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看着一脸着急的张兴民。
把刘弗陵的话一五一十的和他复述了一遍。
“什么!”
张兴民在听完张伟的话后,整个人都不淡定了。
他从坐位之上站了起来,满脸担忧的看着张伟。
“兄长,要不咱们再想想办法?”
“连大司马都没办法解决的事情,咱们又有什么能力解决?”
“要是我没记错,大司马好像将朝中的七成兵力带去了北方,如今大汉国力空虚,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北方之乱。”
张兴民确实有点慌。
连大司马都没办法对付得了。
他兄长如何能对付得了这件事情?
又如何平定北方之乱?
这不是瞎搞吗?
“不行!”
张兴民越想越觉得不行。
他冲着张伟说道:“兄长,小弟这就去皇城一趟,和陛下说清楚,这是我们张家解决不了。”
“站住!”
自从张伟成为张家的掌舵者之后。
张兴民直接放飞自我。
整个人都变得跳脱了很多。
做事情也毫无章法,横行无忌。
完全没有之前的沉稳冷静。
现在,陛下都已经下发了诏令,这家伙竟然还想去皇城,和陛下讨说法,这不等于违抗指令吗?
现在抗令。
那可是要命的存在。
这不是扯吗?
张兴民迈出去的腿瞬间僵硬在了原地。
他扭头,有些不解的看着张伟。
“兄长,您是有什么吩咐吗?”
张兴民担忧的看着张伟。
张伟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密的人。
当然,除了他的儿子。
可他的那些儿子,都在张伟的庇护之下成长的很好。
这些人现在已经开始步入学堂。
甚至有人进入太学之中。
总之,这些人都被张伟派来的人教养的很好。
所有人都进退有礼。
且个个都已经有了国之栋梁的雏形。
这些都是张伟的功劳。
张伟甚至在他们的祖地之中,建立了一家属于他们张家独立的书院。
凡是张家的人。
凡是张家的族人。
只要有后辈者,都可入学堂读书。
甚至男女不限。
但凡是张家的人,只要姓张,这可以免费入学。
当然,当他们的学问达到一定水平后,还是要去官学读书的。
毕竟,官学和太学可都是武帝手建立的,而且是最好的捷径之一。
只要进入太学。
然后再做出一些有利于民的事。
让自己的名声大一些,便有可能被当地官员举荐,然后直接平步青云,入朝为官。
因此,张伟很早之前就已经下了命令。
但凡是张家的人。
但凡是上了张家族谱的人。
只要是有后人,无论男女,皆得入学读书。
这是对当下之人的一种恩赐。
也是对张家的人的一种恩赐。
当张家的人得知张伟这一决定之后,自然喜不自胜,然后马不停蹄的将自己家族的后辈送入到族学之中。
不仅如此。
在距离张家族学不远的城镇。
甚至是郡县。
但凡有才能者。
都可前来免费就读。
不过,只要加入张家族学的人,都必须和张家的人绑在一起。
可能是碍于这个设定。
除了寒门之人以外,其他人根本不屑进入张家族学,毕竟,他们还是以入太学为荣。
张兴民见张伟将张家发展的这么好,自然也停下了想要和张伟争夺的心思。
张伟这些年在朝堂之上。
也替自己打点了很多。
甚至帮他断了很多次后路。
要不是张伟在朝堂之上,以他这办事的效率和他做事的风格,可能早就已经被人拿捏住了把柄。
因此。
在听说张伟想要带兵北上的时候,张兴民这才如此担忧。
张伟看着张兴民脸上的担忧。
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和张兴民解释道:“你现在入皇城,到陛下面前,你能说什么?”
“陛下都已经把诏令下发了。”
“为兄已经接下了陛下的指令,明日便会前去点兵,后日便立刻启程北上。”
“要是你现在入皇城,在陛下面前,让陛下收回成命,你觉得,陛下会如何对付你,又会如何对张家?”
“可是……”
可是张伟的命也很珍贵。
张伟对张家来说也很重要。
张伟现在就是他们整个家族的定海神针。
要是张伟出什么问题,张家将会后继无人?
甚至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正是因为如此,张兴民才会如此担忧。
甚至不想让张伟去往北方。
“兄长,您真的已经决定了吗?”
张兴民见张伟心意已决,幽幽的问了一句。
“可您要是去了北方,张家的事情又该谁来处理?难道要让小弟来处理这些琐事吗?”
张兴民开口说道。
因为张家有规定。
一代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家主。
无论是分支还是主脉。
但凡成为家主之人,就必须得肩负起发扬张家的责任。
而且还得执行上任家主留下来的指令。
不能有任何分差。
这是一个很大的责任。
他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为张家的掌舵者。
所以把自己逼得很狠。
还让自己变得沉稳冷静。
让自己看起来就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可当他发现自己的兄长比他还要厉害的时候,他果断放弃了手中的权力。
有人在前面给他顶着,他完全可以放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将张家交托到张伟手中之后,他直接进入大司农。
如今。
他不仅是辅政大臣。
还兼任大司农一职。
同时是辅政大臣,又是九卿之一的很是少见。
哪怕是张伟,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后,他那光禄勋的位置已经让了出去。
至少没有在阻碍别人前进的路。
张伟现在要是离开京都。
那张家的事情又该如何处理?
总不能让他暂时当张家的掌舵者吧。
张家既然要成为千年世家,秘密自然相当不少。
他要是临时成为张家的东家,那事情可就大发了。
等张伟回来之后,万一有人投靠自己赢,甚至想要挑拨他们两兄弟的关系,他又该如何应对?
