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
大明与草原邻居每年都要经历数次这种掰腕子般的小较量。个部落一商量,走,去大明边境逛一逛。
草原骑兵一早起来,看天气不咋好,耳边是部落里‘嗷嗷待哺'的娃娃们,于是和周围几要么是草原贵族部落心血来潮,又开始怀念当年在中原呼风唤雨、奢侈安逸的生活了,觉得底下的人不太行,这点小东西都供不上来,还一点不懂事,不问他们要,他们都不知道供。
于是被要求上供的大小部落就....大家一商量只能又去邻居家借一点了,借到了好说,没借到,那也没办法啊,咱就这点能力了。
就过不下去了,要不是念着老祖宗那点情谊,谁愿意跟在你们屁股后面当牛做马啊。上面要是再逼?呵呵,小心咱拖家带口投奔邻居去了,反正,这草原上的日子,大家早一个个端着身份的皇族贵族们不屑一哼,谁看得上你那点小破家当了。不过,给不起东西,给人行吧,像大家约好一起搞事的时候,你们总得表现一下吧,再说了,都穷成这样了,们自己再不努努力,去邻居那搞点吃的用的,是准备下半年在草原喝西北风吗?这是实话,就算不提上供,他们自己身后也有大大小小的家口要养啊。不能怪他们老是去骚扰邻居‘借东西’,谁让邻居大明不好好做个人呢。什么都禁止往他们草原售卖,如今草原上茶比黄金贵,盐这些东西更是有价无市,纯粹靠抢。
就算有胆子大的商人背地里买些东西给草原人,但有商人渠道的都是草原上数得上排位的大部落,自己用点,再上供给皇族和贵族,剩下的大小部落连蚊子腿的肉都分不到。想要?
去抢啊。
老祖宗的本领刻在血液里的,你们还能忘了?
不提上头组织的‘抢劫’活动,上头毕竟日子过得不算艰难,只是没了当年辉煌罢了。但底下的人就难过多了,没有上面吩咐,他们也会时不时去邻居家骚扰一下。是可以的。
像这种丰收好时节,他们当然要一起去邻居家做客了,连吃带拿,就是付出点代价也邻居掰腕子了。
几万草原骑兵嗷嗷叫着,分成数十支,用他们习惯的游击战术,再次和‘不做个好人’的在明朝边境不约而同地响起马蹄声和厮杀声的时候,打着抢掠主意的草原骑兵本以为自己才是强盗猎人,大明人是猎物,殊不知,这身份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转变......有辽阔的大草原做掩护,草原骑兵在大明边境地带肆无忌惮一通乱杀,然后快速逃匿草原,让大明追兵气急败坏。
自从被赶到草原生活后,草原骑兵就和大明士兵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总之,他们最嘚瑟的一点就是,大明人追不上他们,更找不到他们。一
年三百多天,他们能随时看心情到大明边境玩玩,有时候就是虚晃一/枪。对,他们也不是天天都想抢劫,但他们天天都想玩啊,玩一个声东击西或者玩一个狼来了的游戏。
反正看着大明边境升起狼烟,就跟放烟花一样,好看啊。地方。啥,反正日子都这么苦了,大家都别安生得了。等到邻居发火了,他们拖家带口的,撒丫子就往草原深处跑,跑到大军根本追不去的总之啊,这游击战术被他们玩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但这次草原骑兵们也没想到,大明人也给他们搞‘猫捉老鼠’游戏了,趁他们出远门的功夫,也准备去他们的部落做客。
朱棣表示:老子啥都吃,就是不吃亏。
不请自来这四个字,他朱老四也要原原本本送回去。
而这些草原骑兵不知道的是,早在一个月前朱棣就带着一千鬼兵悄无声息地出塞了。特战营挑挑拣拣选出一千人,与特战营士兵分开训练,没人知道这些人每日做的是什么训练但特战营其他没入选的士兵听到点小风声,反正强度比他们平时的训练要高好几倍。特战营士兵们:“
......"
