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试探近乎请求,这请求似在等待拒绝。犹记一个月前,他问的是:“倘若朕册封于你,你可欢喜么?”或许他怕我怨责,又或许他对我有几分爱重。这温柔相商的口气,足以令人忘记他的高高在上的身份,亦令人生出闻此一问、终身无憾的慨然与骄傲。然而帝王的温柔,粉身不足回报。愈是温柔,愈不敢受。
我揭开锦被,滑下榻来,伏地不起。皇帝蹙眉道:“这是何意?”
双掌和额头紧贴砖地,这片生硬和冰冷,是我唯一坚实的倚靠。炭盆在颊边燃得正旺,热气撩起鬓发。长发散了一地,弯弯曲曲延伸到至尊帝王的脚下。我沉静道:“臣女不愿意入宫为妃。陛下恕罪。”
他的口气亦听不出喜怒:“抬起头回话。”
我缓缓起身,直挺挺跪在他的膝下,与他坦然相视。他问道:“为何?”
我强自镇定:“因为臣女害怕。”
他目中一黯:“你怕朕?”
我答道:“是。臣女入宫五年,眼中所见,曾女御有孕惨被杖死,静嫔在掖庭属惊惧小产,慎妃畏罪自尽。臣女不能不怕。”
皇帝一怔:“你绝不会如——”他忽然停下,将半个“此”字吞入腹中。“必诺之言,不足信也”[84],帝王也不例外。
我笑意转冷,一字一顿道:“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也。[85]”
皇帝用曾娥之事诬陷慎妃累死未出世的皇子,岂知后来紫菡腹中真正的皇子却被自己累死。这焉知不是报应?
如此讥讽,如此以下犯上,好比临绝壁而纵身一跃。济则一劳永逸,败则葬身无地。
他碧森森的双眼泛出愤怒与狐疑的冷光。他仰起下颌,垂眸审视,像一个猎人静静审视网罗中挣扎探爪的猎物,静静评估这猎物逃离彀中的一切可能。良久,他忽然醒悟:“你知道了?”
我垂首不答,算是默认。
他冷冷道:“你不怕朕杀了你?”
我将垂至额前的长发绾到耳后,僵直的指尖触碰到滚烫的右耳,心中愈加冷静清明:“臣女已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还怕赐死么?”
皇帝叹了一声:“你也恨朕?”这一问如此绝望,仿佛并不只在问我。
我摇了摇头:“臣女不敢,臣女只是畏惧。”
皇帝道:“原来你怕朕,甚于怕死。”
室中静得出奇。惶惧之中的静默相对,较之声嘶力竭的表白更加透彻和美好。然而如炭盆中渐渐转成银白的上好木炭一般,再好,也免不了成灰。
良久,皇帝道:“你不愿意,朕不勉强。”说罢起身离去。我连忙伏地相送。
脚步声远远去了,耳畔归于寂静。我欲起身,腰背已然僵直。一颗心后怕得惊颤起来,身子一歪,侧身倒在榻旁。小莲儿一声惊呼,忙扶我上榻,又斟了茶。双手合不住茶盏,茶水全泼在锦被上。小莲儿抚着我的胸口,转头一迭声道:“把姑娘的丸药拿来。”
宫人拿了一只青瓷小盒来,小莲儿拈了一颗丸药送到唇边。药太苦,我别过头。小莲儿急得直落泪。忽听芳馨道:“你们下去吧,我来服侍姑娘吃药。”小莲儿将药盒与茶盏放在小几上,带领众人退了下去。
芳馨拉起我冰冷的手,柔声道:“姑娘的话,奴婢都听到了。想哭就哭吧,别放在心里。”
我拭去眼角的泪滴,清薄的泪水沁在指缝中,瞬间被炭火烤干:“我为什么要哭?”
芳馨道:“不哭更好。夜深了,姑娘喝一碗安神汤便安寝吧。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想了。”说罢,果然命人端了一碗安神汤进来。
我平静片刻,一口气喝了半碗。芳馨抚着我的背道:“姑娘可好些了?”
我苦笑:“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后怕罢了。”
芳馨微笑道:“这一次抗旨的罪,姑娘早已偿了。姑娘决绝些是对的。奴婢瞧圣上出来的时候甚是懊恼,却也无可奈何。姑娘从前说过,九五至尊,管天管地却管不了天下人的心。唯有这管不了的心,才是最可贵的。是不是?”
