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炮灰养父(完)二合一
汪喜梅一想到婆婆刚离开那段时间自己鸡飞狗跳的日子,就生出了将亲婆婆叫回来的念头。
她喊了两声,婆婆不知道是太伤心了还是离得太远,愣是没听见。
她的骄傲不允许她出门去追,再者小七又在此时哭了,于是先回去哄孩子。
才把孩子哄好,就听到了敲门声。汪喜梅都怕刚睡着的孩子被吵醒,飞快跑出去开门。
拉开门板看到是亲婆婆,汪喜梅喜不自禁,脸上都带出来了几分,一把握住张氏的手:“娘,我后悔了……刚才我就不该撵你走,石头已经那样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我怕自己撑不下来。你就住在这里,哪怕什么也不干,只要你人在,我这心里就是安稳的。”
张氏往村口去时,真的想一走了之,她手头还有一些积蓄,虽然不多,但也能让她在城里租个院子落脚。唯一的顾虑就是白三爷可能私底下有盯着她,兴许会对她出手。
真狠呐!
一点旧情都不念,花费那么多银子,拐弯抹角的让赵吉发跑到村里来杀人,只为了拖他们母子下水。这样的情形下,张氏还真不敢回。
她打算不回城,去另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村子落……路过村口时想请高老头帮忙看顾一下,结果被高老头戳穿了心思,当时她特别狼狈,不好意思离开,这才回了村里。儿媳这态度变得太快了,张氏苦笑:“你不怪我就好。”
汪喜梅沉默了下。
怪还是怪的。
这都做祖母的人了,还在外头引得男人为她杀人害命。高石头会有这一场灾祸,在汪喜梅看来,就是被亲婆婆给害的。
人在屋檐下,汪喜梅需要婆婆帮忙,只能压下心中怨气:“娘,我是太担心石头了,才说了许多不好听的话,您别跟我计较,好么?”
她又扭头,招呼院子里的一群皮猴子,“快过来喊祖母。”
一群孩子围着张氏叽叽喳喳。
张氏心里满是对大儿子的愧疚,再看到这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她反正是尽力弥补了,儿子原不原谅她都不要紧,反正她问心无愧就好。
高石头听着院子里的动静,情绪激动起来:“来人来人…
他两条腿被大夫砍了………比拳头还要大的木屑扎入了大腿之中,大夫说,如果不将那伤处尽快截掉,到时那两个大洞发炎流脓,再断腿都迟了。想要保命,必须断腿,还得尽快。
断腿时,高石头是清醒的,也是他自己选择了让大夫动手。
他想要活!
但是断腿后,他发现活着真的是生不如死。那已经没了的两条腿时时刻刻都在疼痛,伤处也痛,痛得他恨不能以头撞墙。
这才短短一天,高石头就感觉自己要熬不下去了。汪喜梅听到男人急唤,急忙跑进门。
她特别依赖高石头,这是孩子的爹,正如她对婆婆说的那话,不管这人做不做事,只要他人活着,她感觉自己有依靠,心里就没那么慌。
“石头,什么事?”
高石头却不理她,只看向门口。
张氏站到了门口,男女有别,母子之间本就不亲近,她若是看到了不该看的,大家都不好意思。高石头眼神里满是憎恨,冷笑道:“娘!你不敢见我吗?进来!我有话跟你说。”
张氏听出儿子的语气不对,但屋中黑漆漆的,她看不到儿子脸上神情,到底还是进了门。
这康健的人突然没了双腿,很可能会想不通。张氏不愿意看儿子变成残废,但事情已经这般,她还是希望儿子能好好活着,千万不要想不开。
“石头,你不要生气,大夫说了,你需要心平气和地静…
高石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质问道:“你知不知道害我的凶手是谁?”
