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海江清(7)
待闻修等人步入正堂,却没见到归正卿。
姚定锋轻吹茶汤,抬眸望向门前:"听说,各位有事找归大人?”门前顿时不少人都软了膝盖,只有闻修尚且镇定自若,他回眸望向院外的晋昭,怒喝道:“晋大人,你这是何意!怎可言而无信!”“他也没有骗你们。”
姚定锋接过话,道:“归正卿方才就在这,只是左等右等,你们不愿进来,他便只能先去查案。”
闻修皮笑肉不笑道:“那归大人可真是贵人事忙。”茶盏被放在桌上,瓷盖眶当脆响。
姚定锋淡然道:“他是陛下亲封的除恶使,自是闲不了的,倒是你们……”姚定锋语气一顿,门前众人的心霎时被提了起来,顿时萌生退意。闻修依旧淡定自若道:“我等今日擅离职守,实为情势所迫,若陛下要责罚,我等也愿受着,可此事,也轮不到玄鹰司来管吧。”“你们去不去衙门,自是轮不到我来管。”姚定锋道:“可鉴宝楼一案,陛下令我全程盯着,你们若对御史台有看法,可以对我说,我替你们把归正卿抓起来。”闻修嗤笑一声:“谁不知你和那钟大人是故交?御史台、玄鹰司如今是一条裤子,谁会同你多讲?”
姚定锋道:“闻大人若是疑心我与钟大人有朋党之嫌,我自会告知陛下,只是大人,凡是讲个证据,空口白牙乱造谣,就别怪我收了你的舌头。”“你以为这就能威胁到我?”
闻修一声冷哼,道:“真是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跟你老子一个德行。”姚定锋轻敲的指尖一顿,没有说话。
一旁的官员顿时脸色大变,暗中扯了扯闻修的袖摆,想劝他别再说话。可闻修哪里想管这些,继续道:“从前姚颂杀了那么多人,我都没怕过,你以为你个毛头小子能威胁到我?”
姚定锋拳头收回袖口,眼神里已经带了些许杀意。见他如此,门前跟来的官员几乎吓破了胆,甚至有几人偷偷后撤想要离去。“闻大人此言,倒真让人以为您是个多正直无畏的义士。”晋昭带着人将想跑的官员按了回去,跨过门扉,看着一边站得笔直的闻修道:“从未怕过?我看未必吧。”
闻修皱眉,望着晋昭,冷声道:“当时你都没被生下来,懂个什么?”晋昭闻言,笑道:“下官是什么都不懂,但下官也明白一个道理…”晋昭意味深长道:“糟糠之妻不可弃,闻大人,您说是吧。”闻修霎时脸色大变,侧过头,回避晋昭的视线,道:“本官不知你在说什么。″
“不知道?"晋昭轻笑着走到一旁的梨花木椅边上,道,“那下官听过一个故事,或许可以帮您回忆一下。”
晋昭道:“当年宫变,先帝病逝藏月楼,旭王假传圣旨登基,您是拥护旭王的对吧。”
闻修冷哼一声,背挺得笔直,道:“那又如何?陛下都不计较,你还想杀我不成?″
中秋宫变,旭王假传圣意以欺众官,当年宫中官员大半臣服,在遗诏入宫前,誓死抵抗当时还是亲王的周桓。
后来明氏携遗诏闯入宫内,才使旭王奸计被识破,周桓顺利登基。周桓登基后,念及当初宫中抵抗的大臣忠正,只是一时被奸人所蒙蔽,遂不予追究,十二名官员悉数官复原职。
后来这十二名官员被称作“明月十二臣”。臣子忠正、君主仁慈,此事一时成为君臣相和的美谈。闻修正是这“十二臣"其中之一。
晋昭道:“陛下自是仁德,不会降罪,只是下官觉得,'明月十二臣'中,有人德不配位。”
闻修当人听处晋昭话中所指,当即哂笑道:“中秋宫变时,你在何处?竞敢说本官德不配位?真是笑话!”
晋昭继续问道:“当年情势危急,两股势力动起干戈,大人您是怎么活下来的?”
见闻修脸色发白,晋昭紧接着问道:“或者说,先夫人怎么死的?”霎时间,门口的人都望向闻修。
闻修在京中,一向有惧内的名声,待夫人好是出名了的,也正是因为有此贤名,在先夫人故去后,赵氏才肯将女儿下嫁于他做续弦。闻修看着晋昭,眼里满是不敢置信:“你…你休得造谣…“都道闻氏门楣得幸,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晋昭冷笑道,“先夫人死于宫变,所有人都说您是个可怜人,可谁能想到,您这爱妻人,会亲手拿怀有身孕的夫人挡刀?”