我一怔,失笑道:“姑姑在说周贵妃么?”
芳馨淡淡一笑,指一指我的心道:“贵妃的不辞而别和姑娘的抗旨,本就毫无分别。”
我一晒:“我是‘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86],怎比得周贵妃逍遥自在。”
芳馨道:“无可奈何,有意为之,都是一样的。”说罢起身拈起药丸,“姑娘吃药吧。这五福安神汤,奴婢已叫人多放了蜜糖,姑娘不用怕药苦。”
我顺从地吞下药丸,又喝了半碗安神汤,方长长舒一口气:“我累了,睡吧。”
翌日清晨,小简早早就来了漱玉斋。彼时我尚未起身,只听他在寝室外对芳馨道:“陛下敕旨,升平长公主殿下修行不易,朱大人可随时出宫拜候长公主殿下。”
芳馨奇道:“陛下为何有此一命?”
小简嘿的一声:“我的好姑姑,昨晚朱大人那样不给陛下脸面,陛下却连句重话也没有说。你当陛下的脾性当真这样好?那都是长公主殿下事先劝过的。”说罢压低声音,“殿下劝陛下,说万一大人不肯嫁,陛下也不能发怒。姑姑知道,陛下最疼这个小妹,说好不发怒,怎能食言?”
芳馨连忙问道:“陛下昨晚很生气么?”
小简叹道:“是憋着一股气,酒略凉了些,就把盏子推在地上了。幸而良辰姑姑是服侍惯的,倒也无妨。今早起身就下了这么一道敕旨。想来陛下那样喜欢朱大人,气过一阵也就不忍再恼了。”
芳馨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小简冷笑道:“在这宫里,谁的胆子能大过朱大人?敢当面抗旨?好在有惊无险。漱玉斋该好好烧香还愿才是。”
芳馨笑道:“谢简公公提点。漱玉斋的早膳都齐备了,公公且留下来用了早膳再走。”
小简道:“不必了,今天李师傅告假,我还得赶回去复命。告辞了。”
小简走后,芳馨来叫我起身,见我醒着,便勾起帐幔,一面笑道:“才刚简公公的话,姑娘可都听到了?”
我坐起身:“我还奇怪,升平长公主一个出家人竟管起了男女之事,原来竟是这番缘故。是我失察了。”
芳馨道:“长公主殿下倒是真心为姑娘好。”
我叹道:“殿下真心待我,我却对不住她。”
芳馨扶我坐在妆台边,轻轻拢住我的长发,松松绾了个髻:“日子还长,姑娘若有心,自可好好报答。”
午后,文澜阁的一个小内监过来禀报,说文澜阁新收了一批民间的旧书来,请我去清点。刚刚踏进左书房的门,韩复的小徒儿小棒子便将我请了出来:“大人在外面喝茶歇息便好。这些旧书,又是尘又是土,又是蛾又是蠹,大人大病初愈,不能闻这腌臜的气味。”
我笑道:“这有什么?先让我看看这些都是什么书,不好的可以不必清理修补,也省了你们一重功夫。”
小棒子道:“那也要等奴婢们把书单子开出来,把书擦干净了,大人慢慢看不迟。”说着轻轻牵了牵我的袖子,躬身道,“大人请宽坐,奴婢还有一事相求。”说罢将我引到水边,那里已摆了一张铺了绣褥的交椅。池边的青石上,放着一盏茶和一只半尺见方的漆盒。
小棒子扶我坐好,亲自奉茶,方取过那只斑驳的漆盒,恭敬道:“大人,这是师傅的遗物,刚刚才从掖庭属拿回来,请大人过目。”
我接过漆盒,但见上面画着一红一蓝两个垂髫小儿在河边玩耍的情状。一个静静垂钓,另一个探出身子攀扯一支初开的菡萏。一静一动,甚是可爱。只是这盒子年深日久,多处掉了漆,露出木材的灰白纹理。缓缓揭开盒子,只见里面放着几锭散碎银子,统共也不过二十两。一只红色的锦囊,里面放着一副小儿初生所戴的长命锁。锁上錾着一个“钜”字。
我好奇道:“这是何物?”
小棒子垂首道:“奴婢猜想,这大约是师傅的儿子的长命锁。”
我更奇:“你猜想?”
