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其实就是锤炼自己的过程。一个人一开始受到伤害,可能会抱怨,会烦恼,会痛苦。
但是他再次遇到这样的事,他的情绪就会慢慢平缓,甚至到最后波澜不惊。这也就是为什么,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的原因。
心胸,是靠委屈撑大的;能力,是靠积累修得的;强大,是靠磨练成就的!没有白走的路,
我们的每一步路,
都余对应人生的果报!
不断磨练自己的人,
总比原地踏步的人
拥有更多可能,得到更多机会!
我常常在想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目的是什么,我之前为什么会活的如此痛苦,我也有很多想不通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对他这么好他为什么要背叛我?为什么我总是遇到那些骗子进入我的生命当中?为什么这个男人他伤害我如此之深?
最后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个世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由你自己创造的。
佛说看一个人,要看这个人的三世因果,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遇到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我们的灵魂伴侣。
佛陀成佛以后,讲了49年的佛法,讲了4个字,“缘起性空”,因缘果报的报佛家称为业,业力的业,万般带不走,只有业相随。
业分为善业也恶业,曾经神秀写过一首诗,说诗是菩提树心明如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这个镜子都能照到这个世间万物所有一切,之所以这个镜子照不出来了,是因为你们这个镜子上有灰,全是灰,全是尘。
什么时候把那个镜子上的灰尘擦干净了你就能照到这个世界本来面目了。
也就是所谓的开悟,而那个镜子上的灰,就是我们所说的业,何为因缘果报,我们都认为佛教给我们教的是什么宿命论,什么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们就是这个命,根本就不是这意思。
大家都想要健康,幸福,赚钱,结果都是由因缘产生的,最后才能产生果。所以种善因结善缘,才能得善果。
但是我们的缘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缘是从业这里转换的。在你投胎的那一瞬间,你的业已经清空了,因为你的业全部转换成了缘,缘就是人。
你所有的业在你投胎那一瞬间全部转换成了缘,变成了人,这里的人有好人和坏人,有善缘和恶缘。
你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是由你上辈子的业注定的。人人皆可一世修成,因为在你投胎的那一瞬间,你的业已经清空了,你只需要做到不造新业就够了。
在人生这个游戏里打通关非常简单,别人怎么对我是他的业,我怎么对他是我的业。
别人对我不好有可能是上辈子我欠他的,这辈子我还了就可以腾飞了,我就可以去第九道了。
别人伤害我可能是他不懂事,他下辈子会还我的,大家不用着急。他骗了我钱,看似是他沾光了,真相是他骗你钱的那一瞬间他的那个福报存折上的那个福报转到你账上了。
你失去的任何东西,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回来,你从来不会失去任何一切,没有失去。
在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因果报应非小事,佛言真语莫看轻。”这句话很明显是在告诉我们,佛所说的真理不是空穴来风,因果报应也并非儿戏。
其有因必有果,亦是告诫众生切勿在明知因果的情况下,而广播恶因。因果报应10条,真实不虚!
一、享福、浪费必将失去福报。
在佛教之中讲,过多的损耗福报,会让我们身心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其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过多的耗损福报呢?除却杀生、作恶等会让我们耗损福报。
最容易让大众忽视的却是生活中的浪费和过于享受。其正所谓,一个人的福报有多大,就能享多大的福。但如果我们过于浪费福报,过于执着享福,亦是会让我们失去福报。
二、惜福、培福必将收获福报。
在学修过程之中,我们应懂得惜福、培福。其培福的方式方法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布施、供养三宝、广行善举等等这些皆是能够让我们福报增长。
虽懂培福,但更需懂得惜福。古德曾言;如果只是一味培福,而不惜福,那么福报亦是不会增长,反而还会耗损更加严重。这是为什么?亦是因为我们基础没打好,而懂得惜福亦是培植福报的基础所在。
三、计较、抱怨必将失去清净。
一个爱计较,爱抱怨的人,其身心亦是烦恼重重,清净不了,自在不了。为何?因为爱计较,爱抱怨往往会给自己种下恶因。
比如,当他人找你借了一样自己闲置已久的工具,当他人来还之时,你爱计较,这东西是否坏了,甚至还会抱怨他人“早知道,你用来干这个就不借给你了。”
这是为何?这亦是因为我们心胸狭隘,不能包容,往往看到不顺心,不顺眼之人,就会自己让自己烦恼不已。
四、付出、感恩必将收获清净。
古语言“吃亏是福”。我们付出财物广行善举,而没得到回报,算吃亏吗?算。我们感恩他人,算吃亏吗?算。
其实吃亏并非只是“利益”上的吃亏,其付出、感恩,皆是吃亏。也只有这种亏,吃起来能让我们心不生恶念,亦不会烦恼,反而会让我们身心清净,自在。
五、大话、谎言必将失去信任。
佛教讲“不妄语、不两舍。”妄语、两舌是什么?就是说谎话、大话、谈是非。
如果一个人时常以谎言自居,以大话自居,其到谎言、大话揭穿之时,往往就会让他人对你的信任一落千丈。
甚至还会以你曾说过的种种谎言,大话来对你进行嘲讽,让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六、真诚、诚信必将收获信任。
俗话讲“我们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让他人诚心待你。”你真诚对待他人,他人亦是会真诚对待你,亦是能够让他人对你产生信任。
就如我们工作,要不要以真诚对待你同事、领导?其肯定是要的。也只有如此,其同事、领导才能信任你,才能给你委以重任。其同事才会给你送来最真诚的祝贺。
七、贡高、自大必将失去智慧。
在学修路上,贡高、自大等习性是一定需要破除的。古语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如果我们不能破除“贡高、自大”的习性,亦不能找到这三人中的“师”,也不能从他人身上找到可学之处。
就如学佛之人,去寺院礼佛、请法一样,如果怀着一颗贡高,自大之心去礼佛,去请法。其不仅不会有收获,反而只会让自己觉得这个寺院白去了,从而让自己种下谤佛、谤佛之恶因。
八、谦卑、好学必将收获智慧。
俗话讲“有学问之人,往往谦卑,更加好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懂得每一个人皆有可取之处,每一个人皆有可学之处。也正是因为谦卑、好学,往往能够很好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从而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对治自己的短处。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颗谦卑,好学之心,才能让我们在学修路上收获智慧,斩断种种恶习。
九、杀生、作恶必将失去善果。
在佛教之中讲,杀生会给我们种下无量无边的恶因,其在诸恶行之中亦被称之为最大。就如我们杀害一条怀有鱼卵的鱼。那么这杀鱼取卵所种的恶因有多大?
无量无边。亦是因为我们种下了这种杀鱼取卵之恶因,其必定是会收获这无量无边的恶果。
十、护生、行善必将收获善果。
正所谓,杀生是种恶因,得恶果的恶行。那么护生亦是种植善因,得其善果的善行。如前面说言,杀鱼取卵。
如果我们将这条鱼放生,其不仅仅是救下了一条鱼,亦是救下了其腹中千千万万待出生的鱼宝宝。那么你的功德有多大?无量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