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文宫众弟子升起一个个火把,映出一片红光。
江下站于众将士前,侃侃而谈,讲述兵法运用之术。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这句话是说,攻打集中之敌,不如攻打分散之敌。从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打防守相对薄弱之敌。”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这句话的意思是,治兵就像治理洪水一样:对于来势凶猛的敌人,要避开它的锋芒,就好比治理洪水要导流一样;”
“对于弱势的敌人,要堵住它,歼灭它,就好比治理洪水要修筑河堤一样。”
江下一人讲述,众将士和文宫弟子全部沉浸在江下话语之中,
“围魏救赵的核心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虚弱部位来间接地牵制敌人,以达到最后的目的。”江下最后总结道,“\"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江下最后淡淡说道,“围魏救赵乃是避实击虚的策略,明白否?”
江下说完,又看向刘彦,“刘彦,你可明白?”
“我”刘彦脸色像吃了大便一样难看,“我明白了。”
“嗯”,江下满意点头,但又问道,“若你为白鹿城守将统领,驻守一方,突然获知消息,田野城派重兵围攻白鹿城,此时你应如何破局?”
“我应立即率军截击来犯之敌!”刘彦回应道。
“回去后多抄几遍”,江下一脸无语道,“汝之资质,实属罕见。”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率军围攻田野城,田野城重兵来犯,后方空虚,你率军直取田野城,来犯的大军便不得不回。”江下缓缓说道。
“为何?”刘彦不服道,“若是大军不回呢?”
“若出现这种情况,来犯大军将领即便有信心拿下白鹿城,他也不敢耽搁,必定会立刻回援田野城。”江下说道。
刘彦还想质疑江下,慕辰统领却在此时说道,“攻下白鹿城只是一功,不回救田野城便是不忠!”
江下闻言笑道,“不错,而且敌军赶回救援时,我们可以逸待劳,在半路设伏。”
江下说到这里,众人心中不由一颤。
试想一下,将领率大军在外,自家被围他岂敢不回防?不回便是有叛逆之心!
这是一条阳谋,敌军将领即便知道是假,也不得不回防。
田野城被围,围的是敌军将领的忠心。
于一城,甚至一国,亦是如此。
“第三计,借刀杀人”江下接着开始讲述。
周围陷入了一片寂静,仿佛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众人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生怕错过一个字,漏掉一个细节。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随着江下讲述,周围只剩下火堆偶尔传出轻微的\"噼啪\"声响。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所谓美人计:以“糖衣炮弹”为手段,先从思想意志上击溃对手的将领,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去进攻。”江下缓缓道来。
“呵呵,不过是小伎俩罢了。”江下讲到此处,又有一道不和谐声音响起,“真正的将领,怎会中美人计?”
说话之人,正是刘彦!
今晚刘彦频频受挫,江下讲解三十六策,一条条计策娓娓道来,刘彦听着也心惊不已,无法反驳。
但听到此计之时,刘彦眼神一亮,忍不住开口。
在他看来,所谓美人计,不过是低俗小伎俩,怎会中此计?
“待白蓝记录完毕,你需抄三遍。”江下缓缓开口。
“你,你凭什么让我抄?”刘彦不服道。
“哦?”江下神色玩味地看着他,“你若不抄,剩下的我便不讲了。”
“先达,”慕辰立刻道,“您尽管讲,这位学子若不抄写,我会亲自劝解他一番。”
刘彦闻言脸色一僵,说不出话来。
江下这才满意点头,继续道,“真正的美人计,并不是以色待人。甚至所谓的美人并不美。”
江下神色突然有些怅然,“就比如,当你儿时的青梅竹马,当你一生错过的那个人,当你魂牵梦绕的那位,她真的站在你面前,你会如何?”
“美人计不在美,而在攻心!”江下沉声道。
张先生在一旁听到此处时,神色游离,有些魂不守舍
而此时,夜已深,一处处火堆,仅剩下零星火苗在摇曳。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江下声音也有些沙哑。
“诸位,走为上,乃是上策,也是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江下望着众人说道,“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不计一朝一夕之荣辱。”
“打不过,就要跑。”江下望着众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存有生力量,比什么都重要!”
江下最后话音落下,全场鸦雀无声。
众将士半蹲在地上,仰首听完了江下三十六策。
此刻,天际已开始泛起微白,众人不觉,竟已度过一夜!
后方,白蓝面色凝重地看着江下,又看向自己记录的三十六策,犹豫片刻后,他在三十六策的结尾处写下:
“先达江下,于荒野传道兵法《三十六策》,众将士席地半蹲,昂首受道,不知东方之既白。”
至此,落笔!
恰在此时,一缕黎明的晨曦穿破云层洒落下来。
那光芒仿若金色的长剑,撕裂黑暗,点亮了整个世界。
而在这绚烂的光辉之中,江下身影缓缓显现出来。
一袭青衫,身形如松,若与那晨曦融为一体,稳稳立于众人前
“拜先达!”众将士起身,施礼。
江下身上的晨曦在此时,陡然明亮了一分!
(终是没敢把三十六计一条条展开写,怕诸位读书人口诛笔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