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县试后第四天了,前五十名的诸生名单已经出来了。排在第三十一到第五十名的名单早已经排好,现在姬郡守和王祭酒还有诸位教谕还在决定入选鹿鸣宴的前三十名学生的名次,反复斟酌。
第十一名到第三十名的好办,大家都差不多,谁先谁后问题不大,很快就排定了。第四到第十的虽有点争议,但也很快就通过了。到了前三名的定夺,诸位教谕就低头不言了。因为郡守和祭酒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王祭酒拿着卷子对郡守说道:“大人,这位李姓士子的诗、经都没有问题,策论嘛,也没有问题,但是他的家世仅仅是一个凭军功升上来的士,还不是世家。再说这个学子的岁数也太小了,还不十岁,要是给他一个诸生魁首,太惊世骇俗了!我的意见给他个第三名已经很可以了。”
王祭酒还记得李辰这个考生,也很喜欢他,本来是想拔擢一下,没想到李辰表现出色,居然就进了前三十名。而且参与评卷打分的九位教谕有六位给了上上,两位给了上,只有一位给了中上。给他中上的教谕理由居然是岁数太小。
李辰的答卷他仔细看了好几遍,诗、经不仅无误,而且字迹也很是工整,有一些功力,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出色了。那篇策论写的更是精彩。别的考生还仅仅是就事论事,最多在民事方面或者仓廪丞不作为上纠缠。而李辰已经升格到救灾抗灾以及应对军事了。
考试中他利用巡考的机会专门去看过李辰答卷,否则根本不会相信这是出自一个不满十岁的孩童之笔。他本意是给个第一,但是又觉得这样一来李辰就显得锋芒毕露,担心木秀于林。仔细斟酌,主要是害怕木秀于林的事,所以想压一下李晨,给个第三名,对孩子做一点保护。
姬郡守看到李辰名字的时候就觉得很眼熟,当看到卷子上填写的籍贯是义县,他马上就记起来,这个孩子就是他一直比较关心的那个孩子,因为这个孩子上造的军功还是他在义县县令任上给评定的。
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凭借一己之力,击败活捉盗匪,自然令他印象深刻。后面击败突失可汗的斥候小队,获得宝贵无比的战略性情报,他的父亲李响又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了义县保卫战,义县在突失可汗大军进攻之下未死一人,力保城门不失。他的父亲李响和师父闻先生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出奇谋退敌,义县是保不住的。至少当时他已经抱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了。对于有救命之恩的李家,无论如何,他也是要挺一下的。
他也明白祭酒为什么只给李辰一个第三,但是在姬大人看来,李辰这个岁数,给第一和第三,都一样的惊世骇俗,再说这个卷子答得郡守也非常满意,所以决定再加点码。
姬郡守把大家召集过来说到:“这个卷子上还有一个信息没有统计。我来给大家说一下。这个李辰,还是个有上造爵位军功的人。”众人一听,皆呼不可能,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有军功?这怎么可能。就是这些教谕,也不是人人都有军功爵位的。也就是说有些教谕见到这位孩童还要施礼?
郡守一笑:“我要纠正你们一下,他取得爵位的时候,刚满六岁!”众人都炸了,纷纷嚷道:这不可能,难道他们家是皇家的人吗?
姬郡守把李辰军功的由来给大家一说,就有位教谕接话:“对对对!大人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孩子的事迹三年前我听说过,我还给我家孩儿讲过,要以他为榜样。结果我家的孩儿书都不要读了,要去当抓贼的捕快呢!”众人哄笑。
接着姬郡守又把李家在突失可汗南侵失败和义县保卫战中起到的作用给大家一说。教谕们就惊呼:“那位能击败一队北狄斥候,让突失可汗意图暴露的李沐李英雄是他的父亲?冰冻义县的军师闻先生,吾等久仰大名了。就是他的老师?难怪难怪!难怪能写出那么好的策论。”于是大家纷纷说道:“评他诸生第一名魁首,我等无异议!”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郡守府的衙役就开始满街乱窜,干嘛?送请帖啊。那时候是不张榜的。县试过关的,郡守府衙役凭借学子报名时的住址开始送请帖。也就是说得到了请帖的,就是遴选过关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护了世家大族的面子。谁也不知道谁中了还是没中啊。送请帖的衙役除了请帖上邀请的人,其他的事肯定是不知道的。因为请帖都是由郡守和祭酒共同签署的,而诸位教谕府试还没完,还不能离开郡学。
……
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请问义县的李辰李公子在吗?”李辰睁开眼。发现闻先生不在,应该是出去了吧。于是开门道:“我就是,请问有何事?”门口站着俩人,一个李辰认识,是馆驿的驿丞。另一个不认识,穿的是衙役的公服,还披着红,应该是个衙役。
就见驿丞拱手笑道:“恭喜李公子,贺喜李公子,李公子本次县试遴选,荣膺诸生第一名,魁首!郡守府给您送鹿鸣宴的请帖来了。”旁边那个衙役身上披着红花,帽子边别着一个红色簪缨,笑着不断恭喜,同时将一张大红请柬递了过来。李辰大喜,从袖中摸出两小串钱分别递给馆驿丞和衙役。两人千恩万谢的走了。
李辰打开了请帖,只见上面写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恭贺朔方郡义县青木村李氏学生辰,元康五年硕方郡县试遴选诸生入围第一名!硕方郡守姬、郡学祭酒王,定于子月初七日巳时,于郡学府堂设鹿鸣之宴款待县试入围诸生,敬请光临!”
