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七想了想道:“假若你任善济所账房,那必须每天来善济所应卯,不能三天两头请假。你能做到吗?”
“我能”。
田林容回答得很快。
“我想来善济所工作一事已征得父母同意,只要你答应聘请我,他们不会反对。”
见田林容如此说,阿七叫了林安华过来。
“这位田姑娘是户部田尚书的女儿,她想到善济所工作,你看账房的事情能不能交给她负责?”
林安华正为着账房的那些数字头疼,见有人肯接手,忙不迭道:“田姑娘请随我来。”
半个时辰后,林安华喜滋滋地告诉阿七:
“表嫂,田姑娘的计数真的很厉害,我半天没算好的帐她噼里啪啦算盘一拨就算好了。如今她正在帐房整理。”
那就好!
阿七道:“那以后帐房的事情就都交给田姑娘。俞所长说让你和他一起去考核医馆,并且定下医疗计划。”
林安华应了。
阿七说的医疗计划是针对北地没钱看病治疗的贫苦百姓,可以到善济所指定的医馆医治,百姓无需付医药费,医馆凭着善济所核定的治疗方案到善济所领取银子。
这样一来,没有哪家医馆不想接这
样的业务,但阿七她们商量了,不能随便定下医馆,要定下那些既有实力、口碑又好的医馆。
而且定下的这些医馆也不是永久制的,一年一度考查审核,如果发现医馆作蔽或者胡乱用药,就取消医馆资格。
林安华拿出一份清单给阿七。
“这是你让我统计的人员名单,我先统计出来了一部分。”
阿七接过清单。
“正好,我明天就和蓝之安开始走访。”
……
蓝之安看着眼前不算小的半新宅院,怀疑地问阿七:“林安华的这个资料准确吗?”
蓝之安说的资料是林安华去各里正那里要来的贫困人口清单,阿七和蓝之安就是根据这份名单在进行实地考察。
阿七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资料,上面写的地址确实是这里。
名单上的人叫张阿嫂,她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病弱婆婆,还有一个残疾的老公和一个十三岁的儿子。
“敲门吧”。
蓝之安上前敲了门。
等了一会儿后,一个下人模样的人过来开门,看到蓝之安狐疑地问道:“你们找谁?”
阿七上前两步,“请问一下张阿嫂是住在这里吗?”
下人上上下下打量了阿七好一会儿,
才吞吞吐吐问道:“你们是谁?”
阿七将“善济所”的腰牌给下人看。
“我们是善济所的人,听里正说张阿嫂家里非常困难,我们就过来看看,看能否帮上她点忙?”
下人接过善济所的腰牌反复看了两下,“善济所?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个地方?”
“善济所是才成立不久的机构,是萧世子一力承办的。目的就是帮助救济北地贫困的百姓,让大家不至于过不下日子。”
听阿七这样解释,下人才道:“你们稍等,我将张阿嫂叫出来。”
阿七接过下人递回的腰牌,“大哥,你等会,我有些事情想问你。”
下人又提高了警惕,“问什么?”
“大哥,我就是想了解一下这个张阿嫂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是不是真的如里正所说那样艰难?”
听阿七问的是这个,下人放松警惕。
“这个张阿嫂是真的命苦……”
通过下人的描述,阿七知道了这个张阿嫂的情况。
张阿嫂的夫家原本也算中产之家,可是张阿嫂才嫁给她丈夫三年,她丈夫就因为意外瘫痪了。
她婆婆得知情况急火攻心病倒了,这一病之后身体便一直弱不禁风,
三天两头大病小病不断。
那个时候,张阿嫂的儿子才一岁多。
张阿嫂既要照顾襁褓中的儿子,又要照顾瘫痪的丈夫,还要照顾时不时病倒的婆婆,人差点崩溃。
幸好张阿嫂很坚强,就这样咬着牙挺过了十二年。
可是婆婆和丈夫治病都需要钱,儿子长大也需要钱。十二年下来,家里早已变得一贫如洗。
祖屋卖掉了,钱也没了。
现在这栋宅院是张阿嫂丈夫的姐姐家。自从张阿嫂家的祖屋卖掉后,丈夫姐姐便在侧院单独辟了两间房,将张阿嫂一家子接了过来。
阿七听完全后问道:“那如今张阿嫂她们一家怎么生活?”
下人道:
“还能怎么办?靠着我家主人接济呗。可是我家主人也不是那富有的人家,自家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也不可能事事都关照着。”
阿七大约明白了。
张阿嫂一家饿是饿不死,但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延医问药。
“大哥,要不你问一下你家主人,看我们能否见见他们?”
下人迟疑了一会道:“那你们稍等,我进去问问。”
下人进去后,蓝之安感叹道:“没想到天下还真是有如此不容易之人!
”
阿七道:“那是你见识还不够,张阿嫂她们只是艰难些,好歹还都活着。有些人想活着都做不到。”
阿七说这话时语气平淡,但蓝之安却从中听出了深切的悲痛与无奈。
一会儿后,下人出来了。
“主人请你们进去。”
阿七她们见的是这家的女主人,也就是张阿嫂的大姑子严氏。
严氏看上去不是一个刻薄的人。
阿七将来意说了。
严氏叹道:
“要说你们还真是来对了。
严三福是我嫡亲弟弟,说起来不是外人,条件允许的话我养着他们也无妨。可是不瞒你们,自从我接了弟弟一家过来后,我家官人就没给我个好脸色看。
不过这也不能怪我家官人,他赚点钱也不容易。”
严氏的丈夫是一家店铺的掌柜,为人勤勉,好不容易积累下来了一些家财。
可是自从接了严三福一家过来后,严三福母亲三天两头就要请大夫,严三福也要定期吃药。严氏家不仅没再存下来一文钱,倒把以前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
“原本我已打算从现在开始只供他们一天三餐,至于生病,只能听天由命。既然你们来了,还请救济我弟弟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