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诞生了千古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成为至今读书人的梦想。写这首诗的就是这回要说的宋真宗赵恒。这宋真宗单独拿来说,是因为这位帝王有太多的谈资了,性格也比较复杂,自身文学造诣很好,且治国还可以,算不上昏庸。另外,他还特别迷信,没有啥功绩还搞泰山封禅,却拉低了封禅的档次,自此再也没有帝王去泰山封禅了,成为了历史绝笔。另外,他和刘娥的传奇爱情故事也是家喻户晓!
这都要从那天太宗赵光义驾崩后说起,皇后娘娘一纸令下,让继恩公公去召见吕端大人,商量立谁为新皇帝的大事。吕端大人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事儿不妙,立马给继恩公公使了个眼色,说:“来来来,你跟我进书房,咱们把这事儿锁起来慢慢聊。”说完,就把继恩公公锁在了书房里,自己急匆匆地进宫去了。
皇后娘娘一见吕端,开门见山:“老吕啊,皇上驾崩了,按规矩得立长子为嗣,你看这事儿咋办?”吕端一脸正气地说:“娘娘,先皇早就立了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皇上刚走,咱能违背先皇的遗愿,搞别的花样吗?”皇后娘娘一听,没话说了,只好让太子即位,这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真宗皇帝啊,那可是个仁德宽厚、勤俭节约的好皇帝,就爱读书这一口。他手下那帮大臣,像李日方、吕蒙正、张齐贤、吕端、寇准、李沆、向敏中这些,个个都是能人,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过话说回来,真宗皇帝也有遗憾的事儿,就是当年为了皇位,跟亲妈亲哥闹翻了,连亲弟弟和亲侄子都没落个好下场。这事儿啊,后世的人说起来,都替他惋惜。
太子即位那天,群臣都等着见新皇帝呢。吕端大人站在殿下,就是不跪拜,非要请皇后娘娘卷起帘子,让他亲眼看看新皇帝是不是真货。看完之后,他才心满意足地带着群臣一块儿跪拜。后来吕端大人病了,寇准大人就接了他的班。
那时候啊,西夏的李继迁老是不老实,一会儿叛变,一会儿投降。投降的时候,皇上还赐给他一个新名字,叫赵保吉。后来赵保吉死了,他儿子赵德明接了班。曹玮大人上书说:“咱们得趁赵德明立足未稳,给他来个突然袭击,把河西收复回来!”可皇上心慈手软,下诏招抚赵德明。曹玮大人急眼了,说:“皇上啊,您要是现在不趁他国危子弱灭了他们,以后他们强大了,咱可就没辙了!”可寇准大人呢,跟没事人一样,就是不答应。皇上听说了这事儿,吓得不行,问寇准怎么办。寇准说:“皇上您别急,给我五天时间,您亲自去澶州一趟,这事儿就妥了。”
皇上听了寇准的话,真的去了澶州。可这时候,辽国那边也不老实了,册立赵德明为西平王,还派大军来犯。边境的警报一晚上来了五次,朝廷上下都慌了神。寇准大人说:“皇上您别怕,咱们有精兵强将,您亲自出征,敌人肯定吓得逃跑。实在不行,咱们就出奇制胜,坚守阵地,耗死他们!”可这时候,有两个大臣王钦若和陈尧叟,一个说要皇上逃到金陵去,一个说要逃到成都去。寇准一听就火了:“皇上您可是英明神武,将士们也都齐心协力,您要是跑了,那不是告诉敌人咱们弱吗?敌人趁势而入,咱还怎么保家卫国啊!”
