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一条水泥路
上冬时节,大军终于回成都府。
出去的时候,不足十万兵力。
边打边俘虏,还有临征兵不断。
现在的蜀王,兵力已经有三十万了。
在鲁地与宁地,各放了十万人马,带回十万回了蜀地。
成都府又热闹了起来,附近的流民起义早就被高总兵打了一个稀碎。
府城人民安乐的日子,在蜀军大胜归来后,过得更踏实了。
其他武将们还能休个长假。
袁千总却是落地就就紧锣密鼓的忙了起来。
在成都府附近,考察了小半个月。
才选了一个下风口,且远离民居的荒山,建起了大夏朝第一个水泥坊。
作坊工人是他特意向蜀王要来了一万残疾军人。
这些都是在战场上或多或少留下残疾的兵丁,给大伙谋了一个国企铁饭碗。
这个招工条件一出来,就让蜀王的名望更上了一层楼。
尤其是在基层兵丁心中,他们的王爷是一等一的好。
蜀王回王府与王妃闲聊时,提及黑娃:
“王妃,你是不知道这次水灾有多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满目疮痍啊!如果袁千总的水泥顺利造出来,水泥河堤,咱就能保他数十年不破啊!历朝历代谁能做到这般?”
“巧了,王爷,您说的这人我还真知道,他家媳妇也厉害,在成都府被围那会,可给我们帮大忙了,我娘家那张六石弓,人家都能拉开!”
夏洪棣感慨:“这夫妇俩果真是我蜀地的福星啊,我巴蜀很出人才呢!”
他打算在功劳簿上,给这夫妻俩浓重的记上了一笔。
等到冬月。
试验了上百次,第一批达到袁千总标准的水泥,才总算是出炉了。
知道水泥的需求量不会小。
黑娃在修建水泥坊的时候,一口气修了十个高温炉。
只要最佳比例配置的数据一出来,马上就能实现量产化。
第一批水泥,迅速送到成都府郊区官道上。
由官府组织了数千的农民工(流民),进行了分段式修建。
除了水泥,河沙,还有碎石的需求也很大。
这次洪灾后,大黄江的下游地段,冲来了河沙和鹅卵石无数。
也给大灾之后,带来了一丝商机。
这些以往无人使用,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被源源不断的送至成都府。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一条十公里长,八米宽的水泥路就大功告成。
袁千总建议,在路段的中间用小段木栅栏隔离出来。
来往行人车辆,靠右行驶。
水泥路可以行走那日,蜀王还参加了首行。
王府马车行驶在水泥路上,平缓且快速。
蜀王九岁的世子,老神在在的说:“父王,这个水泥路硬是要得!”
可不是要得嘛!
从这条路开始修建,多少商家前来打探和洽谈。
黑娃给出的方案,把国道修建分包给当地的商家(实际是让商家出人工出力)。
商家承包路段用了多少石水泥(修路原材料由蜀王提供),就享受一年多少石水泥的代售量。
水泥出坊,全国统一价格。
一府,只给一个商家售卖权。
蜀王售卖水泥的利润,可以用来修建大黄江南面的河堤等。
这个方案被蜀王一眼相中。
数次高呼:袁千总这可不仅仅是人才了,这可是个天才呀。
原材料,技术,掌握在核心人员手里。
还不用费力铺销售渠道,现款现货!
功劳簿上,大大的再记一笔。
蜀王的舅舅,漕帮大当家,都亲自到了成都府。
水泥这碗饭,太香了,求分。
回程路上,黑娃也在空间里看到过媳妇的留言。
他对于翠花的东流入海之行,很是无奈。
现在南边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接下来,他还要大搞基建,根本无暇顾及媳妇儿和孩子们。
大黄江以南,小股的流民起义此起彼伏。
还有两王的残余,打着游击战。
顾不上啊,顾不上!
算了,算了!
还是让她们按照自己的计划进京吧,虽然这路绕得有点远。
绕路的翠花一行,现在在南州被耽搁了。
南州,属于大黄江的中游和下游的转折点。
大黄江上游多处决堤后,这个中下游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且以往,这处是鲁王的属地。
鲁王有钱,河堤也是年年修筑。
从进入南州开始,江面上就看见了许多来往的船只。
不是打渔船,是运送货物的大商船。
没想到,这个下游还是一派商业繁荣的景象。
她们的棺材船,还引来很多人围观。
得知是从大黄江的上游漂流而来,很是稀罕了一番。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没有受到天灾影响的城市。
翠花打算带着几个孩子,游历一下南州。
一路行来,赵雷霆和大头二头,一个教对方说官话,两人教他说蜀地方言。
小孩子天生学语言,就是比大人快速。
这才多久,连囡囡都会说“要得”了。
在主城区的临街巷子里,租了一个小院儿,翠花带着大家住了下来。
每到一个新地方,翠花的老三样就是,逛,吃,买!
还把三个男孩,送去了一个私塾做了旁听生。
这个私塾都用的是官话教学,让他们再系统的学习学习。
别到时候进了京城,因为官话说得不溜而抓瞎。
女孩子们就比较幸福了!
翠花带着袁大妹,小草和囡囡,每天都出去逛街。
主打一个:吃、吃、吃,买、买、买。
南州本地的一种酸菜作法,很有特色。
家家馆子里都有用酸菜做出来的各种菜肴。
酸爽,下饭神菜也!
吃到好吃的,厨子翠花的好学基因又冒了出来。
问了好几个邻居,还真给她说了一个七七八八。
要选用当季做酸菜的青菜。
不用一粒食盐,也不需要腌制。
只需把青菜洗干净后,开水焯烫,连同热水一并倒入相对密闭的坛子里,用石头压实。
不放任何配料,稍等几天,青菜便变成了酸菜!
做出来的酸菜成色上乘,酸汤黏稠,酸爽醇厚,口感也更加独特。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味道往往要差上十万八千里。
为了一口正宗地道的南州酸菜,翠花用了半钱银子,和当地做酸菜做得最好的一个媳妇子学了几天,才算是做出了地道的酸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