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院子里传来了林母劈柴的声音。木柴一根根落在地上,碎屑四处飞溅,混合着她嘴里轻声的哼唱,像是在为新的一天做着某种仪式感的准备。
林晓燕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昨晚的饭局在她心里留下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她对赵一鸣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但也说不上讨厌。这个男人的谨慎和沉默让她感到陌生,也让她感到疲惫——所有的相亲对象,似乎都差不多。
门外传来母亲的声音:“晓燕,别躺着了,快起来吃饭。一会儿还得去学校上课!”
林晓燕应了一声,翻身下床。屋子里依然冷得像冰窖,桌上的煤炉早已熄火,空气中弥漫着昨晚饭菜的油烟味。她走到水缸旁,用冰冷的井水洗了把脸,换上深蓝色的棉衣。
厨房里,林母正忙着盛粥,一边嘴里絮絮叨叨:“昨晚那赵一鸣怎么样?我瞧着挺好的,老实稳重,有工作,家里也没啥负担。再说了,他那条件,咱这小镇上可不多。”
林晓燕没接话,低头把一碗热粥端到桌上,舀了一勺咸菜。母亲见她不吭声,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语气一下子严厉起来:“你别不当回事,赵一鸣这样的人,换别人早就抢着嫁了。咱们家本就不是高门大户,你自己还挑什么挑?”
“妈,”林晓燕放下筷子,语气带着些无奈,“您怎么知道他好不好?您见过他几次?嫁人是我一辈子的事,我总不能稀里糊涂就跟谁结婚吧?”
林母眉头一皱,把锅铲往灶台上一放,双手插腰:“什么叫稀里糊涂?你以为你还能挑到什么天大的好人?晓燕,我不是想逼你,但你看看你周围的人,哪个不是早早成家生子?再过几年,连个能说上话的人都找不到了!”
林晓燕皱了皱眉头,默默喝了一口粥,没有再争辩。她知道无论自己说什么,母亲总会有一套说辞等着她。
母亲看她一声不吭,叹了口气:“唉,你总这么犟,我是为了你好啊。”
林晓燕抬起头,看着母亲脸上的细纹和疲惫的神色,心里一阵酸楚。她明白母亲的担忧,但她不愿向现实低头。她还年轻,难道就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吗?
早餐结束后,林晓燕收拾好书包,准备出门去学校。母亲在院门口叮嘱:“一会儿王婶会来帮忙洗衣服,你有空就早点回来。我和她再商量商量赵家的事。”
林晓燕没有回应,径直走了出去。寒风迎面吹来,巷子里的人还不多,只有几户人家正忙着收拾院子里的积雪。她裹紧大衣,快步走向镇上的小学。
林晓燕所在的小学是一座灰砖平房,教室的窗户用塑料布糊着挡风,门口的旗杆上飘着一面被风吹得褪了色的红旗。学生们已经到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缩着脖子,围在教室外等着上课。
“林老师早!”几个孩子笑嘻嘻地冲她挥手,带着寒风的叫声透着一丝暖意。
林晓燕点了点头,微微笑了笑,心里那种沉重的感觉终于稍微轻了一些。她推开教室的门,冷风灌了进来,孩子们一个个挤着跑进去,坐在破旧的木凳上。她站在讲台前,摊开课本,熟悉的节奏渐渐让她平静下来。
可是,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
第二节课下课后,林晓燕正批改着学生的作业,突然被教务主任叫了出去。站在办公室门口的,是一个熟悉的身影——王婶。
“晓燕,你妈让我来问问,你昨晚见了赵一鸣后啥感觉啊?”王婶笑得满脸褶子,低声说道,“赵家那边可等着你们俩定下来了,好早些张罗婚事。”
林晓燕心里一紧,强忍着脸上的不悦,勉强笑着说道:“王婶,我才见他一次,哪能这么快就决定?”
“哎呀,小燕,咱们这地方哪讲究那些虚的啊!”王婶一边摆手,一边凑近了些,“赵一鸣那小子老实可靠,工作又好,咱们村几个姑娘都盯着呢。他妈说了,只要你点头,啥都好商量!”
林晓燕深吸了一口气,语气里压抑着一丝恳求:“王婶,我真的不急,能不能再给我点时间?”
“时间?咱们女人这辈子,可就指望找个好男人了。”王婶皱了皱眉,又补了一句,“再说了,你妈她都急得睡不着觉了,你还让她多操心啊?”
林晓燕咬紧牙关,勉强挤出一句:“谢谢您关心,我会再考虑的。”
王婶叹了口气,摇着头走了。林晓燕站在原地,看着办公室门口那道被风吹散的炊烟,忽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冻得通红的双手,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疲惫。那些关于未来的压力、期待和矛盾,就像冬天的风一样,无孔不入,让她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