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看着跪在地上的虞庆则,他并不为之所动,而是猛地站了起来,“朕问你们,着大隋的天下,是你们门下三省做主,还是朕来做主?”
这一刻,四贵心中方才有些明悟,圣上为什么发火,还不是因为刚刚虞庆则的话,有了一些逼宫的嫌疑?
虞庆则再次额头叩地,“回圣上的话,着大隋的天下,当然是要圣上来做主的,臣等如何能做的了主,请圣上息怒,臣等绝对不敢冒犯圣上的天威。”
“哼。”杨广冷哼一声,四贵顿时感觉如堕冰窖一般,浑身上下都在止不住地颤抖。
圣上终究是圣上,无论他们的势力有多大,只要圣上一句话,他们就能立刻土崩瓦解。
这一刻,文武百官无不佩服隋文帝,当初就是因为隋文帝的一系列改革,才让大隋不再可能出现前朝那种局面,也让大隋不可能再出现一个祸乱朝纲的董卓,更让大隋不再可能出现有人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出来。
现在四贵朝堂势大,文官大半出其门下,哪怕之前宇文化及提拔的官员,大半也倒向其门下,但是只要圣上一句话,自然有看不顺眼的人出来搞死他们,就好像是之前的宇文化及一样,他根本就反抗不得。
圣上的话,那就是圣旨,有了圣旨,一切都可以是名正言顺的,你敢反抗,那就是造反,天下人人共诛之。
所以大隋时期,君永远是高高在上的,不管你是门下宰相,还是大军大帅,又或者是暗中势力滔天,但是在君的眼中,你永远都只是一个臣子,君要你死,你就不得不死。
这时候,杨广已经走下了大殿的台阶,一步一步地朝着文武百官走了过去,杨广每一步的迈出,落在地上的时候,都犹如是泰山压顶一般的沉重,重重地落在了他们的心窝子上,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有些难以喘息。
杨广目光环视着每一个大臣,“朕问你们,在你们这些文臣当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去过战场的?你们一个个举个孝廉就入了仕途,自以为自己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但是如果朕真的把你们放在战场上面,你们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从容应对?”
“周法尚,年过五旬,十几岁就从军,浴血奋战近四十年,无时不刻不在和敌人对战,他自从追随先帝以来,大小功劳,数不胜数,可今天就仅仅是差点儿败了,就要因为你们门下三省的一句话就被罢免?”
“你们是想要朕当一个昏君,你们全部都当第二个宇文化及是吗?你们说什么斟酌再三,可是你们知不知道,就因为你们刚刚的话,可以让多少大隋的勇士们寒心?你们要让朕,如何对待那些在外面拼死拼活的将士们?”
因为虞庆则的开头,四贵等人全部都是大汗淋漓,后背都早已经被冷汗给渗透了衣衫朝服了,门下宰相高颎,看了看军方的人,发现他们全部都低着头,没有一个人有说话的打算。
高颎心中暗骂,这些家伙,就想着摘桃子,真出了事情,就直接撂挑子了,这些家伙一个个嘴上答应的好好的,一起弹劾周法尚,无非就是看中了周法尚的几十万大军,现在眼瞅着事态不能掌控了,直接就置身事外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宰相高颎,此时也不得不亲自开口了,“圣上所言,臣等不敢,臣等万死也不敢啊。”
杨广扫视了四贵一眼,冷冷一笑,“不敢?朕看你们没有什么不敢的。”
这句话倒也是杨广是心里话,四贵,太尉杨素等人,在历史中几乎都是死于造反的,在十年之后,放眼整个朝廷,真正还忠心大隋的,也唯有靠山王一人而已。
“你们文臣武将勾结,想要结党营私,想要强大自己的势力,你们真的就当朕是个小娃儿吗?你以为朕看不出你们的心思吗?”
杨广越说越气,又看向武将,“那奏章上的联名,也有你们的名字吧?现在你们一个个装聋作哑,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是看重那二十万将士吗?”
“一个统帅没有了,在你们眼里看来,无非就是一件小事情,到时候大可由你们的人再安插进去就是了。”杨广说完后,看着靠山王,“让你下边的太保,去镇守辽西走廊,统兵二十万,好威风啊,哈?”
杨林这可就是无妄之灾了,他听到杨广说了个太保二字,立刻就跪在了地上,只是心中疑惑不已,这个事情,他根本就没有参与啊,他都已经成王了,他要去镇守燕郡作甚?
杨广刚刚的话,无非就是试探一下靠山王这位皇叔罢了,而且真要骂人,他也只能拿靠山王这个真正的忠臣来骂,反正都是自家人,说他两句他也不会放在心里。
杨林跪下之后,杨广又看向四贵,他从始至终都没有看太尉杨素一眼,“你们安插你们的人,是一件小事,但是天下人却会怎么看待朝廷?他们难道就不会议论,说朕是非不分吗?他们难道就不会讥讽朕,说朕任人唯亲吗?”
“天下人一定会在背后骂朕,说朕屠害忠良,说你们满朝文武,都是佞臣,都是奸贼。”
杨广最后的话,几乎是吼出来的,这一下可没有人敢再站着了,整个大兴殿中,也就只有杨广一个人是站着的。
除了靠山王杨林,还有一些莫名其妙之外,其余官员脸色皆是大变,尤其是答应四贵和他们一起联名上奏的官员,比如杨素,他们现在可就生怕杨广说了这么多之后,拿人立威,杀鸡儆猴,把那立威的引子落在自己的身上。
宇文化及都直接杀了的圣上,百官没有人会怀疑圣上不会杀自己,毕竟帝王一怒,血流千里,伏尸百万,身为臣子,又岂能不怕?
至于尚书兵曹郎斛斯政,他并没有来上朝,一来兵部掌柜天下大小战事准备,事务繁多,二来兵部真要有重要事情,也不适合在朝堂之上公然说出来,就好像礼部官员一样,一般上朝也是从头到尾不发一言。
三则是斛斯政本人,曾经和隋文帝请示过,得到隋文帝准予,不用每日上朝,如今的杨广,也并没有明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