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桥说完鲁国,春秋众人咂摸咂摸,发现还真就跟他说的一样,这鲁国外交官是不说人话啊,角度一个比一个刁钻。
至于宋国嘛大家选择性忽略了,作为商人后裔,宋国已经很努力了,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在背后偷偷笑就好,毕竟up说得对,宋国可是春秋各国的开心果,真把人家逼急了,以后就没乐子看了。
别说听后人评价他们,还真挺有意思,看这进度条,除了郑国和鲁国,应该还有一个国家,谁会是这第三人呢。
无桥很快给出了答案:“第三个,晋国的外交家都是人上人,春秋主旋律晋楚争霸嘛。
那我们后世的学者们,也给春秋时期各国比较有作为的君主,编了一个组合,就是春秋五霸。
但是根据人选标准的不同,春秋五霸的人选和排列也出现了多个版本,比如越王勾践的争议之类的。
而在《鲒埼亭集外编》这本书中,作者全祖望则把除齐桓公外的四个位置全留给了晋国君主。
那虽说这种排列组合有待商榷,但他起码说明了一件事,就是晋国的强大不是强于意识,而是一直都很强。
晋楚两国百年争霸,中间一共发生了大小战役十三次,这其中晋国是十一胜两负,大战三胜一负,小战九胜一负。
而晋国在疯狂拷打楚国的同时。也不忘抽空和西面的秦国玩玩打地鼠的游戏,可以说是春秋若无我晋国,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然而如此强大的晋国,却最终没有能够成为一统天下的那个,这是因为他内部出现了问题。”
韩老师总算抓住了视频的气口,他都无奈了,但还是决定该干的活还得干,他问学生:“这你们总算知道是什么典故了吧?”
有个纨绔看他这样也怪不忍心的,他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然后不太确定地回答道:“三三家分晋?”
韩愈疲惫的眼睛里突然就有光了,他一拍戒尺,那声音听得学生们打了个冷颤,韩老师却恍若不觉。
他对着方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夸赞道:“对!就是三家分晋!杜同学,你真是一点就透啊!”
被叫做杜同学的学生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他对这个典故印象如此深刻,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他阿翁前两天给他讲课的时候就讲到春秋,阿翁提了一嘴,他没记住,晚上阿翁又考,他自然答不上来,然后就被请家法了。
到现在他还觉得屁股隐隐作痛,韩老师一提。他可不就想起来了吗,被夸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给屁股个安慰。
其他纨绔:
说好的大家一起抵制韩愈呢!
其实这些常识性问题他们倒也不至于不懂,只不过韩愈上课太严苛,一群纨绔哪受过这气,于是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他们约定好上课只管阿巴阿巴,反正他们家里不是有个尚书爷爷就是有个将军父亲,不用非做什么学问。
国子监不过就是给他们提供个消遣无聊时间的地方,让他们不至于无所事事到处折腾,给朝廷添麻烦。
不想上课,直接让尚书爷爷或者将军爸爸给请个假就完事,下了课就直奔平康坊喝喝小酒,听听小曲。
白居易不都写了吗:“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么枯燥无味。
等混到年龄,自然有家里人给他们铺路,有祖上恩荫,他们大都不愁出仕,自然有恃无恐。
但是今天,他们竟然被同窗背刺了!
纨绔们对方才回答问题的杜同学怒目而视,杜同学假装看不见,满脑子都是韩老师夸他了诶!
他正要回答韩愈的第二个问题,忽然听耳边传来一声:“韩老师,我知道,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韩愈:“不错不错,秦同学也是天资聪颖,孺子可教啊。”
杜同学:???
杜同学觉得天都塌了,不是老师,你怎么能夸他?!明明是我先答的,韩赵魏啊!我知道啊!
杜同学一抬眼,还瞥见同窗给他递来个威胁的眼神。
杜同学:
韩愈笑而不语,只要有一个人开始破冰,那后面的事情就容易了,不过后世老师给的鼓励教育法还真挺有用哈。
韩老师摩拳擦掌,小崽子们,教不好你们我就不叫韩愈,他就看不得有人不认真学习!
这边韩老师正在整顿学堂风气,那边无桥继续说三家分晋。
无桥又拿出了一张图,然后对观众们介绍到:“这张是晋国后期内部势力的分布图。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国家代表的进公室,他的领地已经被压缩到了一个相当小的范围,而剩下的领土则全被晋国六卿以犬牙交错的形式给瓜分完了。
如果说楚国是在南方演三国演义的话,那晋国的内部,就是一部神圣罗马帝国衰亡史了。
更准确地来说,晋国到后期,它的军君卿关系,有点类似于京都天皇与幕府将军的结构了。
这也就是说,从这六家出来的每一任执政卿,也都可以说成是,整个晋国的实际掌权人了。
因此当这些执政卿作为外交官使节召开会盟或者出访他国时,往往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奉承与赞美之词。
比如在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那场痛骂楚国是狗的宴会中,鲁国代表叔孙豹就为晋国执政卿赵武赋了《召南·鹊巢》这首诗。
这首诗本来是一首描述女子出嫁场景的诗,但却创造出了鸠占鹊巢这个成语。
那叔孙豹难道是吃了豹子胆,敢用这首诗讽刺赵武吗?”
白居易正在欣赏元稹的新作,闻言笑着问他:“微之以为如何?”
元稹也对自己的新作颇为满意,听到白居易问话,头都不回:“自然是鸠占鹊巢古意与今意不同。”
所以后人才会想当然地认为,鸠占鹊巢用在这里不合适,看来接下来,这位阿婆主便要说起这一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