没入选特级精锐的‘鬼兵’部队,士兵们突然觉得可能是幸运,因为他们觉得特战营的训练已经够魔鬼了。
要不是伙食和医疗条件跟上了,光是训练的损伤率能比得上和草原骑兵对战了。之前还觉得上头要求高,身体条件好都只是小基础,其它各方面也要优秀,一一筛选考核下来,简直比那些读书人考科举还难。
因为士兵们大部分人没读过书,进入特战营后的士兵还有文化课,也不是教他们做文章,就是识字和算术,后面还会增加一些战术课。
但听说能入‘鬼兵’队的士兵接受的文化课强度都是几倍以上。你就说说,这不是比靠科举还难嘛。
秀才们要做文章,他们也要写训练报告,咬着笔头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更别说什么战术了。他们是小兵啊,虽然是有当官梦的小兵,那一时半会的也学不会、悟不明白嘛。不是自己能承担的。
所以一想想‘鬼兵'队的要求,他们也不嫉妒不羡慕了,人啊,要有自知之明,有的东西就是大家同为选入燕山左卫特战营的同僚,结果每天面都见不着,只能从训练的上峰嘴里听到一点小风,他们好奇啊。
这一千人要按那种强度训练出来,岂不是要上天啊。
然不是一日两日能养成的,计划里分了几个阶段,平时更是不少实战训练。朱棣也是第一次带鬼兵出来溜溜,看看短时间内的训练成果。这种精兵中的尖锐,当但最磨练实力的实战,当然是真刀真枪上战场干一番了。要说特战营训练的伤亡率高,那鬼兵的训练伤亡率自然.....成倍增长。只是朱棣舍不得啊,在一开始伤亡率快破百时,他都肉疼死了,要知道这一千多人是他好不容易选出来的,有一大半还是从一开始就跟在他后面训练,是他燕山卫初始士兵,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
心疼归心疼,朱棣也不可能因此降低强度。
所以朱棣只能咬咬牙,大把大把砸钱,不止好吃好喝供着,还特调了沈良为鬼兵专属大夫,成立了一个医疗组,专为这群兵服务,平时训练也在不妨碍训练效果前提下尽量保证安全。
秘密训练的场所都是朱棣花了不少钱打造的。
他老爹给的银子,那是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了。
如此一来,训练导致的伤亡率总算降下来了,不再是让朱棣心疼的程度。朱棣觉得自己还是太穷了。
不然他还能给自己的兵提供更好的条件。
也就是外面那些武将不知道朱棣所想,不然肯定要拍桌子跳脚,你朱老四是不是故意激起群愤啊?
搞特殊要不得!
像你朱老四这样搞大大的特殊更是要不得。
都不提秘密训练的‘鬼兵’了,毕竟他们也打听不到是怎么个事儿,也没听说什么鬼兵,就知道朱棣搞了个特战营,四处找他们要精兵猛将。
不给?
朱老四这小子就是个土匪,不给他就硬抢。
他们还藏都藏不住,谁叫人家有个老丈人叫徐达,他们手下有啥可用之人,军营里有啥精锐,徐达能不知道嘛。
你要不给,朱棣就拿着名单一个一个念出来,那是把他们手下能用的人才一锅端的意思啊。
嘴上给你'讲道理’,干的却是强盗事。
这小子呲着一口大白牙,笑得贼憨贼憨的,还一口一个大哥,一口一个叔伯地叫你,你合作最好,你要不合作,那就只能按他朱老四的脾气来,硬干了。啧,这一点真跟他老爹朱元璋有得一比了。
之前还说晋王、秦王下手狠,如今再看,这姓朱的小子就没什么好东西。没办法,大家不情愿也只能自己主动交出一些人,不然让朱棣来选,一个好的都不剩了。
这些可也是他们好不容易培养训练出来的,还是他们的直系兵啊。就这么被朱棣摘了果子,谁开心。
o
当然也有人脑子转得快,看出朱棣这一手不止有洪武帝撑腰,进入那特战营训练,未来前途也不小,没看徐辉祖和平安都去了嘛,当然这两人不是加入燕山卫,只是成为特战营一员。
于是有些武将就打主意想把自己儿子孙子塞进去,能不能磨炼实力什么的先不说,对前途肯定有帮助。
朱棣就笑笑,直言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想送来的都送来,就是以后训练出了啥事,你们别怪我就行。",
武将们:
“...
咋滴,你这训练营还是地狱不成?
去了就是九死一生?
朱棣就神秘一笑,“试试嘛,试试就知道了。”
武将们:“......