顿时门口一阵喧哗。
闻修冷汗落了下来,望着晋昭,嘴唇都在颤抖:“你在胡说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年宫变,看见这一幕的人可不少。”晋昭望着闻修道:“您也真是幸运,都这么多年了,还没有人知道您的所作所为。只是不知,先夫人在天之灵,您每每午夜梦回,会不会悔恨?”“你胡说些什么!”
闻修卯足了力气怒吼出来,他转而望向门前众官,解释道:“莫要听这黄口小儿胡言乱语,他只是想……他只是想乱我们心神,保住归正卿。”看着闻修的模样,众人皆是一阵沉默。
事情的真假,闻修已经表现得很明白了。
中秋宫变何等敏感?晋昭定然不敢胡言乱语。这闻修杀妻,只怕是八九不离十。
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回过神来,率先开口:“大人说的对,我等不听这黄口小儿的。”
七零八落的声音响起,皆是说信任闻修。
毕竞同朝为官,场面话得齐全。
望着堂前心思各异的众人,闻修骤然无力起来:“你们”可到嘴的话还没说出,姚定锋便先开口了。“东拉西扯大半天,也没有人对你的家事感兴趣,闭嘴吧。“他看向晋昭,道,“早点讲正事。”
闻修顿时面红耳赤,又瞪向晋昭,正要开口,便见她从怀中取出一卷纸张来。
“各位大人来都来了,帮御史台做件事吧。”闻修被气笑,道:“帮你做事?”
他是来闹事的,晋昭哪来的胆子,让他帮忙?“是。”
晋昭展开纸卷,放到案上,道:“各位大人,想来身上都带了银子吧。”众人顿时面面相觑,皆是一头雾水。
闻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东南战事紧急,各位应当也有所耳闻。“晋昭从案上取了笔,坐下身,望着他们道,“如今国库空虚,东南战事又拖不得,朝中实在是无粮可拨了。闻修冷笑:“那又如何?你不是为他们请了恩旨?”“权宜之计罢了,总不能真让将士们饿线肚子。"晋昭笑道,“苦了谁也不能苦了为国杀敌的人不是?各位大人,捐点吧。”闻修顿时怀疑自己听错了话:“你说什么?”“东南抗倭紧急,朝廷下旨筹粮。”
语罢,晋昭自顾自从袖中取出两锭金子放在案上,笑道:“我这狼心狗肺的竖子先捐二十金。”
此言一出,顿时将所有人架了起来。
他们方才骂晋昭“竖子”,如今这竖子都愿意为国捐粮,那他们这群人不捐,岂不是竖子不如?
闻修道:"本官是失心疯了才会给你们御史台送钱。”“不是给御史台送钱,是替东南将士们筹集军饷。”晋昭并没有将闻修的不配合放在心上,只道:“闻大人不捐,还请靠边些,旁的大人或许愿为东南出一份力。”
闻修道:“他们也不会……”
“早点捐,今日这闹剧也能早点收场。“晋昭打断闻修,望着外边诸人道,“各位大人也能早点离开不是?”
闻修道:“什么意思,如今想走,还得给你们御史台交钱?”晋昭笑而不语。
边上的姚定锋不耐烦道:“说了是给东南捐款,闻大人莫不是上了年纪,耳力不好?”
门外的人一时都有些恍惚了,他们是来闹事的,怎的就被忽悠进了御史台,如今想走还得交个"过路费"?
闻修站在前头,一时堂中无人敢动。
晋昭也不急,只捏着笔等他们。
时光穿隙而过,堂中两相无言。
“我捐。”
终于,有人忍不住走了出来。
他低着头,不敢去看闻修的眼神,径直走到了晋昭跟前,从袖中取出二两碎银,道:“东南将士不容易,咱们力所能及的,捐些也是应该的。”两粒银子散在案上,一时氛围诡异得可怕。那人又找补道:“我一向为官清贫,拿不出那么些银子来,还有……捐了也不代表我认可你们御史台。”
此言一出,门外人都互相交换了个眼神。
晋昭笑道:“楼大人哪里话?捐粮也只是一片心意,何必在乎多少?这边签字吧。”
楼敏低下头,爽快按下指印,提笔留下名字,道:“我可以走了吧?”“当然。”
晋昭转过头,示意边上人将他带出去。
有楼敏在前,后边的官员也都愿意来捐些银两,虽然不多,但都留下姓名,晋昭也如约将他们放了出去。
到午后时,堂中便只剩下晋昭、姚定锋、闻修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