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风风火火地进了蒲园。
蒲园在内外院之间,原本是打算当做宴客的大堂专门辟出来的,但这几年黄承彦离群索居往来不便,与好友多是书信交往,院子就空了下来,被黄月英拿来做它用。
被黄月英召集造纸的众人见小主人进来,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纷纷下跪行礼。
黄月英赶紧拉起了离她最近的人:“都起来都起来!作个揖就好了,千万别下跪!”
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她真受不了这些,见人陆陆续续都站起来了,她才左左右右地看:
“菖蒲说有成果了,是造出能写字的纸了吗?”
黄义远远跟上来看见的就是女郎探头探脑的样子,突然也觉得郎君的担忧还是有道理的。
“女郎!”
而这时,一个高挑纤瘦的女孩子从后厅匆匆赶来,圆脸杏眼,非常喜庆,身材和面庞有种不相符的幽默。
菖蒲手里拿着浅黄色的东西,直直地跑上前。也没行礼,便蹲下身来捧着这一沓纸奉到黄月英面前。
黄月英接过来:“这是都裁好了?”
“墨和笔呢?我写来试试。”
众人都等待着,这其实不是蒲园第一回出纸了,但女郎试过几次总不满意,几个月来这样调那样改,都不知道今天能不能行。
蒲园一张早备好的案几上,黄月英挥笔写下四个大字——
优势在我。
墨不晕不跑,又层次分明,黄月英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众人小心翼翼地询问。
“成了!?”
“成了?”“成了!”“太好了!”蒲园众人都欢呼起来。
黄月英转头看见了黄义,噔噔噔跑到黄义面前:“义叔,你看。”
黄义赶紧行礼:“女郎。”
黄月英:“义叔,你去把这个拿给我阿父,怎么用定不用人教,他必然一见便知。这纸,好书写又易得,叫阿父品鉴。”
黄义早看见了院内发生的一切,一见纸张确实可用,二见女郎惦记着郎君自然高兴,这时早已忘了刚才对女郎种种行状不妥的担忧,也记不得要去郎君处“告状”的心路了,连连应诺,高高兴兴地去寻郎君了。
“真叫她搞出来了?”
黄承彦看到黄义拿来的东西吃惊不已,这原来是打算哄她玩的。
给她人给她地方,又派人送来石灰,是见她整日除了读书一直郁郁不乐。
要说她是不喜欢读书,但偏偏她认字极快,读书也不是强行硬记,问她读了什么也总能说道个一二三四。
除了写字总是不顺利——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得的握笔习惯,发力都用不对。
但她又天天练日日写,似非要跟自己较这个劲儿似的。他自己妻子早逝,女儿从小便少了母亲陪伴,女孩子他又不算太懂,而他自己……
黄承彦回想自己幼时,不由哼笑一声,他年少时读《周髀》和女儿如今简直是一模一样。
便由她折腾吧,总算有些活力,况且读书不是死读,天地外物之间自有其规律,也是要自己体会的,却没想到真让她弄出东西来了。
“拿来我试试。”
黄父从案几上取了笔,将纸铺开在桌面上,挥笔如龙,写下——
“格物致知”
确实可用,墨迹清晰,浓淡相益,不走墨不晕色。
“不错不错!”黄承彦抬眼问黄义:“月英说,这纸原料易得,并不昂贵,可是真的?”
黄义答:“回郎君,树皮竹皮自然廉价,只是石灰难得。虽用料不多,但有价也不好买。”
但他口锋一转,还要为女郎说一说话:
“女郎年幼,不知世情,石灰用量颇少,说廉价也不为过······”
黄父点了点头,她不知道石灰乃是修筑城防的原料,轻易人家上哪里去寻得,由此不知这纸的难得也是情有可原。
但她却知道石灰,书房内的书他皆读过,都记载了什么他自然清楚,黄承彦突然笑了笑:
“你去蒲园问问,这纸有多少,可否匀出一些来给她老父走礼送亲友?”
黄义应诺,正打算再走一趟,便见郎君抬了抬手,道:
“那石灰,以后除了县里要修筑工事还往外出,别处且都先停了······瞧你家女郎的样子,这纸以后可不止这些分量······”
黄月英发现她低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充分的组织下,输出成果并没有想像中困难,她还以为搞出品质达标的纸怎么也要以年计呢。
预料外的进展当然让人开心,黄月英趴在蒲园的桌子上开始用纸画枇杷。可以晕出层次的纸不仅可以用来书写,水墨画讲究的就是一个浓淡分明,她当年美术课最开心的就是上国画课画枇杷了。
黄月英在这边一边画一边觉得,这个纸可真是能有大用途。
在书写功能上,它的轻便对竹简的替代性,已经由历史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绢布昂贵,且说实话,书写体验并不好。
而绘画上……我天,黄月英又下笔落下一个圆圆的球,这需求现在没有创造出来也得有啊!