小棒子道:“奴婢随师傅去宫外收书时,若经过城南,师傅总是望着一户教书匠的院子发呆。这户人家有一个美貌的娘子,她有一个孩子叫作刘钜,奴婢也是听他娘这么叫他才知道的。师傅从前只是在门外自己瞧着,从未近前。直到去年在掖庭属受了罪回来,才终于向邻里打听了那户人家的来历。原来那刘家娘子嫁给这个教书匠以后,才八个月便生下了儿子。自那以后,师傅便再也没去瞧过,整日只是咳声叹气,借酒浇愁。奴婢在他的遗物中找到这把长命锁,上面又有那孩子的名字。所以奴婢想,这孩子会不会是师傅入宫之前的遗腹子。师傅入宫了,他娘子方才改嫁。”
怨不得,他突然自尽,是因为寻到了自己的孩儿,是为了不连累他么?我原本以为,他只是怕慎妃之死牵出皇后的旧恨,怕掖庭属再次施以酷刑,方才心智溃散的。
其实那一日我去角楼阻止他,也只是出于恻隐之心。内心深处,我并不盼望他活着。认真想来,我只是嫌他寻死的时机太过不好。然而,他在我面前摔成一团没有生气的肉泥时,我实在当欢喜才是,我又为何要哭?
我心中一酸,不觉叹息:“你是想我将这些东西拿出宫去交给刘家娘子么?”
小棒子道:“大人英明。奴婢不能随意出宫,这件事情,也只有求大人了。”说罢跪下磕了三个头。
我忙扶起他:“我一定办妥,你放心便是。”说罢命芳馨收起漆盒。
小棒子眼圈一红,又道:“师傅去了的那一日,奴婢看得出,那楼下站的满满的人,只有大人是真心着急难受的。”
我清冷一笑,不置可否。就在那一日,我在皇帝的臂弯中,还借着韩复的死,请求皇帝不要再追查慎妃之事。我难过么?仿佛是有一些。然而这一句“真心”,终是受之有愧。
第二日,我便命小钱将韩复的遗物送去给刘家娘子,又足足添了一百两白银给他。午后,小钱回来禀道:“刘娘子得知韩管事死了,很是伤心。又说那金锁本是两人成亲时打了留给头生子的,谁知韩管事忽然犯事,判了斩刑,她才改嫁。那孩子名叫刘钜,奴婢也见了,今年只十一二岁,却和奴婢一样高大了。”
长命锁上的“钜”字,是他夫妇二人约定的名字。刘娘子纵然另嫁他人,却还是为这孩子取名为钜,可见是没忘了前夫。我忽然想起母亲:“这件事不可向外说。去领赏吧。”
时近年关,听说梨园正排演一出新戏,叫作《宪英劝弟》。这一日,梨园总管康义全命人请我前去观摩指点。我好奇道:“你们排了新戏,想是新年用的,这会儿叫我去看,来日便没有新鲜气了。”
那小内监笑嘻嘻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本《宪英劝弟》的戏是寻了京中最有名的才子胡不归新写的,昨日才排好。康总管说,大人是最知道这些历史典故的,若有不妥的地方,早些提出来改过。若新年演得好,奴婢们也托赖大人,多得几个赏钱。梨园上下绝不会忘记大人的恩德。”
我笑道:“这又不通。我听说胡大才子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区区几折戏文,即便是闲来无事的游戏之作,自也无可挑剔。”
那小内监道:“胡大才子写的戏文自然是没话说,可是他不懂内廷的规矩和禁忌。若有一星半点冒犯了两宫,奴婢们都要脑袋搬家。只求大人去看一看,奴婢们就感恩不尽了。”
芳馨在旁笑道:“姑娘自病了之后,整日便是睡觉,也甚是无趣。既然康总管来请,姑娘又是爱看戏的,何不就去散散心,这病也好得快些。”
我起身笑道:“那便去瞧瞧,更衣。”
上一回来梨园看戏,还是去年夏天的事情。后来去景园住了大半年,回宫之后诸事纷乱,也实在没有心情特地去梨园看他们排演。今日也算是时机凑巧,况且又是大才子胡不归写的新戏,于是打起精神,带着芳馨和小莲儿去了梨园。
离梨园的大门还有几丈,便见康总管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殷勤道了万安,亲自扶过我道:“大人可算来了,奴婢的颈子都望断了。”
我奇道:“只是看看排演,康总管何必亲自来接?”
