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入蜀
布告板上,两张人画像占据大半面,仅次于朝廷的征召旨意。郑明珠微微埋下脸,顺手扯了扯萧姜头顶的帷帽,状似无意地支开话题:“你们跑的这么快,可让我们好找。"
葛安见自己哥哥几乎贴在布告板上盯着看,自己也心生好奇:“哥,你看什么呢?”葛平没说话,当即转身,视线直直地扫过来:......”
不会是发现了吧。
郑明珠不动声色向后退两步,牵着萧姜的手臂也收紧,随时准备逃跑。爆笑,前仰后合地指着画像,“哪有人眼睛都长到眉毛上去了。“你们快看,这悬赏令上的两个人,长得也太丑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葛平忽而一声郑明珠:
葛平,你和别人不一样,不用把时间浪费在看官署公告上。二人松了口气。
“哎?你们不是要去缎庄吗,我带你们去。”
说着,葛平和葛安互相打闹向前走,郑明珠二人紧随其后。周伯重新站在布告板前,对画像仔细端详了一阵,才缓步离去。回到客栈。
把他们带到绸庄后,周伯三人去了市集采买。各自完毕后在附近的巷子前集合,再一同“方才你们先跑走后,我们二人便被那两个货夫扣下,搜刮走大半的盘缠。”"怕是不够付清剩下的几两银子。"
“不过,我们不惠赖账。回家之后,再另取些付给你们。”郑明珠实则想问何时能启程带他们回长安,只是一路上不好开口。说起来那两只首饰,是为他们抵帐。借这个名头询问,就算周伯脾气古怪,也不好发作。
她说完这番话,这几人都没有回应。葛家兄妹面面相觑,一致地低下头,眼神躲闪。"不去长安。"
周伯板着脸,目光冷冷地盯着她。
"周伯这是何意?"
郑明珠蹙眉,语气沉下来。
“年关将至,我们本不必再走一回商。长安也从来不是我们的线路,如今那两个乌孙人死了。我们自然按原路回蜀中。"
周伯话语坚定,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闻言,她心中窝火,久久没回应。
周伯转头,示意葛家兄妹先上去。而后,他指向外堂的桌椅,道:"坐。"三人落座,不知周伯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探子的份上,辛苦再载我们一程吧。"
"周伯,我们没有路引,实难找到去长安的办法。看在我们二人助你们解决那两人乌孙"若您觉得钱银太少,回去后自再添十金。"
郑明珠压着脾气,温和劝说。
“老夫若是贪图钱银之辈,方才就该将你们二人押入江陵官署,领二十金扬长离去,倒落个清净。”
周伯压低声音,目光炯炯。
这话一出,郑明珠立刻心生警惕。她压下萧姜正欲拔剑的手腕,同样看向周伯。相报。
"周伯既然已经看出了,我们也不隐瞒。只要您能答允送我们返回长安,日后必定涌泉这老头不是好糊弄的,与其继续装傻,还不如坦明身份。有官兵搜寻。
"去长安,武都是必经之路。你们且去外头打听打听,如今的武都无论是官道野路,都"
“想必你们也在躲避朝廷的搜寻令,若不然也不会冒着风险,另寻回长安的办法。”“我等不过是卖艺为生的平头百姓,若被官兵安个包庇你们二人的罪名,性命难保。”周伯有条不紊地道出这些难以觉察的细节,态度不卑不亢。这样看,倒不像是他自己口中的“普通百姓"。
郑明珠暂压下心中的疑虑,思量对策。
从他们在武都放火烧掉寻香坊开始,她和萧姜的行踪迟早会被长安那些人知道。无论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的,他们分不清哪些是好人坏人,只能躲远些。起码在这两个月,作为畿辅的渭南郡是危险遍布的。
周伯见郑明珠没回应,松口:“你们若是等得起,且先同我们入蜀。待明年风头过去,再顺路送你们去长安。”
"若等不得,就此分道扬镳,你们二人再寻它法。"
照这样下去,官兵在武都搜不到,自然会在渭南各处奔走,总不够稳妥。几个月后,长安中人都以为他们死,不再搜查,再悄悄回去。郑明珠力量许久,最终决定:“同去蜀中。
"
第二日晨起,
他们一行人在客栈堂内用早膳,果不其然地听到旁桌的客人谈及武都官兵满城的状况。连续排查七八日,就算是附近庄子的人进城出城,也需要符牌路引。不仅如此,今日午后西城和他们所在的江陵,也会严加搜寻。"走,现在启程去江阳。"
周伯拿起草帽扣在头顶,示意葛平去牵马整货。
郑明珠见状,将吃了一半的粗饼叼在嘴里,剩下的两个塞进包袱。拉着萧姜坐上货车。这两日也不知那三人何时出去跑生意,原本高摞半丈的草药箱子没了大半,当是卖出去了。
很快,一行人趁着官兵没来前,悄无声息地出了江陵,踏上去江阳的山野路。出了江陵,就不再是渭南郡的地界。
出了渭南,任凭天家势力再大,众公卿手伸得再长,也不可能号令动依附于当地豪强的官署。
反而,刺杀皇子和世家女的消息若被有心人知晓,还会被人钻空子大作文章。"我们的钱银不多了。"
郑明珠把手伸进包袱里,轻轻掂了几下,几吊铢钱沙沙响,还有几个不大值钱的首饰,加在一起估摸只有二两。
去蜀中乐元,最快也得两个月左右。
更何况他们没走官道,还要每个城池停一两日,等着周伯他们演完傩戏再走。这点钱,肯定是撑不住的。除非每日两个面饼子。
“希望那老头有点良心,银子用光,也不赶我们走。"郑明珠扔下包袱,盯着前方赶车的周伯。
这时,萧姜不知从哪掏出一块坑坑洼洼的黄木,看纹路是路边随处可见的旱柳。这人掐起雕刀,熟练地剜去木料上绵软的黑坏处。
“做木雕,能换些钱银来。别担心。”
郑明珠看着他手边的几柄细刀,甚至不知萧姜是何时买来的。她忽然就想起,几个月前初次踏入锦丛殿时,其中大大小小的木雕。有粗糙难辨其形的,也有精巧细致的。
想必是自幼开始雕刻,才能苦练到能拿来换银子的水准。前几次去锦丛殿,这些木雕倒少许多。
有她时时支使萧姜做事,也有钱银上的帮扶。倒没时间做,也不必做。“从前在掖庭里,你也做这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