张氏眼神微闪,她以为儿子想不到此处,不过,此时儿子正在气头上,不适合谈论此事,她张口就道:“马儿发疯了,就跟那狗发疯了一样,这种事谁都不想,石头,过去的事情不要一直念着,咱们得往前看……“我看你祖宗。"高石头大怒,捡了枕头边放着的茶壶砸了过去。
汪喜梅离他最近,被他凶狠的模样吓了一跳,急忙起身退了两步。
张氏没来得及躲,被茶壶砸到了身上,痛倒是不痛,茶壶里也没水,但她的心里还是特别难受。“石头,不管谁害你,我从来都希望你好好的……”“放狗屁!"高石头情绪激动不已,“你还让我不要告那个姓白的,他毫发无损,却对我的马儿动手,也就是我命大。若不是当时我爹追了来给我顺气,若不是看热闹的人中刚好就有个大夫,现在我已经没了!姓张的,你就不该来找我…当年你都不要我了,为何要来陪我住?”张氏的心像是被一只铁手揪住狠狠地捏揉,胸口痛得她半晌说不出话。
高石头一激动,伤口更痛,他一想到自己变成废人,就真的想死:“姓白的就没想给我留活路,那马儿绝对是他让人喂了药。娘,你从小没有养过我,我都没有奢望过从你那里拿到多少助力,但你也不能害我呀。明明知道姓白的不是好东西,你竟然还想让我在公堂上不要牵扯他…我懂你的意思,他不出事,你就有好日子过是吧?你为了自己的安逸日子完全不顾亲儿子的死活,当年你不想养我,如今又想害死我,既如此,你为何要生下我?”说到这里,高石头急促的喘息着,他用手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喘气,忽然又冷笑道:“是了,你就没想过要留下我,是迫不得已!既如此,你不要来找我啊,就当没我这个儿子,就是因为你到这个院子里来住,所以姓白的才恨上了我……你滚!你滚啊!”
他几乎是嘶吼出声。
这一激动,包扎伤口的布很快就被鲜血浸湿,屋中的血腥味越来越浓郁,汪喜梅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上前安抚:“石头,别激动,你不要放弃自己。如果你出了事,我们母子怎么办?小七还那么小,你舍得?”张氏被儿子骂到了脸上,真的想转身就走。但儿子此时的情绪很不对劲,她又怕自己这一走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高石头流了太多的血,本就虚弱,加上伤口疼痛……他不光是腿上有伤,也还有内伤,这一激动,人事不省地倒在了床上。
伤口处的血止不住,汪喜梅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让人去请大夫。
汪喜梅站在床前,欲哭无泪。
若早知道亲婆婆会把孩子的爹气成这样,她绝对不让她进门。
大夫来得很快,当着高石头的面,他一脸严肃,出门后对着婆媳二人时,止不住的摇头。
张氏忙问:“他能不能好?”
汪喜梅也满脸急切。
大夫摇头:“多半好不了,我说了,不能让他生气,不能再让伤口崩开。你们要有心心理准备。”婆媳二人大受打击。
汪喜梅更是一下子跌坐在了地上。
若是男人没了,她一个人养七个孩子,哪里养得过来?不说她光是照顾七个孩子就心力交瘁,高家兄弟并没有从高老头那里得到多少田地……哪怕她有空种地,种出来的粮食也完全不够吃啊。
大
关于高石头受了重伤要不行了,村里的人很快就得知了消息,没有当着高家人的面议论,私底下却都在说。别有用心的人得知此事,就动了一些念头。这边高石头发着高热昏迷不醒,已经有中人上门。这中人是附近出了名的厚道大娘,夫家姓柳,坐在院子里一脸的苦口婆心:“喜梅,咱们都是女人,我知道你的苦楚。石头如今病成这样,你也得为自己打算。不说改不改嫁,这些孩子跟着你,以后绝对要吃苦,这为人母的,孩子吃苦,那比自己受罪还难受。”
汪喜梅原本就是强撑,听到这话,忍不住鸣鸣直哭。屋中的高石头就是这时候醒来的,听到妻子的哭声,他心里难受,但也清楚,他真的是熬不下去了,活着太痛太难,他很想放弃自己。
外面的人不知道高石头已醒,柳大娘递上了帕子,叹口气道:“我这有门路,你最小的那个女儿三岁是吧?我可以把你三个闺女送去做丫鬟……她们这个年纪,刚好可以进大户人家。这大户人家呢,讲究个体面,即便是里面的下人,也能吃饱穿暖,而且,吃穿还不是胡乱凑合,吃的是白面馒头,偶尔还有主子赏下山珍海味,穿的也是绫罗绸缎,对于咱们女人而言,嫁给普通男人就等于要操劳一生,我是真觉得把她们送进大户人家是条不错的出路。”汪喜梅一听到柳大娘说的出路,当场就想骂回去,但他又知道凭自己不可能养活七个孩子,如果能送走女儿,那孩子就少了一半…而且,让孩子去做下人,肯定能拿到一笔银子。拿着这些钱,加上高石头留下来的积蓄,养大剩下的四个孩子应该不难。
想明白这些,汪喜梅生生忍住了已经到嘴边的谩骂。张氏听得着急:“大户人家的丫鬟确实有过得好的,但更多的人被欺负了无处申冤……
汪喜梅已经动了将女儿送去做丫鬟的念头,听到亲婆婆的话,恼怒不已:“是你能养活她们还是我能养活?”张氏…”
而屋中的高石头听到妻子这话,急得猛然喷出一口鲜血。
他自己就是被亲娘放弃的孩子,从小到大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这还是做普通人的儿子,养父母对他真心疼爱,遇到的所有的苦难都是外头给的。女儿被送到大户人家做丫兵……岂不是身边的所有人都会欺负她们?屋中有动静,婆媳俩奔了进去。
高石头紧紧握着汪喜梅的手:“不!不要……送她们做丫鬟…不……你答应我!”