在财权面前。
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抵御诱惑。
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守本心。
“无妨。”
张伟明白张兴民的忧虑。
他也知道张家的规定。
他带兵北上和掌管张家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
“这边的事情我已经处理妥当。”
“张家的事情我已经安排人前去处理,且各个地方都已平定,不会有任何乱子发生。”
“你只需要在京都替我稳住局势,别让人贸然行动,盯紧丞相和御史大夫。”
“还有就是前任丞相的后裔。”
“公孙贺的族人虽然被剿灭的差不多了,可还是有存活之人。”
“要是你闲的无事,可以帮我找找这些人,一旦发现他们的踪迹,立刻将其斩杀,绝对不能留下一人。”
张兴民被张伟的血腥手段震惊到了。
要让公孙贺的族人一个不留。
这是不是有些太狠了?
现下,有不少人迫于朝廷压力,早已经给他们留了后手。
他们可能早知道自己会走上不归之路。
所以在京都之外给他们置办了宅院。
甚至还有些藏匿在京城之中。
他们分明已经有家室,但却不安于室,在外面还有外室。
这些人为他们生儿育女。
也是他们血脉的延续。
他们把这些人保护的很好。
就是了有朝一日,发生重大事情之时,可以延续他们的血脉,不至于让他们自己这一脉血脉断绝。
公孙贺乃是上任丞相。
且是皇后连襟。
本就和皇族沾亲带故。
武帝虽然对公孙贺很是痛恨,但也只是抄灭了其三族而已。
自然还有不少人存活于世。
可张伟现在竟然让他斩草除根,只有发现公孙贺的后人,立刻将其诛杀,一个不留。
张兴民权衡了一下利弊。
也知道张伟在担忧什么。
他想了一会儿,冲着张伟重重的点了点头。
“喏!”
张伟见张兴民点头之后,从旁边的一个木匣子里拿出了一块令牌,郑重的放到张兴民的手中。
“这是为兄的一块令牌,可以号令三百甲卫。”
“他们都是父亲遗留下来的东西之一,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
“可一旦使用,就必须抹除所有痕迹,不能让外人发觉,懂吗?”
张兴民看着手中的月牙令牌。
然后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更知道这件事情涉及会有多广。
张伟既然已经把这件事情交给他,那他只能将这件事情做稳妥一些。
绝对不能让兄长牵扯到这件事情之中。
“为兄把这件事情交给你,自然是放心的!”
“为兄这段时间将不会在京都之中,望自珍重!”
张伟和张兴民说了很多。
直到月上中天之后。
张伟这才让身边的人把张兴民送了出去。
当张兴民离开之后,张伟冲着阴暗的房间里说道:“帮着张兴民一点。”
“一旦发现什么线索,立刻将其斩断,别给别人留下把柄,更不要让公孙贺的人发现。”
“还有,属国那边烈监管的严一些,一旦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
“至于宗亲,把人盯着就行,不用跟得太近,别乱了他们的事情。”
“喏!”
张伟的话音落下。
房间中响起了一道闷声之声。
这些资源在他没有成为张家家主之前,他是从未动用过的。
在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家主之后,他才把这些力量全部都给调动了起来,让他们游走于京都之中。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
可这些人都是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
他们不会消失,只会藏匿于人群之中。
且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他们都是平凡至极的普通人。
不会有任何人怀疑他们的身份。
也不会有任何人从他们身上察觉到自己的踪迹。
用这些人张伟自然是放心的。
等这些人全部都消失之后,张伟这才从案几之上站了起来,然后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看着天上的明月,陷入沉思。
北方的事情比他想象中的要严峻很多。
乌桓现在已经加入对抗大汉的行列之中。
而且这个部族和匈奴本来就是有仇的。
对方的单于还是被匈奴之人斩杀。
连他们的部落之地都已经被匈奴占领。
匈奴落马之后,这些人直接臣服于大汉,甚至向大汉俯首称臣,每年都会向大汉上供大量的牛羊和兽皮。
可随着匈奴的重新复起。
这些人好像又看到了战乱的影子。
他们这些部族。
要是不发生战乱,他们不可能改变局势。
甚至要一直臣服于大汉的阴影之下。
可这些人都是能征善战之辈。
他们不可能永久的屈居人下。
一旦让他们找到机会,他们肯定会反抗大汉,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匈奴入侵大汉,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只要他们抓住时机,他们确实可以做到他们想做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些人还挺有头脑的。
张伟想了一下乌桓和匈奴之间的关系,眼中浮现出一丝不一样的色彩。
然后又想了一下楼兰国现在的国君。
楼兰国国君叫安归。
这人曾经在匈奴当过质子。
因为楼兰国的国力确实不是特别强悍,且人口特别稀少。
在臣服于大汉的同时,他们还得臣服于匈奴。
他们不仅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大汉为质,而且还将另外的一个儿子送到了匈奴当质子。
直到匈奴被大汉打败之后。
安归才能回到楼兰国。
可能他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此。
平安归来。
此人成为楼兰国国君之后,行事也十分的荒诞,而且听信了匈奴的挑拨之言,对大汉怀恨在心。
不仅对大汉毫无敬意,且斩杀了大汉派往楼兰国的使臣,无疑是在挑衅大汉的权威。
大司马这次北上,除了要应付匈奴的事情,还有便是对付乌桓和楼兰国。
乌桓和楼兰国倒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对付匈奴。
匈奴才是大汉要正儿八经要应对强大对手。
匈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再次强盛起来。
而且还能联合楼兰国和乌桓,同时对大汉发起攻击。
且不说乌桓和匈奴的关系,就凭他们以往的经历,乌桓也不能在这个时候答应和匈奴合作。
张伟现在还在想,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要是乌桓即将面临一个比匈奴更为强大的敌人,他们自然会选择和匈奴合作。
唯一能对乌桓产生威胁的就只有匈奴和大汉。
可他现在既然已经同意与同匈奴合作,想必,给他们带来压力的自然是大汉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