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休辞听着,先是怔了一下,随即嘴角翘了翘,见他们都看过来,自证清白道。
"这可不关我的事情,我可没有瞎说话,都是市井的无稽之谈。"
"傅休辞,你说这话,不心虚?池大公子前脚离开你的府邸,后脚就传出你们二人的谣言,你说,和你没有关系?"
温言柒却是不信,看向他说,"你去问问池大公子,你看他信不信?都吓得池大公子赶紧定亲了。"
"哦?池大公子已经定亲了?"
安清夜本还打趣几句的,但听着这话,还顿了一下,看向温言柒说,"是哪家的小姐?我记得,前段时间,还听说,南安侯府的世子和池大公子吃酒,提了他的表妹。"
"哦,就是郑刺史府的小姐,这南安侯的妹妹,不就是刺史夫人。作为刺史府的嫡次女,虽然身份稍稍低了些,但人家小姑娘娇滴滴的,娶了也不错。"
傅休辞听着,还轻轻拧眉,好奇问,"娇滴滴的?安宜公是见过郑小姐?"
"瞧过一回。"
安清夜想起那天和他马车相撞的郑娇娇,一见到是他的马车,当即吓得腿软,都跪在他的脚下了。
一想到那个画面,他不禁觉得好笑。
不过也正常,满大京,就没有不怕他的大家闺秀。
但也没有吓得跪倒在他脚下的姑娘,还扭到了脚,都站不起来。
一抬头就泪流满面,让他别杀她。
他也没有那么爱杀人吧?
瞧瞧这流言蜚语,都传成什么样子。
不过
"现如今郑家需要低调,处境不太好,不算是结亲的好人家,即便她是南安侯府的表小姐。"
话落,就问温言柒,"池大公子,娶的是哪家的小姐?"
"永安长公主的长女,流萤郡主。",温言柒看向他们说,"永安长公主虽然不及大长公主手握的权力大,但夫家却也是簪缨世家的王家,这门亲,结得也是很好。"
傅休辞是知道的,永安长公主不及大长公主贪权,但地位不比大长公主差多少,夫家也是清流世家,王家可是尽出忠臣,也是功臣。
池沐宸娶流萤郡主,这门亲,确实结得极好。
起码,池家全族都要忌惮池沐宸,他若真想争夺池家的家主一位,池家上下支持的人,不会少。
"哎,最近怎么这么多人都要成亲。"
安清夜唉声叹气,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喝了一口,感叹道,"连陛
下都要纳妃了。"
"什么!!"
傅休辞和温言柒皆是大惊,"陛下要纳妃,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是啊,陛下登基这么久,一直没有纳妃的心思,怎么忽然要纳妃了?"
见他们惊讶,安清夜也是皱眉,后又说,"陛下今年也有二十七岁了,也是到年纪纳妃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太过突然了,而且这么一纳妃,朝堂的局面也要变一变了。"
温言柒拧眉,他可是在内阁的,竟然不知道陛下要纳妃,就看向安清夜问,"这个消息是从哪里传来的?陛下和你说的?"
"是我姑母传来的消息,宫里还未传出来。"
安清夜就和他们说,"听说昨天摄政王已经给出了一个名单,随后大长公主也进宫,今天一早,陛下就让姑母选她喜欢的大家闺秀。"
"陛下虽然没有多说,但姑母也知道,陛下这是要选妃了。"
傅休辞听着,心惊不已,虽然陛下早过娶妻的年纪,但陛下这些年把心思都放在朝政上,不近女色。
后宫就太后娘娘,清净得很,这一选妃,往后的事情,就难说了。
"陛下选妃,也算不上坏事,总要有子嗣的。"
温言柒想了想,就说,"陛下虽然还算年轻,但身为帝王,若是一个子嗣都没有,也难安朝政。"
"这次选妃,不少人家都会动心思,你们两家呢?"
安清夜看向他们,"我们安家,就我们兄弟二人,温家不是有适龄的小姐,傅家也有吧?"
"我们温家不行,堂伯父他们不会把女儿送进宫里。"
温言柒摇头,"你们也知道,我们温家不纳妾,子嗣不多,长辈又怎么会舍得把女儿送进宫里。"
"傅家呢?",安清夜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你那个亲妹妹,之前不是还让你送进宫?"
傅休辞的面色不好,傅嘉吟一直打着进宫的心思,但他并未同意。
"你不同意也没有用,摄政王给出的名单里,就有她。"
安清夜见他惊讶,就说,"我姑母说的,而且,她的名字就排在第三位,第一位若是拒绝了,但第三位,陛下就难以拒绝,摄政王这是非要把她送进宫了。"
话落,便问,"你的母亲,为什么能和摄政王合谋?"
傅休辞听着,面容不太好,见他们都看过来,就说。
"摄政王夫人的娘家侄女,之前来过邯城,在月心楼学过
刺绣,这是母亲和摄政王唯一有的牵连。"
"傅大夫人真是不简单,竟然在那时,就和摄政王有了联系,那这些年,也不知道他们合谋了哪些事情,这对于你们傅家而言,并不是好事。"
安清夜拧了拧眉,就看向傅休辞说,"陛下若是纳妃,你这个妹妹必然进宫,而且有摄政王在,她必然能封妃,能被摄政王选中,她必然也聪慧,那在宫里,可不会生存不下去,你要小心。"
听着三个必要。
傅休辞揉了揉眉心,也不可否认,傅嘉吟确实很聪明,且恨他。
如果有朝一日,她能手握权力,必然杀他。
不过,母亲这是想做什么,一个女儿有齐王子嗣,一个女儿要进宫,就不怕事情败露,傅嘉吟惨死宫中?
还是说,他们有什么后招?
"陛下都要选妃了,虽然你们两家不出几位小姐,但这宫里总要有我们的人。"
安清夜想了想,还是和他们压低声音说,"我们谁也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沉迷女色,而且这后宫妃子多了,必然影响朝政。"
"姑母虽然是太后,但这有了妃嫔,这后宫之权,也要让出去。我们得推荐一位聪慧的女子进宫,相助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