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殿后,朱由检转身对方正化吩咐道:“让尚膳监将晚膳送到这里。”
“臣遵旨。”
方正化赶紧应道。
朱由检看了眼阿茹娜,又补充道:“神宗皇帝不是有储藏的减酒(古井贡)吗?准备一坛。”
方正化一愣,旋即躬身道:“遵旨。”
朱由检说话的时候,阿茹娜就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看着对方。
“来,到朕这这里坐。”
朱由检对阿茹娜招呼道。
其实,按照宫里的规矩,任何人都是不能和皇帝一起用膳的。
但朱由检毕竟是从后世来的,对这个规定看得不是很重。
阿茹娜经过宫里麽麽几天的教导,对宫里的礼仪,也算是有所了解,听朱由检招呼自己过去,她有些为难起来。
朱由检的眉头一皱,接着展颜道:“这是内廷,些许俗礼不用太过在意。”
阿茹娜这才来到朱由检的身侧坐下。
等其坐下后,朱由检笑着对其问道:“你刚才偷偷看朕,怎么样?还没有让你失望吧?”
听朱由检这么说,阿茹娜的俏脸瞬间变得通红。
就算是草原儿女,但这个时代的女子还是矜持的。
朱由检见状,眉头一挑,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队宫人端着数道珍馐,进入了殿内。
走在后边的方正化怀里,还抱着一个酒坛子。
朱由检转头看向阿茹娜,对其问道:“阿茹娜,你是蒙古人,能否饮酒?”
阿茹娜轻轻点头。
“好,那就陪朕喝一杯。”
方正化站在圆桌旁,亲自为两人斟酒。
两杯酒下肚,阿茹娜面色如常,朱由检的脸上却是浮现出一丝酒红。
“阿茹娜,对草原上的局势,你怎么看?”
朱由检端着手里的酒杯,似是不在意般对阿茹娜问道。
后者一愣,随后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臣妾入宫前,麽麽说了,后宫不得干政。”
“这算是什么干政?朕就是想知道草原上的情况。”
朱由检毫不在意的说道。
“臣妾……臣妾……”
阿茹娜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朱由检看着她,笑问道:“你在草原上的事,朕也听崔呈秀说过了,据他所说,你可是胸有丘壑,怎么?到了朕这里就三缄其口?”
“陛下想知道什么?”
“朕想重建大宁都司,你觉得怎么样?”
朱由检放下手里的酒盏,对其问道。
阿茹娜闻言,脸色一变。
大宁都司是什么情况, 她自然是清楚的。
大宁都司在明初的时候,可是一个强大的军镇,其下统领九十多座塞外城池,兵马近十万,战车六千,还有朵颜三卫骑兵供其驱使。
就是因为大宁都司的存在,大明才能震慑整个东部蒙古和辽西地区。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宁都司所在的大宁城,距离哈喇慎老营很近,只有两百余里。
如果大明重建大宁都司,那哈喇慎又该何去何从?
短短时间内,阿茹娜心里就想了许多。
她看了眼朱由检,轻声问道:“陛下,大……朝廷重建大宁都司那自然是极好的,只需要在大宁驻军,就可以震慑左翼蒙古诸部。”
“只是,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我阿布他们?”
想了想,阿茹娜还是直接开口问了出来。
朱由检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笑道:“效仿当年的朵颜三卫如何?”
“朵颜三十六家现在不就依附哈喇慎吗?”
朱由检此话一处,阿茹娜的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反正已经决定归顺大明,自己现在又嫁给了大明皇帝,像朵颜三卫那样,倒也不错。
朱由检接着说道:“朕打算给左翼蒙古诸部一个恩典。”
“一个建奴的人头,可以在大明换取五两银子,童叟无欺。”
朱由检此话一出,阿茹娜的眼睛顿时一亮。
按照大明现在的粮价,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石大米,五两银子足够一家牧民两三个月所需。
而这只需要一个建奴的人头。
“臣妾谢草原上的牧民,谢陛下的恩典。”
朱由检也觉得一个建奴人头,赏赐五两银子很是划算。
建奴总共才多少人?
就算他有二十万人,那也不过一百万两银子。
这点银子,够干嘛的?
大明这几年为了防备建奴花了多少银子了?那是数千万两!
就这,还让建奴越来越强,还不如拿这些银子雇佣那些蒙古人,或者是山陕的那些流民。
朝廷也不用为他们准备粮草、军需,只需要把他们放出去就行。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后,朱由检觉得自己已经有些晕乎乎的。
而对面的阿茹娜,此时也已经面色陀红。
“皇爷,时候不早了,您该歇息了。”
一旁的方正化见状,赶紧出言劝诫道。
朱由检放下手里的酒盏,对其吩咐:“准备准备,朕要沐浴。”
“是,皇爷。”
方正化赶紧应道。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检在阿茹娜的亲自伺候下,洗漱完毕,对方正化吩咐道:“封阿茹娜为庄妃。”
“皇后那里,你去通秉一声。”
“臣遵旨!”
方正化赶紧应道。
虽是初为人妇,但阿茹娜的身体只是轻微不适,闻言对朱由检盈盈下拜道:“臣妾多谢陛下。”
“好生将养吧,三日后朕许你出宫,将朕昨晚的话转达智顺伯,大宁都司不会威胁哈喇慎,让他放心。”
朱由检又叮嘱了一句,就迈步出了寝殿。
等他刚刚来到乾寝宫,就见黄永申一路小跑的来了。
“奴婢参见陛下。”
“说!”
朱由检言简意赅道。
“皇爷,刚刚郑芝凤来报,镇海伯采买粮食的船队回来了。”
“马上就要抵达天津,他想问问这些粮食要运到哪里?”
黄永申也不敢废话,直接快速的说道。
朱由检登时一喜,对其问道:“一共有多少粮食?”
“三十万石,镇海伯这次一共采买了三十万石稻米。”
黄永申说完后,朱由检更是喜不自胜。
大明现在一年的漕粮也不过才四百多万石,这一次采买, 就差不多是漕粮的十分之一,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