李辰一算日子:“子月初七日,那不就是明天嘛?”这时闻先生也回来了,看到李辰手上的请柬,笑着说:“中了诸生,郡学请你去吃鹿鸣宴?”
李辰开心笑道:“是啊,是第一名啊!开心!”
闻先生想让李辰连中三科魁首的想法并没有告诉过李沐父子,所以当看到李辰中了第一名诸生的时候,心里暗自高兴。只是面皮上还要端着一点。微笑道:“中了好啊,估计你也算是我大夏最小的诸生了吧?再往上就是明年三月入京城考太学生!如果能考入太学,紧接着就是入未央宫殿试了。明天的鹿鸣宴,按规矩鹿鸣宴上郡守还要出题考试,要当着大家的面写一篇策论,最后来议定入京的郡国学生名次。一般来讲郡国学生的第一名必定能入选太学生。所以明天才是我们在朔方郡最大的考验。”
李辰一握拳:“没问题!”
……
郡学虽然尽量低调并封锁消息,但是牛马龟蛇,各有各道。一晚上的时间,大家还是知道了诸生第一居然只是个还不满十岁的孩童。李辰六岁得爵的事迹也被很多人翻了出来,很快,李辰的大名一夜之间弄得满城皆知。都想看一看这个还不到十岁的硕方郡“郡国生魁首”。
子月,就是十一月,已经是严冬了。昨夜虽有大雪,但到了早上已经风息雪停,晴空万里。整个世界在朝阳的映射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张口一呼,白气弥漫,很快就在人们的眉毛上、胡子上,鬓边的发梢上凝结冰晶。真是冷啊。
李辰刚走出房间,看见楼下大厅里或坐或站来了许多人,被吓了一跳。毕竟是个未满十岁的孩童,哪里见过这样众目睽睽的场面,不禁怔住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听有人说道:“魁首出来了。”
只见众人纷纷围到楼梯口,看来是想要看看这位小魁首是何等样人。这时就听一人高声喝道:“让一让,让一让,奉郡守府令,我等接李魁首赴鹿鸣宴,汝等不要阻我。”大家让开中间一条路,只见一行人走了过来,为首一人,正是王祭酒。
王祭酒走到楼下,看到李辰踌躇的站在二楼楼梯口,笑到:“当初李小友来到郡学录名,老夫就觉得小友器宇轩昂,与众不同!现在果然高中啊!老夫作为给你录名之人,与有荣焉。快点下来吧,我们一起去鹿鸣宴。”
李辰这才回过味儿来,急步下楼,向着王祭酒深施一礼:“怎敢烦劳前辈亲自前来,小子惶恐。”
王祭酒捋着胡须,看着这名明眸皓齿的少年,不禁暗自点头。伸手一引道:“当得当得,本人腆为硕方郡学祭酒,为诸生头名引路,与有荣焉!请!”
众人在一旁也是高声喝彩。走出门外,只见一辆挂红披彩的马车等在门口,马车旁边,站着一溜身上披红,手持乐器的衙役。一名手捧花红的衙役快步走来,老祭酒笑呵呵的替李辰披在身上。然后老祭酒领着李辰上了车,车厢里夹着小炭炉,十分温暖。随着马车一晃的启动,一众衙役的乐器随之奏响。就听得许多声音在喊:“魁首来了!魁首来了!”
注:大夏的科考,普通读书人,只要会写字,二十岁之前都可以自称学生。考中了县试,就会获得朝廷给读书人的第一个功名:诸生(类比秀才),然后由郡守府出面主办鹿鸣宴,做鹿鸣之试。意思通过了县学的考试,前三十名的诸生要被请去郡学吃所谓的“鹿鸣宴”。
在鹿鸣宴上,众位诸生还要写一篇由郡守出题的策论叫府试。过了鹿鸣宴的诸生就被称为“郡国生弟子”,就有资格代表各郡、各封国参加京城太学的考试。郡国生中被评为第一的叫“郡国生魁首”,也就是类比“明清时的解元”了。
每年京城的太学都会从这些赴京的郡国生中录取二百人作为‘太学生’。太学生中前五十名还有一次被皇帝召见,上殿殿试的机会。殿试前十名会被授予‘博士’的称号。这些博士大多会直接被皇帝授予中书省、尚书省的各种郎官官职。所以博士又被称为太学郎。其他五十名以下的太学生还可以选择在太学中学习,官方会按照九品官的待遇发俸禄。
每三年太学生还有一次参加太学进前五十名的考试,还有机会获得博士功名。
所有太学生包括博士,每年都会有一次考核。博士考博士的题,太学生考太学生的题,考试不合格会被打下等评语。当然学习期间也会陆陆续续被中书省委派至各地任职,一般都是七品县令以下的诸如县尉、教谕等八九品官职。连续三年都是下等评语,那就连官都没得做了,会被归为吏员,立刻下放至各郡县任各种吏职。
(第十二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