他整个身子崩成了一张弓,眼神盯紧盯着汪喜梅的脸,执着地想要一个答复。
汪喜梅避开了他的眼。
高石头已是强弩之末,撑不了多久,等不到答复,他又急又气,再次喷出一口血来,身子软到了床铺里。张氏心疼不已,上前要抱他。
高石头只剩一口气,却还要偏头避开母亲……无论这女人面对他时有多痛惜,他都不会忘了自己落到如今地步的真正原因。
“石头!"张氏凄厉大喊。
汪喜梅哭着道:“石头,对不起……我真的养不活这么多孩子,我也很疼她们,但我是真的没办法……”这会儿她忽然就有些理解婆婆了。
而高石头眼皮如有千斤重。他努力想要睁眼,却还是睁不开,耳边是妻子的道,……恍惚间他看见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一抹鬼鬼祟祟的身影抱着一个襁褓将他放到了还没有隔成几个院子的高家大门之外。
雪越下越大,高石头为那个被放在门口的孩子揪心,好在孩子知道哭。
在孩子的哭声之中,正房的门打开,母亲跑了出去,抱起襁褓后左右看了看,发觉四下无人,将他带回了房里。暖意袭来,高石头心中大石落地。
而他忽然想起,那个孩子就是他自己。
如果不是跑出去抱孩子的养母,他早已被冻死在了雪地之中。
他简直是疯了,才会认为母亲偷懒,才会认为母亲对他不够尽心。
哪怕是母亲偷懒,哪怕是现在对他不够尽心,只凭着当初将他从雪地里抱进房中,后来又费心费力养大的情意,他就该对养父母心存感恩,该让他们颐养天年。可惜,他明白得太迟了。
大
高石头没了。
办丧事时,汪喜梅哭得特别伤心。
高石头下葬的第二天,柳大娘就带走了三个姑娘,隔一日,右牵线搭桥,让两户人家来收养了兄弟二人。汪喜梅很舍不得孩子,但还是选择了将他们送走,每送走一个,她都要收些银子,只是……那些银子都被她转手又悄悄交给了孩子自己。
对于汪喜梅的所作所为,有理解的,也有骂她的。汪喜梅全都不在乎,两个月后,她带着最小的两个孩子跪到了衙门上,她要为孩子的爹讨个公道。关于马儿发疯,大人一查,还真找出了一些疑点,这一回又是白三爷身边的下人为主子分忧。
白三爷再一次御下不严。
张氏原本对白三爷是又爱又怕,如今那份爱意由爱变恨,虽然还是怕他,她也鼓起勇气回去了。然后给白三爷下了药。
白三爷变成了瘫子,无论他愿不愿意,三房当家的人都变成了张氏生的儿子。
汪喜梅后来回到了村里,两个月后就改嫁了。这一次,她嫁的是一个鳏夫,有前头的原配比着,她再想像做高家妇时那样轻松惬意,根本就是做梦。不过短短两年,汪喜梅就苍老了不少。
大
两年后,高三月带着柳城回了村。
城里熬不下去了,老头子原本想在四个女婿里挑一个合适的接手他的差事,也因为此,姐妹几人斗得跟乌眼街似的,互相都看不顺眼,三天两头就在院子里大打出手。高三月回村时,脸上甚至还带着一条刀疤。坐着马车路过村口的那个大宅子,高三月眼睛都直了。早就听说养父母搬到村口修建了一个比城里房子还要好的大院子,她一直没回来看。
柳城家里很挤,夫妻俩走都走了,如今又回来住,柳家必须得帮他们挪地方……一家子都很不高兴,别说给二人接风,高三月东西还没摆好,就忍不住和妯娌们大吵了一架。
高三月这次搬回村里,就觉得特别丢人,感觉所有人都在看自己的笑话,忍不住就去了村头。
杨河开的门。
早在一年前,杨河就跑到城里开了个小食肆,生意很不错,他三天两头回村,每次回来不光是给亲爹娘送东西,还往村头送。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杨河真心觉得高家二老是好人,如果没有高老头的指点,他食肆生意绝对没这么好。高老头给了他安身立命的本事,他得感恩。孝敬高家二老,是杨河心甘情愿,而不是什么怕被人戳脊梁骨之类的理由。
“呦,城里人回来了。”
杨河很看不上高家兄妹三人,他原本不是个刻薄的人,可在面对高三月,讥讽的话语不自觉就说了出来。高三月瞪了他一眼:“我来找我爹娘,你让开。”杨河呵呵:“不是都断绝关系了吗?你都还完了养育之情,没必要来。话说,你该不会是又看中了爹娘的宅子,特意来套近乎吧?”
