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不产粮食,多一个人就要多买一份粮食,吃的喝的用的都要额外花钱买,长期下来不是小数目。
而且听说下人的人头税还是普通老百姓的两倍,光是这一项支出就不便宜。
家里只有娘亲一个人赚钱养家,还供着两个弟弟上学,她实在是心疼娘亲。
虽然知道娘亲手里有笔钱,可是两个弟弟读书不便宜,而且至少要读十几年。
娘亲花钱还大手大脚的,照这样下去,娘亲手里的钱迟早会花完,到时又该怎么办?
杨修慧想着,愁成了苦瓜脸。
陈明月揉着杨修慧已经养得有些许光泽的头发笑道:“嗯,娘知道你能干,可是娘不想你年纪小小的就那么辛苦。
你也知道娘亲比较懒,这么大的房子要时常收拾,还有那么多家务活。
娘要想办法赚钱养家,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做家务和一日三餐上面,也不忍心都让你一个小姑娘做。
你年纪还小,正是天真浪漫和读书的时候,该玩的时候玩,该读书的时候读书。
当然,买了下人回来,你也不能光等着人家伺候,自己的事情还是得自己做知道吗?”
“嗯,我知道的娘。”
杨修慧重重点头,心里甜滋滋的。
原来娘亲是不想让她太辛苦才买下人回来。
“好了,你去厨房帮一下春丫吧。春丫今天刚到我们家,不熟悉厨房东西的位置摆放和我们家做饭的习惯。你去帮帮她。”
“好的娘,我这就去。”
杨修慧雀跃着走向厨房。
杨修逸蹲在地上逗弄着两条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土狗,笑得眉眼弯弯。
突然抬头朝陈明月笑道:“娘,我喜欢这两条小狗,我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杨修逸以前在杨家村的时候只能玩泥巴和石头。到了镇上,虽然生活好过了,可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家里读书认字。
他和杨修慧两个人年纪还小,也不敢独自到街上去玩,平时烦了闷了,就在家附近走走或者给菜地拔拔草,浇浇水。
今天陈明月买回两条小土狗,杨修逸知道自己日后多了两个小玩伴,心里别提多开心。
这不,就急着要给它们取名字了。
陈明月温柔笑道:“当然可以,你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它们。”
“好耶,娘,那这条黑色的小狗我们叫它杨修黑,黄色的这条就叫杨修黄好不好?”
给小狗取的还是大名啊,直接叫小黑小黄不好叫多了。
陈明月嘴角微抽,笑着点点头,“好好好,随你喜欢。你小心点别逗得太狠了,当心它们咬人。”
“我知道了娘亲。修黑、修黄,走,我带你们去找东西吃。”
杨修逸高兴的牵着两条小狗进入厨房。
“娘,我进厨房看看春丫怎么做饭。”
距离做好午饭还有段时间,陈明月进入书房,抓紧时间抄写。
有了春丫,以后不用忙碌那一日三餐,她能抽出许多时间来忙活自己的事。
“娘,吃午饭了。”
“哎,来了。”
一忙活起来就容易忘了时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杨修慧便来喊她吃饭。
陈明月应了一声,甩甩有些发酸的手,起身出去吃饭。
一道炒猪肉,一道炒青菜和一道煎豆腐,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非常丰盛。
春丫站在饭桌旁,偷偷的咽着口水,心里还有些紧张和忐忑,不知道主人家对她做的饭菜满不满意。
进入平时用来吃饭的房间,陈明月正巧看到春丫偷瞄着饭桌上的饭菜吞咽口水的小动作。
开口道:“春丫,你到隔壁厨房拿个碟子过来。”
“是,夫人。”
春丫不敢让陈明月久等,连忙小跑着出去,很快就拿了一个干净的碟子过来。
陈明月舀了两勺饭到碟子里,又各拨了些菜堆在饭上,将一碟子的饭菜递给春丫,“端去吃吧,不用站在这里伺候。”
她虽然可怜春丫小小年纪就被卖了。
可主仆有别,家里以后肯定也不会只有春丫一个下人,所以陈明月没打算让她上桌吃饭。
“是,谢谢夫人!”
春丫连忙又是惊喜又是感激的小心接过。
看着上面的好几片肉片,又狠狠的咽了一下口水,这是她今年吃的第二顿肉!
第一顿是爹娘将她卖了之前给她做的,但她也只吃了一小片尝尝味,剩下的都给弟弟们吃了。
夫人果然是好人啊!
瞧着夫人面善应该不会苛待下人,她就求夫人将她买下来,她猜的果然没有错!
才来第一天就能吃上肉了!而且还不是主人家吃剩下的!
春丫谢过后,端着饭菜迫不及待的去了隔壁厨房,准备享用丰盛的午饭。
傍晚杨修衡和杨修昀放学回来,见家里多了个春丫,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也和杨修慧一样更加心疼陈明月,恨不得快点长大考取功名替娘亲减轻负担。
第二天一早,给院墙插碎瓷片的三个工人如期上门。
因为不是很复杂难干的活,三个工人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院墙给弄好了。
陈明月结算了工钱,看着院墙上插着密密麻麻的锋利瓷片,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下子看别人还怎么爬她家的墙头!
接下来的几日,除了偶尔去看一下那几个伤患的伤口有没有恶化,陈明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抄写。
写累了就带着孩子做做粉笔和黑板,先存点货。
而外面,关于来福客栈发生的打杀案,被镇上村民们整日议论,闹得人心慌慌,街上的小贩和行人都少了许多。
直到白鹿书院即将举行交流会,部分其它学院的夫子提前到来,镇上的小摊贩和行人才又多了起来。
因为有衙门的介入,原本不想来的也得来。
几乎整个合陵郡大大小小的书院、学堂和私塾都派了三、四个夫子前来学习。
太古镇一时变得很是热闹,镇上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身穿长袍的夫子带着小童闲逛,欣赏太古镇的风土人情。
“夫人,外面有两个老先生找您,说是要买一批黑板和粉笔。他们在院外等着,奴婢没敢让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