皇上听了寇准的话,决定亲征澶州。王钦若和陈尧叟因此恨上了寇准。寇准怕王钦若这家伙聪明过头,乱出主意,就把他打发到天雄军去了。契丹大军到了城下,王钦若啥招儿都没有,就知道关门念经。皇上到了澶州,契丹大将萧挞览出来查看地形,结果被咱们宋军的床子弩一箭射死了。契丹国主吓得不行,想撤军。可这时候,咱们的援军已经到了。皇上到了澶州南城,一看契丹军势浩大,群臣都劝他别往前走了。寇准大人却坚持让皇上过河,说:“皇上您一过河,咱们的军队士气大振,敌人肯定吓得屁滚尿流!”果然,皇上过河之后,远近的军队都欢呼雀跃,声震数十里。契丹人更加害怕了,派骑兵来攻城,结果被咱们的将领高琼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是咱们历史上著名的澶州之战。寇准大人啊,那可是功不可没!那契丹国一看宋军来势汹汹,吓得赶紧求和。寇准大人那是主张继续打的,可皇上呢,有点打累了,说:“咱不能再让老百姓受苦了,就答应他们和谈吧。”契丹那边派了个使者,带着信儿来求盟约。皇上说:“实在不行,给他们点儿钱也行,就算一百万两银子,咱也给得起。”寇准大人一听,赶紧把曹利用叫过来,私下里说:“皇上虽然这么说,但你记住,要是你给的钱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
结果呢,曹利用真有两下子,最后用二十万匹绢和十万两银子就把事儿给摆平了。两边还约定,南朝是哥,北朝是弟,以后谁也不惹谁。这事儿一了,南北两边都消停了,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历史对于澶渊之盟有着不同的声音,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其带来的和平、促进交流和减轻军费等方面,宋辽结束了二十五年的战争,为两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契机,宋朝也迎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大繁荣;而负面评价则主要认为这是一场胜利却换来的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跟中法战争如出一辙,是丧权辱国的行为。
自此,皇上对寇准大人那是没得说,好得跟亲兄弟似的。可王钦若这家伙,心里头那是嫉妒得要命。有一天上朝,寇准大人先走了,皇上还目送他呢。王钦若一看机会来了,赶紧上来说:“皇上,您这么敬重寇准,是因为他立了大功吗?”皇上说:“那当然。”王钦若就说:“可您知道吗,当年澶渊之战,咱们那是城下之盟,春秋时候的人都觉得这是耻辱。皇上您这可是寇准的‘孤注一掷’啊。”皇上一听,心里头就开始对寇准有点疏远了。后来,寇准大人就被罢了相,去陕州当知府了。
皇上呢,让王旦大人接了寇准的班。可皇上心里头还是老想着澶渊那事儿,觉得挺丢人的。王钦若一看皇上这心思,就趁机说:“皇上,您要是想洗刷这耻辱,就得打过去,把幽蓟之地抢回来。”皇上说:“河北的老百姓刚过上安稳日子,我咋忍心呢?你再想想别的办法。”王钦若就说:“那只有封禅了,封禅能镇住四方,让外国人都瞧得起咱们。不过,封禅得有天瑞才行。天瑞哪是那么好得的?不过,前朝也有人用人力造天瑞的。只要皇上您深信不疑,推崇备至,向天下人展示,那就跟真天瑞一样。”皇上听了,沉吟了一会儿,说:“王旦大人不会不同意吧?”王钦若说:“我跟他说说,他应该没意见。”
王钦若找机会跟王旦大人一说,王旦大人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勉强答应了。皇上请王旦大人喝酒,喝得挺高兴,还赐给他一壶酒,说:“这酒不错,你回去跟家里人一起喝吧。”王旦大人回家一打开,嘿,哪是酒啊,全是美珠!从此以后,王旦大人就再也不敢有异议了。
到了戊申年正月初一,皇上对群臣说:“我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刚要睡觉,突然屋里头一亮,来了个神仙,穿着星冠绛衣,告诉我说:‘要降天书三篇。’这不,皇城司来报,说承天门上有黄帛,挂着鸱尾上,这不就是那天书吗?”王旦大人他们一听,都赶紧祝贺。皇上走到承天门,派了两个内侍上去把天书取下来。王旦大人跪着给皇上献上,皇上拜了两拜,接过来,交给陈尧叟打开。那书上的词儿跟老子的《道德经》似的。读完之后,皇上就把天书放进金匮里,然后啊,说祥瑞的人那是一个接一个。只有龙图阁侍制孙爽,他对皇上说:“以我之见,天哪有话呢,咋会有书呢?”