心思被说中,高三月恼羞成怒,嘲讽道:“不管这宅子给谁,总不会落到你的手里,你操什么心?”杨河自认从二老这里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从来就没有肖想过宅子,听到这话,好笑地道:“心脏的人看什么都是脏的,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孝敬二老就非得从二老手里得到好处?”
他冷笑一声,“我敢对天发誓,从来就没有打过这宅子的主意。若有虚言,我就不得好死!你敢吗?”高三月不敢。
她也没想到杨河居然把话说得这么绝,不堪的心思被迫暴露,她一时间只觉得狼狈。
文四冷着一张脸:“谁让你来的?出去!”高三月实在是受够了跟人挤着住的日子,一咬牙,跪在了文四面前。
“娘,女儿错…”
文四好笑:“无论是村里还是城里,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很少有能回娘家分家产的。更何况你还不是我们夫妻亲生,原先我们夫妻无意暴露你们兄妹几人的身世,是你们几个自己暴露……我直说了吧,这个院子,等我们二老百年之后,会捐给村里人做学堂,谁都别想独占。”百花村中,众人并不团结排外,如果这村子属于所有人,谁也别想仗着宗族强大而霸占。
但凡谁想占,就会被众人群起而攻。
高三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们就不怕死后无人供奉?”
“正是因为要人供奉,所以才捐给村里人呀。"温云起振振有词,“咱们村里大大小小近千人,回头只要有孩子在这院子里读书,逢年过节时,就会有我们一份供奉。像你们兄妹这种白眼狼可不多,大多数人都知道感恩。”高三月心里着急,她离开几年,柳家的孩子更多,也更挤了。
这两年在城里,夫妻俩攒下的银子都拿来讨好长辈了,原以为差事已经是囊中之物。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她也没想到其他姐妹那么疯,自己得不到就跑去告状……父亲守城几十年,确实干了一些不好的事,在退下来的前夕,差事被收了回去,还被罚了一笔银子。父亲大受打击,一病不起。
此时高大姐出面,把所有的妹妹都撵走了。众人不愿意走,高大姐直接发疯,闹着要在饭菜里下毒,闹着要烧房子,众人再怎么想要钱财,也还是得顾及自己的小命。于是,纷纷退走。
高三月想回婆家分一杯羹,可看到那小小的院子,想到婆家少少的地,她真的很难接受,甚至都生出了后悔嫁给柳城的想法。
“……
文四摆摆手:“别喊了,你再在此处纠缠,会被村里所有人唾骂。”
这可不是玩笑,夫妻俩都说了要把这宅子捐出去,还接纳了一个老童生过来住,下个月就会开学堂……在二老离世前,老童生的工钱由他们出,那些孩子只需要交很少的钱财,就可以进学堂认字。
果不其然,当有人察觉到文四试图霸占村口的院子,许多人跑到了柳家,骂柳家贪得无厌。
柳家长辈无奈,顺从其他几个儿子的想法,将柳城二人撵了出去。
高三月夫妻俩带着孩子离开了村子,从那以后,再没有回来过。
大
温云起写了契书送到衙门,表示要把自己现在住的这房子和二亩地基全部捐给村里用作教导孩童读书。大人知道这老头没有多少银子,这几乎是捐出了全部家产。治下出了大善之人,也是他的功绩,感念于夫妻俩的善良,大人还亲自题了“积善之家"四字,让人制成匾额,送到了村口的宅子。
原本二老在村里的名声不错,如今有了这块匾额作保,更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