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原混战之际。
北方草原中还有没来得及入主中原的部落暗自发展,渐渐的便成为了强大的柔然部族。
柔然部落在北国慕容氏的弘治年间发展壮大,开始与北国争夺土地与资源。
北国弘治年间,慕容盛强力改革,加强中央权力,出台各项政策。北国国力飞腾直上,直至弘治九年北国大举南侵并在黄河击败南国。
就在北国试图过江一统天下的时候,慕容盛却突然暴毙!北国国政开始混乱,慕容盛长子慕容复在混乱中继位,改元道武。
政局不稳,慕容复不得不接受了南国的议和,开始整理国政,可更北方柔然的强势崛起又成了北国的心腹之患。
于是北国与柔然接连交战。
道武七年,慕容氏一击柔然。
道武十年,慕容氏二击柔然。
转眼时间便来到道武十六年,草原深处,茫茫大漠与青青草原相交的一大片地方,微风吹过,扬起漫天尘土,纷纷扬扬,而透过尘土隐约可见漫无边际的士兵举起手中的长戈与盾牌正在向着北方缓缓行军。
在更往北的地方,在几乎看不见水草的大漠之中,更是有无数挎着弯刀,背着弓箭的骑兵带着牛羊牲畜与女人孩童向着更北的远方遁逃而去。
柔然骑兵们各个面带疲惫,更有甚者携伤带血,大风漫卷着黄沙拍打着柔然人的脸颊,败逃的柔然人势如死水,苦不堪言。
……
而此时的萧氏南国正是永宁十四年。已经十六年没有兴起战火的南国小朝廷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迅速恢复着。
清晨的南国都城建康之中,一片富贵祥和的气象。处处金碧辉煌,处处鸟语花香。
每日的南国朝会照旧在这时候举行。
“陛下,现如今国富民强,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收回祖宗山河,是我等平生的大愿。”
“陛下,国库充盈,可思北伐!”
南国朝堂之上,近两年来言战之声四起,今日仍是一样。
南国皇帝萧雅言高坐龙椅,俯视众臣:“众位爱卿有何良策?”
“臣有一策。”
随着皇帝定睛望去,说话之人头发半白,方脸圆目,浓眉大口,身形纤瘦,此人正是南国吏部尚书王业。
“哦?王大人请讲。”
“太平良久,军士操练有度,可期北伐,然而还需要降下旨意,举国选拔青年才俊,以武相会,最优胜出者可拜为先锋官,其次者也可以论武拜官。这样的话一来可以选拔人才以为朝廷所用,二来可以激励青年英才投身行伍。随后便可以操练一支北伐精兵,一路北上,定能成功!”王业慷慨激昂。
听闻此话,一旁站定的南国大将军苏定边面色沉重,紧蹙着剑眉,右脸上的一道刀疤随着变幻不定的心情而抖动着。
王业的话外之意苏定边入耳便知。
“其他爱卿以为如何?”皇帝笑着问道。
听得出来,皇帝对于这个建议很认可。
“王大人妙计,我等以为可行。”
片刻之后,朝堂之上纷纷附和。
“那就按照此计行之!”皇帝拍板,“退朝。”
“退朝——”
随着监礼官提着嗓子高喊一声,众臣弯腰看着皇帝龙行虎步出了大殿,一众大臣便各自退散而去。
“苏将军!”
苏定边正一脸愁闷的走在出宫的路上,却被一声洪钟般的喊声叫定,苏定边回身。
来人虎面虬髯,剑眉圆目,大鼻大口,目光炯炯,极其雄壮。
“余将军?”
余光磊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苏定边身边,狠狠地拍了拍苏定边的肩膀,“圣上终于又有意北伐,猜猜看,谁来统兵?”
望着余光磊兴致勃勃的样子,苏定边摇摇头,“不好说。”
“苏将军,来日朝会能不能替我美言几句,我也想领兵出战,我不想一辈子就窝在京畿周边做一个太平将军。”
望着余光磊使劲挤眉弄眼的滑稽样子,苏定边不由得心中一乐,但随即冷冰冰说道:“不能!”
说罢苏定边大踏步而去。
望着苏定边的背影不摇不晃,显得十分的坚定,余光磊也没了脾气,“不是,老哥哥一辈子就求你这么一次。”
“那也不行。”
“通融通融。”
“不行就是不行。”
“你也知道你是什么德行,哪儿有临阵冲到第一位的大将军,陛下不让你领兵出征,正是了解你的脾性……”苏定边说道。
“我已经改了……”
“你能改?”
……
余光磊小跑着追着苏定边的步子,二人互相打着哈哈。
另一边,王业刚刚出了宫门,便看到有一个人站在宫门外等候。
此人方脸杏目,皮肤白皙,身姿挺拔,两鬓微白却极其有神。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王业的胞弟王平。
“兄长。”
望着王业出宫,王平早早的便行礼道。
“嗯。”王业朝着王平挥了挥手。
两兄弟并排走在都城的大道之上,从人有所距离的跟在二人身后。
“勇儿最近如何了?”王业突然开口。
“勇儿天降英才,雄姿勃发,最近日习武艺,夜晓兵法。”说到王勇,王平的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着。
“那就好。”王业冷笑着说道,随即环顾一圈,接着说道:“群臣力主北伐,圣上也是按捺不住的想动,但是现在却有令圣上举棋不定的一件事,猜猜看?”
王平轻轻笑了两声,“兄长是指大将军的人选吧!”
“正是。”王业说道:“圣上在你和苏定边二人之间取舍艰难……”
“而这也是兄长提出今日选拔先锋官计策的原因。”王平抢先说道。
王业点了点头,“勇儿天降奇才,一定能脱颖而出,到时候勇儿是先锋官,你就是大将军。”
望着王业一脸坚定的望向自己,王平笑道:“定然不会辜负兄长厚望。”
“到时候你领兵北伐,我统领内政全力支持你,我们王家就能甩开其他几家,独做这南国朝廷的擎天之柱!”
“兄长所言极是!”
……
朝廷的政令如风一般很快便吹到了南国的各个州郡。
久不经战乱的江南太平日久,青年才俊们向往着战场厮杀的快意,望着举国选拔先锋官的榜单公布,身怀绝技的年轻人各个跃跃欲试。
直到这一日,诏令发到距离都城千里之外的滨州,治下各个县镇也相继公布。
与其他地方无二,榜单一经布告,立时引起轩然大波,年轻人们跃跃欲试,踊跃报名。
在众多年轻人之中,一个俊朗的少年抱着双臂微眯着眼睛读着榜文。
此人正是萧遥。
在刘致远的授意下,萧遥接连拒绝镇兵发来的参军征召令,刘致远告诉萧遥要等待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读完榜文,少年的眼神有了一丝天大的变化,从之前的漠不关心变得兴致勃勃,萧遥隐约感到自己厚积薄发等待着的就是这个机会!
随后萧遥脚步轻动便离开了人群,朝着刘家狂奔而去。
而在遥远的都城之中,在靠近宫城的地方腾出了一块空地,而后十几天时间便有一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据说这是国家为了选拔青年武学人才而专门修建的教练场。
教练场中间是方圆几百步的沙场,而四周一圈圈围起来,盖上去,便形成了一座三层高的看台。
其中最顶层处有一片平坦的大看台正对着教练场大门的位置,据说这是专门留给皇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