朱老四这样,大家反而心里没底了,一些人犹豫了下,准备看看情况再说,一些人深思熟虑过后,最后一咬牙还是把儿子送过去了,也有的人想送家族子弟去试试,反正都是同族的,出了事不心疼,成事了也能沾沾风。
就这样,朱棣的特战营里多了一批武将子弟,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人,和徐辉祖、平安分成一组,由平安领导。
师,反正这东西即便偷师也不能大范围培养出来。
徐辉祖想见识下鬼兵的训练,好歹是亲舅子,那关系肯定不用说,朱棣也不怕他偷实在是太耗钱了,目前大明也供不起太多人。
权衡利弊之下,特战营人数不会大幅增长,更不用说朱棣花心思培养的鬼兵数量了。即便老爹朱元璋心动,他也要考虑现实条件,而且,没有这些兵,大明也足够强悍,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各项技能也都完善的时候,那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明鬼兵。而且他儿大宝说了,如今还不是这些兵大放异彩的好时候,他们真正强悍的是在未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吃,一口是吃不成胖子,还容易噎死的。朱棣自己也需要成长,他会和自己训练的兵一起,在一次次实战中成长为大明最无可撼动的强悍藩王。
到时候,即便他不要最高的那个位置,也要坐在那个位置的人,仔细掂量,好生考虑,到底敢不敢和他朱棣硬掰腕子。
连朱元璋即便心动,都要摇摇头嫌开销太大,养不起,足见特战营士兵的训练条件之好。
特战营虽然没有敞开大门任人观赏,但消息还是能流通出去的。们手下的兵抱怨,他们没办法,自然就把矛头转向上峰了。于是各卫所的士兵们羡慕了嫉妒了不满了,就连基层的武官也对上峰们颇有微词。他都是大明的兵,都在保家卫国,敌人来了照样拿刀子往前冲,敌人没来也是举起农具老实干活,咱虽然不比人家优秀,能进入特战营,但咱也是人啊。你看看人家吃的什么,用的什么,你再看看我们吃的什么,连肥肥(猪)都比我们吃得好。
军费呢?咱自己还在种粮吃呢,怎么就穷到这份上了?以往底层士兵和基层武官都一样待遇,大家都活得苦,没人特殊,那就没啥说的了,反正没戴官帽,他们也不敢说啥。
可同样都是兵,人家燕王殿下作为顶头上峰都能节衣缩食,让底下士兵吃饱穿暖,你们不说比人家燕王一半了,好歹别继续剥削咱了啊。
真当咱老实,屁都不敢放一个了?
是的,他们是老实,但屁还是可以放的。
于是武将们就发现平时训练,手下士兵蔫头耷脑的,有气无力的,呵斥几句,他们也没力气,于是只能军棍伺候。
被打的基层武官、士兵多了,军营里开始怨声载道,人心不齐。就在武将们气得不行,拍桌子怒吼:“要反了不成,谁敢再私下议论,拉帮结伙不服上官命令,都给老子拖出去打。"
也就是这时,朱棣一道命令下达北平都司军营和各边塞卫所,勒令武将们不得克扣普通士兵口粮,该发的福利也要发下去,不然写信告诉他老爹,说他们私吞军费,刻薄手下。武将们:“..
士兵们听说,纷纷下跪,大喊叩谢皇恩,洪武帝万岁。武将们:“......”
总之,被朱棣这么一搞,人心丢了,他们还得咬牙往肚子里吞,把士兵训练时的口粮数量跟质量稍微往上提一提。
亡率都比自己这边高,靠着杀敌多才被选进去的,以后也会杀敌更多。虽然跟特战营还是没法比,但大家也知道,特战营是拿实力换的,人家光是训练的伤他们只是不满自己被上峰如此轻贱对待,有了一点改善,大家就消停了,而且,都在北平都司辖区当兵,只要努力,以后说不定也能有被燕王选入特战营的一天,就算没那力,在北平府当兵,也比其它地方好些。
自从燕王来北平府,他们普通士兵的日子真的肉眼可见的好过多了。以前也不觉得,反正当兵杀敌,哪有不苦的。
但是这两年,大家明显感觉日子要好过一些了。
上去笑嘻嘻那样好说话。
总之朱棣如今名声在士兵里很好,一些武将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他们知道朱棣可没看被朱棣一刀砍了。
之前就有一个资历深的武将,当年北伐立下过功劳的,因为手伸得太长,做得太过,没错,就是一刀砍了,毫无预兆,对峙的话都还没说完,当着所有人的面,鲜血溅了朱棣一脸。
吓得见过不少大场面的武将们都白了脸。
朱棣却把刀丢给亲兵,不耐烦地说:“擦擦本王的刀,染了脏东西恶心人。"走之前,朱棣突然想到什么,再次笑出一口大白牙说:“哎呀,忘说了,我这人一向好脾气,你给我三分面子,我也还你一分,但有的人给脸不要脸,老子就最烦了,废话听多了想杀人,以后再有这种事,千万别跟本王废话。"
那一次,武将们算是第一次见识了这位笑脸迎人,浑身江湖草莽气势的燕王殿下残酷狠辣一面。
北平都司上下,如今还算和谐。
(朱棣)的。
除了个别人,大多都被朱棣整得服服帖帖,士兵们的心更不用说,都是向着洪武帝朱棣在北平练兵、御敌,表现好,他的兄弟们自然听说一些,不过,朱标有些欣慰老四成长了,秦王却嗤之以鼻,晋王则骂骂咧咧,周王沉迷搞研究.....朱家兄弟太多,心里怎想也不一样。
在这个时候,朱棣悄悄带着训练了一段时间的一千鬼兵,悄无声息潜入草原,即将搞个大的,朱家兄弟们.....除了晋王还没人知道。
晋王......晋王他其实也不清楚具体的。
可恶的朱老四,信上的话也没说个明白,就把老子当个属下用,安排得明明白白。到底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