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地道里传来一阵脚步声,青儿和紫儿立即跳下床。从地上拿起宝剑,紧贴在地道入口的两侧。
由远而近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响着,钱鸣多笑了笑,“穿上衣服吧,来的是秀儿。”
“殿下。”秀儿在离入口几米的地方轻声说道:“我是秀儿,冉儿姐姐叫我来的。”
钱鸣多朝青儿示意了一下。
“进来吧。”青儿说道。
“秀儿参见殿下。”秀儿将手中的食盒交给紫儿,低头跪拜。
钱鸣多穿上件宽大的纱袍,问道:“外面有何消息。”
“郭老大传回消息,说是有几波人在探听殿下的去向。有二皇子殿下和三皇子殿下的人,还有还有墨衣楼的人都在打探。”秀儿将一封信笺交给钱鸣多。“这是冉儿姐姐让交给殿下的。”
——行宫有传旨的人,今日午后到京。
“我知道了。”钱鸣多指了指食盒“怎么跟厨房说的?”
“这是冉儿姐姐亲自做的,就在殿下的书斋里。没有人知道的。”秀儿说道。
“冉儿这是把我的书斋变成厨房了。”钱鸣多笑着说,“那么清雅的地方,现在满是烟火气了。”
“回去和冉儿说,这几天先不要送饭了。青儿准备了不少的熟食,够吃几天了。不要在这些细节上让人看出端倪。”
秀儿撅起小嘴,“冉儿姐姐说了,知道青儿姐姐准备了熟食,但是冉儿姐姐担心天热,熟食易坏。怕殿下吃坏了肚子。”
“那就隔一天送一次吧。”钱鸣多微微地摆了摆手:“去吧,不要久留。回去告诉你冉儿姐姐。午后得知所传何旨,重要的就来,不重要的就无需过来了。”
钱鸣多又看了看陆冉写的字条,陷入沉思中
“紫儿,你去气口瞭望一下。”青儿走下木梯,跪到床上,为正坐在床沿沉思的钱鸣多按摩头部。“殿下,已经为时了。”
钱鸣多缓缓地睁开双眼,点了点头。青儿丰满的胸部紧贴在他的后背,随着她的按摩动作,一下一下地顶着钱鸣多。
他拉住青儿的手,放在嘴边轻柔地吻了一下。
“殿下!”紫儿在屋顶轻声的呼唤,“有一群人冲进咱们府中,看穿着像是宫里的人。”
钱鸣多一愣,“紫儿继续瞭望,青儿去书斋下面探听动静。记住,不管上面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不要上去。”
昏暗的房间里只剩下钱鸣多一个人,他焦急的来回踱着步。几次想冲到书斋下面去亲自听一听上面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又忍住。
他知道,现在不能慌乱,现在最需要他沉下心来。耐心的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着,而钱鸣多则在床上盘腿打坐着。他要用意念强压住慌乱的心情。
“殿下。”紫儿的声音传来,“那群人离开了。”
“他们带走什么人没有?”钱鸣多急切地问道。
“没有。”紫儿答道。
“再去看一会儿。”
地道传来脚步声,钱鸣多的心突突乱跳。
“殿下。”青儿说道:“书斋里有四处翻动的声音,但是没多久就没有声音了。”
钱鸣多缓缓地点了点头,“我和冉儿商量好了,如遇到这种情况。她知道该怎么做!”
午夜,当钱鸣多走出地道的时候,早已等候多时的陆冉一下子扑进他的怀里。
“殿下。”陆冉紧紧的搂住钱鸣多。
他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后背,“冉儿,说吧。”
“皇上下旨要拘捕殿下,罪名是勾结掌兵之武将。当发现殿下不在府内,便让随行的京畿衙门的差役四下粘贴殿下的画像。”陆冉有些许的慌乱。
钱鸣多微微点了点头,“从时间上判断,皇姑妈给父皇的奏章应该是在五天前。可她昨日还说准备在父皇回京之后再向父皇陈奏。”
“殿下的判断完全正确。看来就是长公主在设计陷害殿下,她担心殿下拒不承认,所以昨日才会将殿下请过去。”
“是。可我还是想不明白,皇姑妈为何要这样做。”钱鸣多轻叹一下,“难道是她在帮助别的皇子夺位?”
“六殿下已经身陷囹圄,殿下您也被皇上下旨缉拿。成年的四位皇子就剩下二殿下和三殿下了。”陆冉看向钱鸣多。“难道会是他们中的一个吗?”
陆冉猛地想起什么,“对了,今日有消息传来,昨晚长公主府在入夜之后,有一乘软轿进入长公主府。轿子是直接抬进府内,轿中之人并未下轿。”
“此消息从何而来?”钱鸣多不禁问道。
“楚湘。”
“楚湘?”钱鸣多眉头紧皱。“他为何要告知与我,为何要出卖皇姑妈?”
陆冉将一张纸交给钱鸣多,他走到窗边,接着月光,看到纸上只画有一件衣服。那是一条长袍,墨色的长袍。
“墨衣楼?”钱鸣多惊呼。
“殿下,是墨衣楼的人进入长公主府吗?”陆冉问道。
钱鸣多缓缓的点了点头,“可是楚湘会怎么知道是墨衣楼呢?关键他是什么人,为何要出卖皇姑妈?为何要将此消息传递给我?”
钱鸣多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这都是他和陆冉要急于分析出来的。
“殿下,楚湘是否知道墨衣楼,是个未知。也可能是见到一个身穿黑衣的进入长公主府。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他到底是什么人?”
“我们的消息里有没有关于楚湘的资料?”钱鸣多问道。
“楚湘,山西忻州木耳村人。”
“木耳村人?”钱鸣多打断陆冉的话。“那岂不是和貂蝉一个村子的。”
“貂蝉是忻州木耳村人吗?”陆冉好奇的问道。
“是的。钱鸣多长叹一声,“我在哪里住过一段时日。哦,接着说吧!”
陆冉略加思考了一下,“从长公主府建成之日起,即为府内总管。”
“没有了?”钱鸣多拧眉问道。
“没有了。资料上就这么多。”陆冉点了点头。
钱鸣多慢慢的坐到椅子上,“木耳村我听惠妃娘娘说起过,有一年父皇在战场上负伤,曾经在一个农户家里养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