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本近乎无解的信任危机,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解决了。
事实胜于雄辩,完好无损的水泥砖块,与那红头砖形成的鲜明对比,让王世康等人压根儿无从诡辩。
而始作俑者,却是一名蓝袍官员带进太极殿内的两块砖头。
“传朕旨意,从即日开始,镇水司及各部衙门无需再从工部订购石砖,均可自行从市场购买。”
当此之时,女帝一锤定音,在那看不见表情的脸上,瞳孔深处稍稍浮现出一抹喜色。
自从大周王朝开国以来,朝廷各项工程事务一直把持在工部手中。
而今林寻制造出了质量更好的水泥砖,纵然她直接下令更改规制,工部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无从辩驳。
王世康等人眼看着偷鸡不成蚀把米,心中自然更加恼火。
而今他们非但没能成功针对林寻,反倒让工部失去了一项经济来源。
“咳咳。”
正当王世康,袁佩林等人还要继续针对林寻之时,王青松口中忽然传出了一阵干咳声。
王世康等人闻声,所以说心中依旧恼怒,却也不得不回到群臣队列当中,不再言语。
而作为被针对的林寻,直到此时,无论丞相一党如何责难,自身都尚且未曾开口说话。
在其内心也是不禁生出些许感慨之意。
丞相一党位高权重不假,但苏海东及其追随者也都不是泥捏的柿子。
今日朝堂论政,镇水司和户部显然早已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方才那名户部官员拿出水泥砖块时,林寻内心同样吃惊不已。
李大海的制砖厂刚刚成立不久,且地点还是在山阴县,户部是什么时候弄到的水泥砖?
想到此处,林寻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
整个过程,苏海东一直保持着气定神闲的模样,难不成对方一直都监视着他在山阴县的一举一动?
“经过镇水司数次推演论证,以疏水决堤之法治理天江绝无问题,微臣恳请陛下允准,从即日起,正式推广林寻疏水决堤之策!”
当太极殿内的气氛逐渐趋于平稳,苏海东口中再次传出了话音,并且说话间,余光瞥了一眼林寻。
那般模样,明显是希望林寻自己主动站出来,当众表明自己疏水决堤之策的可行性。
林寻见状,迅速心领神会,身子向前一步主动迈出。
“启奏陛下,天江之水贯穿整个直隶平原,过去成百上千年间,历朝历代皆遇水即堵,每年皆需耗费大量钱财,不仅收效甚微,更是让天江水位不断抬升,至于时至今日,形成了一座座地上悬河!”
“倘若长此以往继续下去,地上悬河越抬越高,终有一日,大水漫过河堤,滔天洪水历史便将直奔京城而来,到那时皇城浸没,繁华不在,立时便将天下大乱,还望陛下三思!”
林寻挺胸抬头,话音朗朗,一字一句皆针砭利弊。
只是不料林寻话音刚落,现场便突然又多出了一阵反对的话音。
“黄口小儿安敢言天下大乱?林寻,这分明是在妖言乱政,蛊惑人心!”
“我大周朝蒸蒸日上,日渐繁荣,岂容你这七品官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
“……”
而面对突如其来的非议声,这一次,林寻没有选择继续忍让,也没有坐等苏海东一派的官员帮自己说话。
“以林某今日所见,尔等均不过是庸庸碌碌之辈,尸位素餐数十载,不知民生疾苦,动不动就要苦一苦百姓,枉活四十五六!”
“朝廷每年大把银子用来治水,尔等中饱私囊不说,却反要阻我镇水司为国为民之策,尔等究竟是何居心!”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林寻言语间针锋相对,犀利无比。
这让原本就对林寻颇为看好的苏海东一派官员,眼中更是纷纷流露出赞赏之色。
“准苏大人所奏,从今日开始,批准镇水司以疏水决堤之策治理天江。”
眼看着太极殿内即将再次陷入争吵喧闹之际,女帝忽然点了点头。
可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让此前一直未曾做声的王青松,终于是沉不住气了。
要知道,天江下游的数百顷良田,仅仅只是丞相一党在整条天江利益链上的冰山一角。
从天江上游到中游,一旦镇水司疏水决堤,将会给丞相府带来一场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
“陛下,老臣及内阁以为,眼下国内局势未稳,北方更有蛮夷窥伺,贸然施行疏水决堤之策甚为不妥,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王青松从队列中走出,即便女帝已经下达了旨意,也直接当众予以了否决。
突如其来的一幕,令苏海东等人皱起眉心的同时,女帝也微微变了脸色。
“我朝治理天江水务,与北方蛮夷何干?王阁老怕是有些多心了。”
换做历朝历代任何君王,面对一位胆敢逼迫自己收回成命的臣子,恐怕都唯有镇压二字。
但她不能,身为历朝历代以来的唯一一位女帝,自登基到今日根基未稳,面对沉稳老辣的王青松,她还需要继续忍耐!
“陛下,天江两岸数万顷良田,一旦疏水决堤,则明年国库存粮必然大减,到那时,倘若遇上天灾人祸,朝廷只能有心无力,因此还望陛下三思!”
与旁人不同,王青松言语间丝毫未曾提及林寻,字字句句都站在了为国为民的立场上。
一时之间,就连女帝也不禁犯了难,不知该如何作出回应。
“丞相此言谬矣!”
正当现场气氛陷入沉闷之际,此前第一个站出来力挺林寻的中年红袍官员,再一次从群臣队列中走出。
到此时,林寻已经知晓了此人的身份,正是户部左侍郎,欧阳昭!
“眼下正值深秋时节,天江两岸所有农田早已秋收完毕,即便是到来年三月播种,也还有足足三个月的时间!”
“眼下只需镇水司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天江疏水决堤之策,等到来年春分时节,经过天江滩涂灌溉,又可新增数万顷良田,何谈来年国库存粮大减之说?”
与王青松一样,欧阳昭同样避开了对方的话锋,直接将话题转到了新增的数万顷良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