康总管道:“朱大人难得过来,奴婢自当恭迎。”说罢引我进了梨园。但见前院张灯结彩,众人穿着戏服,盛妆而列,见了我一齐下拜。我认得为首的是太后最喜欢的一位旦角,叫作梁艳生。此人颇有些傲性,若哪一日嗓音不好,便是两宫都在,他也不肯唱。小小一次排演,他本无必要前来。
我命他们起身,转头问康总管道:“一次小演,这般阵仗。康总管若不说清楚,这戏我便不瞧了。”
康总管忙道:“大人息怒。这全是圣意。陛下命梨园排一出新戏,叫作《宪英劝弟》。陛下说了,三国时辛毗之女辛宪英最是聪颖,且人情练达,善能保家全身,和大人最像。陛下还说,自己要和大人一起来梨园看头场。昨日奴婢得了敕命,故此请大人过来。不想陛下自己倒不得空过来。”
眼前每一张脸都像从红油中浸饱了捞出来的,每个人都面目模糊,又笑意明晰,甚至有人眼中还挂着泪花。情切戏真,化驰如神。
我错愕之余,也甚是惊喜:“陛下还说什么?”
康总管见我面有喜色,松一口气道:“别的倒也没什么了。”
芳馨在我身后轻声道:“陛下如此相待,可见是不怪罪姑娘了。姑娘安心看戏便是。”
我颔首道:“请康总管引路。”
康总管连忙扶着我进了后院。但见戏台下梨花绽放,如同春景。我大奇,不禁上前细看,原来是用素帛扎的绢花。康总管在一旁笑盈盈道:“现下冬令,奴婢们便做了这些花扎在枝头充个春意。梨园么,没有梨花总是不大像样。大人闻闻,这花还香呢。”
我轻轻一嗅,果然有香气:“康总管费心了。只是我今日出门匆忙,只怕没钱放赏。”
康总管笑道:“大人得空多来指点几场戏文,就是梨园上下的福气了。”
为了让我看得清楚,康总管特意在下面搭了一个高台,高台上铺着红毯,摆着一张雕花座椅,下设两张长几,放着糕点茶果。芳馨扶我上了高台,但见整个戏台掩在大片大片的梨花之后,如飘在云端。
于是众人各自妆扮,纷纷唱了起来。全戏除楔子外分为四折,第一折 《出城》,第二折《惊变》,第三折《劝弟》,第四折《赦命》。辛宪英是梁艳生所扮,相貌绝美,音色宛若柔滑的缎子,婉转细腻,间闻寒冰碎玉的清冷之意,与辛宪英精明自知的性子颇为相和。
正听得兴起,忽闻不知哪里传来一缕琴音,如闹市中飞来一只山野灵鸟,振羽化开一片温柔清远的气息。我拉了拉芳馨的衣袖,侧耳道:“姑姑,你听见了么?”
芳馨笑道:“梁旦唱得这样好,奴婢自然听见了。”
我摇头道:“不是他。姑姑难道没有听见有人奏琴么?”
芳馨奇道:“台上有奏琴的么?怎么奴婢没有看见?”
二三折之间,有片刻歇息。于是我下了高台,自往幽静处寻去。康总管见芳馨扶我下来,以为我去出恭,便没上前多问。我遣开所有的宫人,只带着小莲儿往梨花深处走去。但见东北角上一扇小门虚掩,琴声响了两下,接着传来两个男子的轻语。我好奇心起,便推门走了进去。
但见高高的宫墙下,横着一排低矮的小屋。巴掌大的院落中,两只大水缸就占了一多半。一个青衣小厮正用葫芦瓢舀水喝,见有人进来,不觉呛了一口,大声咳嗽起来。他虽不认得我,却也知道我不是普通宫人,遂不敢阻拦。
只听铮铮两声,一个男子道:“琴有七弦,君臣民事物文武。小王总觉,按古制五弦已足,何故多加文武之弦?”是睿平郡王高思诚。
另一人也拨动琴弦应了两声,道:“只因文王被纣囚禁于羑里,思念长子伯邑考,便加文弦一根,后武王伐纣,又加武弦一根。二王德被天下,万民慕其雅意,是有文武二弦。”
高思诚呵呵一笑:“小王常自觉自己便是五弦之外的文武二弦,多余且难用。”
另一人道:“王爷何出此言?王爷天潢贵胄,正合此二弦之意。”
听到此处,我不觉痴住。谁知高思诚并未答话,忽而扬声道:“是谁在外面?”
