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余婷做的那些腌臜事,总会有人知道的。
难怪讨好了自己一段时间,又是婆婆和公公的威逼利诱,非要找了这份工作,估计档案说被记了一笔的。
有这么一个看上有妇之夫,还使手段,最后竹篮打水的小姑子,真的是丢人。
不过华兰也为难,根据余婷的性格,要是知道仇人是秋水,还不知道会生多少事端。
她思索了会儿,"那以后……你的稿子我有空了去拿吧,也省得你跑来跑去的,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离得也不算近,怪麻烦的。"
陈可秀接住了她的橄榄枝,"好,那就姐姐华兰姐了。"
她从没指望华兰会让她不用害怕,哪怕和余婷起冲突也毫不犹豫的保她,也就没有任何失望。
甚至,也觉得是意外之喜了。
这算不算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呢。
华兰和她说起工作,"我觉得这两个故事都挺好,我能不能问问,怎么想起改变风格,写出烽火青春这题材的?"
陈可秀沉吟了下,实话实说,"那我就说实话了,那天你说起水莲,我是觉得,可能咱出版社下一步可能会想要国内的市场。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之前写的风格,也就是邪魔外道,估计审批那边都拿不到版号。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收着点写,如果是纯烽火岁月的战友情,目
前看来千篇一律……"
不是别人写得不好,只是大家的思路都一样,哪怕再让人热泪盈眶,也架不住一样的题材太多了。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受到别的小说的影响的,也许对单纯的怀念过去不那么感兴趣。
主流的消费群体还是年轻人,追忆那些岁月的人,并非是消费者,也就不去抢那些市场了。
想要脱颖而出,就得多一些东西。
既能审核通过,也能让人知道历史的痕迹和不容易,还能引起人的兴趣,而且她保证绝对是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两者并存。
华兰静静地盯着她,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她还以为是刚好适合。
没想到,这分明是人家有意而为之,是为了迎合她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写的。
其实之前就有过这类的想法,甚至打算打通海外出版社试水的时候,她找过别人,希望可以写出她想要的。
可文人风骨,都表示绝不堕落,不愿意去写。
恰好遇到陈可秀的新稿子,就递过去了。
没想到,她现在只根据自己的只言片语,就直接迎合,虽然佩服她的敏锐力,也喜欢这样的手下人,可确实又觉得她市侩了些许。
她又不能说,表达看不起,只夸赞道,"真是玲珑心。不过,你改风格,写起来会吃力吗?"
陈可秀摇摇头,"没
有所谓的风格,我写的也不是自己。每本书的角色,都是不同的人,她们有不同的生存法则和行事风格,顺其自然就是了。不过……"
她话锋一转,"因为背景的关系,可能会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会慢很多。所以我希望两本一起写,烽火青春会慢一些。"
毕竟是手写,她上一本长篇写得再快,几乎也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她的打算就是,用烽火青春作为发展前景,钓着华兰,合作能更加稳固。
而两本一起写的结果,那就是也许两年后直接完结烽火青春交稿,时间线没有变动的话,发行出版的时候,正好赶上改革开放。
也没有任何风险了。
现在写,是可能没法发行,导致时间和心血打水漂的,这样一来,她岂不是浪费了一年的时间没有赚取生活费么。
目前的面包,还是需要保证的。
再不济,到时候华兰要是撤脚了,她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发行,办个私人的杂志社,也有点底气。
怎么都不会白干。
但是目前需要的,是这两年的经济来源,这是重中之重。
华兰不知她的目的,在她看来,两本一起是比较难,而且她就职的杂志社,现在还没能谈下来合作方,慢慢的写也行。
她对陈可秀伸出手,"好,那就说定了。你的新书继续走之前的市
场,我会给你争取最大的资源和最高的稿费。烽火青春写完必须给我。"
陈可秀也伸出手,和她握了握,"一定。"
她收回手,笑着说道,"不过,我不太希望因为私人恩怨,影响我们的合作哦。"
"这是自然。"华兰点点头。
余婷在她的心里没有任何价值,不过是闹起来烦而已。
她自不会因为余婷,放弃这么一个听话且配合的作家的。
是的,此刻在她的心里,陈可秀算不上是个合作者。
两人在位置上,是不平等的。
陈可秀能察觉得出来,不过她并没有任何表示,也没必要拆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至少对方是客客气气的。
两人也只是聊了工作,没人去打探对方的生活情况,也没想着套近乎,说完正事就分别了。
陈可秀回家之前,找了个银行取了钱,查看了存款单的剩下的钱,也没那么焦虑了。
后来的稿费,几乎都是用的存单。
她后来也没有多大的花销,邵卫国给的钱,加上取过一次一百块钱,就花到了现在。
没想到,出版社给她存的稿费,已经有五百块钱了。
她觉得自己是个富婆,完全没有必要焦虑的。
虽说,五百块钱在松海,算不得什么,可她已经很知足了。
要是按部就班
的生活,不浪费,只满足日常所需的话,足够一家人花一年的。
不过赚钱还要努力呀。
孩子会慢慢长大,只够吃饭,那肯定是不行的。
她也没有只埋头写作,平时也会看很多书,避免江郎才尽,学海无涯,有输入才有输出的能力。
偶尔也会听年龄大点的邻居,说说过去的往事。
时间一晃,最难熬的冬天过去了,孩子们也快半岁了,勤快的如意已经会爬了,而安安还只会坐着流口水。
邵卫国去了学校,哪怕不是封闭式的,他一周也只能休息一天,回家来帮忙好干活,带带孩子。
至于陈可馨,情况比较麻烦,愣是找不到接收插班的学校。
就算她多给点学费,人家都不收。
必须是职工家庭,或者是干部家庭,还得出示单位证明。
她们的户口都是暂住的,还是邵卫国找了学校帮忙,才办下来的,读书的事,想都别想了。
和陈可秀设想的一样,陈可馨只能在家里学习,她都几乎不出门,看起来越发沉默了。
要是她的性格外向,也许还能结交几个朋友,可她内敛,大概也自卑,附近有同龄人,而她从来都不去认识。
每天不是看书就是帮着带孩子做家务,也再不顶撞陈可秀。
可陈可秀还是觉得,她的性格更加阴郁了,再这样下去,肯定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