尤其黄父还派人来跟她要纸说去送礼,这可是内部推广走向市场的好机会!
黄义刚说明来意,她就大手一挥,让人现抄一批纸出来,晾晒几天就能用了。
为此,她还特地把菖蒲叫出来嘱咐,纸张品质的精细化研究不能放松。
怎么样让纸更白一些呢?
厚度怎么调整?
适合书写和绘画对纸的晕染要求也不同,是不是都要试一试呢?
或者有些人喜欢附庸风雅,搞点香料做成奢侈品呢?
菖蒲听着黄月英的话,眼神越来越亮,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实现女郎心中所想,搞得黄月英都有一瞬间的惭愧。
也就是只有十二的菖蒲了,这要求搁后世不就是傻x老板异想天开为难打工人吗,她自己以前也没少骂的……
不过眼前她想骂的是,她白天逃课落下的作业还没补……
8月(农历)入秋,黄承彦变得忙碌了一些,他要指导庄园的佃农收稻,过后还要嘱咐众人轮作旋麦,所以除了日常盯着黄月英的功课外,少了许多空闲对女儿冷嘲热讽。
前话说过,黄承彦是用《史记》来给黄月英启蒙的,但昨天她才发现,这是黄承彦自己搞的特例,这里的人并非如此。
她每天上午读半天书,写字熟练以后下午只需要做一个时辰的功课就闲了下来,于是就带着秋罗跑到黄家庄的田地里看人收稻谷,这才了解到黄家庄内的佃户十之八九会在这两个月忙完农事后,将孩子送到乡里的“小学”和“大学”入教。
这里的“小学”和“大学”和后世的小学,大学完全不是一个意思,虽然也是官府设立的官学,但小学教导文字训诂,是为启蒙,大学通晓诗书礼乐,为做学问铺陈。
庶民八岁入小学学习《仓颉篇》,《急就篇》等,15岁入大学学习《尔雅》《论语》与《孝经》。
且这里私学昌盛甚至更甚官学,虽然讲得还是五经,但教学费用全看老师性情,有的甚至分文不取还养着学生吃喝。
黄月英了解到这些,这天上课就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向黄承彦:听起来不读《史记》啊,更别说用《史记》开蒙了,这合理吗?合着这位哥不送她去公办教育,自己搁家里搞私教呢。
黄父看出来月英眼里的质疑,人家同样不屑一顾:“旁人学这些是为做官,你要做官还是如何?再说我为何要从《史记》开始教你?不是你问我灵帝谓何的了?”
……
黄月英被黄老爹噎了一下,她确实是听说当时的皇帝死了,谥号灵帝才跑去问黄承彦的,她那不是以为自己能够得到什么信息吗?
结果黄老爹直接抓着一本《史记》跟她从上古五帝开始讲起,现在连秦都还没说到呢。
但黄老爹一副老子最牛的模样:“天下庸庸碌人学什么我不管,我只管你,你既不幸投入我家,那便是我说了算。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能不能学会都只好受着。”
啊行行行,黄月英手里攥着笔偷偷扁嘴,你是爹当然你说了算。
黄月英只是没有想到,这时代的人,识字似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难。现实和她认知中的那种普通人家读不起书,遍地都是文盲的情况相去甚远,甚至家中的佃农奴仆也都能说几句儒家典故呢。
黄月英头上挨了一竹节才回神,默默加快了画句读的速度,就她这个语文天赋,不努力真的就要被古人碾压了。
“郎君,有客前来拜访。”
课上到一半,下人来通传有客。黄月英好奇地看向门外,自从她穿过来,黄家还从没有外人来过。
“先请进,我去前院相迎。”黄承彦收了简牍,抬眼看见女儿在旁,好奇的眼睛左看右转。想起她自生来智不清,少见外人,便收起了教她在此处自学的想法:“吾儿且与我一同前去?”
黄月英连忙点头,脆声应道:“诺!”
“我道是谁,德公兄不在田间隐居,怎么跑来我这寒舍做客了?”
原是清高显贵的庞德公啊,黄承彦看着庞德公避世心里总是不痛快,说话也就不太客气。
他是清净隐居不问世事,倒显得自己唯名逐利汲汲营营。
“承彦贤弟,经历多年情志不改,也颇为难得啊!”
黄承彦说的话自然不动听,但庞德公与黄承彦相交多年,怎会不了解他的性情。
对这天地与人的不平,有人存于自己,有人发向外物,都只是不肯沉沦罢了。
只是他带过来的这消息,恐怕并不能让黄承彦宽慰了:
“洛阳宫变,何大将军与太后身死,凉州董卓入京主持大局。
我听闻,董卓意废今上,改立陈留王。”
董卓?
黄月英耳朵动了一下。
她是个理科生,一个中考620(满分650)但历史只有30分,高中毅然决然选理科的纯纯理工科生。但即便如此,她也对董卓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她想,她终于知道自己穿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