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楼旋悬挂五年的招牌咯吱咯吱的被吊了下来,咯吱咯吱的一块新的招牌被吊了上来,上面大书着——桃花庵。
这醉花楼的掌柜要是扔到现代肯定是蹭流量的高手,当他把“桃花庵”这一大招牌挂上,又在门口栽下一棵树冠硕大的桃树,因为桃花已经谢了,他便又请了程奕书画院下的女画工们画了一朵朵桃花剪下来粘到树枝上。
路过的人不禁呦吼道:“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走,我们走进瞧一瞧。”
而当走进门的一瞬间便是改编自李科的《桃花朵朵开》的迎宾歌——我,在这里儿等着你吃饭,看那桃花开
至此,这改名换姓的醉花楼重焕生机,客流不断,为此店掌柜还给了李科这一最大功臣百分之五的分成。
“李大哥你既然已经考上画院,怎么还能随意在这桃花庵喝酒听曲?”
桌子是栏杆边临着街的,一转眼便能将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看得清楚,而桌上则摆满了各色香气诱人的饭菜,时令的鲜鱼和螃蟹,以及一只焦黄流油的烧鸽和一盘白切盐水鸭。
“小二,再筛一碗酒来给我这朋友。”李科一身青衫探奉吏衣袍,微笑着夹了一束菜送到对面一个乞丐碗里。
他中午原本要去金明局点个卯,刚出小门,便一迈脚便绊在一个软物上面,差点飞到几米处那尿摊里。
那软物不是猫不是狗,而是个乞丐,他被李科绊醒后不像其他乞丐似的大发雷霆,而是低垂着头嘴里不断说道:“对不住对不住我这就走。”宽大的衣袍下是一双纤细生着疮的脚晃荡着,那似乎能被风吹断的脖子也在宽大的衣领里晃荡着。
李科见着可怜,也顿时怒气全消,忽然李科像是想到什么似的,他走上前试探道:“希孟?”
两个字如定身咒一般让那乞丐停住。
李科又拣了一束菜放到对面去:“画院那一套教不会学生真的画画,我宁可不学,也不愿进去。”
王希孟从咀嚼的空隙中说道:“那你为什么要考呢,不多此一举。说实话,你的画功自己开一家小画馆绰绰有余了。”
“不是为了我,也是为了我。”李科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但对面的王希孟沉浸在食物中没有刨根问底。
王希孟吐出一块带着血丝的骨头:“我听说,十年前书画院还是李大哥的父母当着大东家,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易主给了李焕李东家,李大哥你是不是要为了重新夺回书画院才考进去的?”
李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对于自己的亲爹娘当年的死因,他早就借着童贯的权势翻阅了知州衙门内的档案,十多年前的“乌台诗案杭州程奕书画院李远之案”的案卷早已积上一层薄灰,上面也留下几滩不知名的液体。
从案卷上,李科得知,自己的父亲李远之仰慕着苏轼,曾多次写信寄给当时还在朝廷当官的苏轼,当乌台诗案案发后,官府从李远之的书房搜出了三封苏轼的书信,信中就有苏轼的赠诗,诗中影射着朝廷而李远之居然还作了批语。
此事一发,李远之夫妇便被一同关入大牢里,而最后的死因却是简单的四个字:畏罪自裁。
极为有理有据的案卷不仅在当时,在现在,也找不出任何毛病,十多年时间的洗刷,很多细节都消失殆尽,有关的人或已经忘记,或保持沉默不愿透露。
但是张淳的话已经在李科心中扎下了一根刺,让他浑身难受,却拔不下来。
李科回过神来,喝了口酒道:“你伯父既然憎恶你绘画,还把你锁在房间不让你出门,那你何苦再回去,我这边倒是有一样活路给你。”
王希孟终于舔完了最后一个盘子:“最好是用笔的活路。”
李科大笑道:“我给你的自然是用笔挥毫的活路!走,跟我来!”
俩人来到李科的住处,书房内。
李科的书房不是传统意义的书房,而更像一个工作室,里面的工具齐全,有从城东毛刷铺子定制的猪毛硬、软笔刷,城北程奕纸铺定制的加厚画纸。
李科甚至还找到的木匠师傅,那木匠师傅根据李科画的设计稿居然制作出了宋代第一支铅笔,这铅笔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石墨粉添加些粘合剂再压铸成石墨芯,最后让其嵌入一根木杆中,便得到一只可使用的铅笔。
铅笔无疑加大李科的各种漫改计划的热情。
“希孟你的活无它,工笔画你可会?”
“工笔啊,我水墨山水画的多。”王希孟犹豫道。
说着,李科便搬来了一叠厚厚的稿纸,稿纸不大正合书页大小。
“你看看,你可看得懂吗?”
王希孟便一页一页翻看过去,他目光由惊转喜,由喜转惊,再到后来的满意的长叹,他叹道:“李大哥,这是好似是《崔莺莺传》的改编,你还把书中的悲剧变成圆满的了。还是用画来表现的,这样形制的东西我还从未见过。”
“为何里面的人会如此的生动,你看这张生跳墙,太有趣了,还有这崔莺莺与张生私会,画得又简单又易懂。”
“这叫漫画!”李科不禁笑道,“你的活就是将纸上的炭线勾成墨线。”
“来,这一堆是废弃不用的草纸,给你用作练习用,觉得上手了便开始画。”
王希孟道:“画好之后呢?”
李科道:“当然是拿去刻板!还要刻铜板!你说这‘漫画’杭州城的人会喜欢吗?”
王希孟拍桌道:“这一定会家家,人手一本啊!”他兴奋的不行,拿着前面的细毫沾上墨便开始在废弃的稿纸上练习起来勾线,他纤细的手极稳,运笔流畅。
“不对,发丝要一组一组的画。”李科指导道,“手指的比例连接一定要正确,粗糙无所谓,但比例一定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