皇上听了孙爽的话,半天没吭声。后来,他下旨商量封禅的事儿,决定去泰山封禅,社首山祭地,还大赦天下。这时候,宫里还传出好消息,说皇太子出生了!这太子啊,是后宫的李氏生的。这李氏啊,原本是杭州人,刚进宫的时候是伺候刘修仪(大名鼎鼎的刘娥)的,她为人庄重,话也不多。皇上觉得她不错,就让她负责晚上的事儿了。
话说这刘娥生于唐末五代那个乱世频仍的年代,她出生在蜀地一个没落家族,这个古老的世家在战乱中家道中落,没能给刘娥带来任何优渥的生活。刘娥的父母很早就双双病故,留下还是个婴儿的她孤苦无依。后来,刘娥只能依靠母亲的娘家庞氏勉强度日。庞家虽然尚存旧业,但早已衰败,仅仅能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屋子,无法给予刘娥太多救助。为了糊口,在刘娥十多岁的时候,庞家将她嫁给了当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龚美心气很高,立志要去宋的首都汴京闯一闯,刘娥则顺从地跟着丈夫来到汴京。然而,平庸的龚美并没有在汴京获得太大的成功,生活依旧困难,最后他起了卖掉刘娥以谋取利益的心思。
真宗听闻“蜀妇人多材慧,欲求之”,于是龚美趁机将刘娥献给了赵恒手下的指挥使张耆,张耆一见刘娥皮肤白皙、眸若星辰、歌声婉转动听、又多才多艺,便直觉刘娥能俘虏赵恒之心,于是将刘娥送到了赵恒面前。赵恒对刘娥一见倾心,两人很快便陷入了热恋。
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了宋太宗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刘娥出身低微,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于是下令将刘娥赶出王府。为了杜绝此事,宋太宗还紧跟着赐婚,将宋朝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嫁他为妻。但赵恒对刘娥痴心不改,他明面上接受宋太宗的安排,背地里却将刘娥偷偷安置在指挥使张耆家中,隔三差五地与她幽会。这一藏便是十多年,直到赵恒即位后,刘娥才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了别人面前。
赵恒即位后,虽然将刘娥接入宫中,但她的身份仍然不被认可。在文武百官的反对下,她连位份都落不着。然而,赵恒对刘娥的宠爱有加,她凭借自己的聪敏智慧,逐渐在后宫中站稳了脚跟。景德四年,赵恒的第二任皇后郭氏驾崩,皇后宝座落空。赵恒不顾重臣的反对,执意要立刘娥为后。最终,在赵恒的坚持下,刘娥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虽然刘娥深得赵恒的宠爱,但她却未能为赵恒诞下子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娥想出了一个妙计。她让自己的侍女李氏假意怀孕,然后冒充所生之子是自己亲生。这一计谋成功后,刘娥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并因此更加稳固了自己的皇后地位。这段历史还被改编成了更加传奇的狸猫换太子。
赵恒对刘娥的信任和宠爱不仅体现在个人感情上,还体现在国家治理上。赵恒处理政事时,经常与刘娥商议。刘娥也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手腕,逐渐排除了异己,牢牢掌控了大宋朝政。在赵恒病重时,他甚至将朝政完全托付给了刘娥。
真宗这位皇上啊,是有点宽仁慈爱,帝王气度的。景德年间,有吕端、张齐贤、李沆、吕蒙正、毕士安、寇准、王旦这些贤臣辅佐他,他完全能当个好皇帝,继承先祖的基业。可到了祥符年间,他身边就换成了一群小人,像王钦若、陈尧叟、冯拯、丁谓、曹利用这些人。结果呢,皇上就开始迷上道教,听信那些邪门歪道,什么天书、封禅的事儿,搞得一塌糊涂。
就这样,皇上在位二十五年,最后驾崩了。哎,说起来也是可惜啊,原本是个好皇帝,可被那些小人给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