给放了。

说起来啊,这北宋和西夏的恩怨情仇也是够复杂的。当初,青涧的守将种谔,接受了西夏大臣嵬名山的投降,就在绥州建了个城。结果西夏主谅祚不爽了,他假装开派对,把杨定等人给杀了,边境的战火又烧起来了。

那时候,神宗皇上啊,一心想着把西夏给吞了,屡次派兵去打。西夏人也不甘示弱,经常来骚扰。两边打来打去,各有胜负,北宋还得了西夏的六个边堡呢。

后来啊,神宗皇上又派了个宦官李宪去打西夏。那灵州永乐之战,打得那叫一个惨,死了六十多万人,钱粮银绢损失得更是没法算。这事儿传到皇上耳朵里,皇上那是哭得稀里哗啦的,连饭都不吃了。从那以后啊,皇上就再也不想打西夏了,西夏人也打得差不多了,快撑不住了。

西夏主秉常一看,这不行啊,赶紧上书求和。皇上呢,也爽快,答应了。

再说这辽国啊,一看北宋搞新法,心里就嘀咕了,这北宋是不是想搞我啊?于是派了个萧禧来要地。王安石呢,来了个欲擒故纵,说:“想要拿我的,我先给你点。”结果就把河东的地给割了,以分水岭为界,东边西边一共割了七百里给辽国。这一割啊,北宋的国力就更弱了。

神宗皇上以前啊,那是治平之世,国泰民安;神宗皇上以后啊,就成了丧乱之世了。

这王安石啊,因为儿子王雱死了,伤心得不行,就向皇上请求解除机务。皇上也爽快,答应了。没过多久,王安石就去世了。

后来啊,皇上病了,就把第六个儿子延安郡王赵佣立为皇太子,还改了名,叫赵煦,那时候他才十岁呢。皇上还下诏,让太皇太后高氏代理国事。这太皇太后啊,一当就是十八年,后来也去世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白话历史兴衰演义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一天一模拟,硬控乱世一百年 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逍遥庶子 问罪诏书 寒门崛起:带着娇妻发家致富 大乾假世子 无双皇子:从苟起来开始无敌之路 斩龙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