不待那小厮答话,我忙退开一步,朗声道:“漱玉斋女丞朱氏参见睿王殿下。”
只见高思诚亲自开了门,与一个身材瘦小的黄脸汉子并肩走了出来。高思诚一身墨绿色长袍,身形挺秀,似一株翠色深郁的松柏。而他身边的男子却形容猥琐,穿一件灰扑扑的棉直裰,越发显得面色蜡黄,似有病容。我忙行礼,高思诚虚扶一把,微笑道:“朱大人当安坐看戏,怎么寻到这里来了?难道是小王的拙陋琴音扰了大人的雅兴么?”
我笑道:“臣女为琴音所吸引,不知不觉寻了过来。唐突之处,王爷勿怪。”顿了一顿,又道,“清音如许,纵隔千山万水,亦如在耳畔一般。”
高思诚与那男子相视一眼,笑道:“想不到宫中亦有知音。”说罢指着那男子道,“这位是梨园琴师师广日。”又指着我向师广日道,“这位是漱玉斋女丞朱大人。”
师广日上前施礼。我忙道:“师师傅不必多礼。师傅姓师,广日为旷,莫不是春秋师旷[87]之后么?”
师广日道:“大人过誉。小人姓石,本名石磊。自学琴后,闻师旷之名,才改名师广日。”
我一怔。这人改了名字也就罢了,竟然连父母给予的姓氏也不要了,想必是个蔑视礼法、狂傲不羁之人。却又肯隐身宫廷,做一名小小的琴师,当真匪夷所思。宫中不是没有举世闻名的琴师,只是都在乐坊供职,哪里肯屈尊到梨园来给戏子伴奏?遂还礼道:“原来是逸人,恕玉机失礼。”
师广日道:“不敢当。”
高思诚笑道:“师师傅琴艺绝佳,乃小王生平仅见。小王只要进宫,必到此处讨教一二,实是获益匪浅。”
我笑道:“可惜今日俗务缠身,否则定要在此听上一曲才好。”
师广日道:“小人天天来梨园当差,大人若想听,小人随时恭候。”
我笑道:“果真么?那玉机先行谢过。”说罢行了一礼。
师广日作揖道:“大人不必如此客气。王爷且和大人慢慢说话,小人先行告退。”说罢躬身退出小院。
师广日只当高思诚与我约定借他的地方见面,因此匆匆告退。咫尺之地,只余我与高思诚默然相对,我不禁有些尴尬。高思诚笑道:“他就是这样的性子。兴之所至,可以彻夜奏琴。兴致不好,便一言不发。十次中能见三次,已是难得。”
我稍稍释然:“大隐隐于朝,果然不错。倒是玉机无礼,扰了王爷和师师傅的雅兴了。”
高思诚笑道:“无妨。这会儿松阳该回府了,小王也该出宫了。”
我一奇:“回府?”
高思诚道:“自她母亲去了,这孩子忽然转了性子,喜欢上剑术。小王便将她送去抚军将军处,由启小姐教授。”
我笑道:“启姐姐剑术极佳,松阳县主定能学得一身好本领。”
高思诚一笑,摇头叹道:“女孩子家太刚硬了未必是好事。”
我笑道:“县主万金之躯,自是百无禁忌。”
正说着,忽见又一青衣小厮闯了进来,气喘吁吁道:“奴婢就知道王爷在这里。昌平郡王殿下从西北回来了,这会儿正在府里坐着,有要事和王爷商议。有请王爷快快回府。”
高思诚甚是意外:“不是说还有十几日才到京么?”随即向我歉然一笑,“匆匆一见,不及详谈,甚为抱歉。只是府中尚有要事,小王必得回府。告辞。”说罢举手一揖,带着两个青衣小厮疾步而去。
我行礼相送,默默思忖。小莲儿见我发呆,轻声道:“姑娘,咱们也回去吧。”
我沉吟道:“昌平郡王本拟新年才回,怎的忽然提前回京?”
小莲儿笑道:“还有十几二十天便是除夕了,便是这会儿回京,也很平常吧。”
我摇头道:“昌平郡王在边关戍守,别说提前十几二十日,便是提前一天,也算擅离职守。”话音刚落,便见康总管和芳馨推门进来,康总管道:“原来大人来了此处,让奴婢好找。戏要开演了,还请先回去吧。”
然而我已无心看这最后两折戏,只叫过小莲儿,吩咐她径直去掖庭属寻李瑞。直到戏快唱完了,小莲儿才回来,在我耳边轻轻道:“于姑娘已从西北回京,这会儿已在掖庭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