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头两把交椅的吕布与赵云是师兄弟,稳居三国谋士前两名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则分别是黄承彦的姑爷和左慈的徒弟,讲起来也是师兄弟,原来三国竟是部同门师兄弟之争的历史。
看来不管啥时候,都得看出身的。
“教主,也许我李彦师伯能够知道我师傅的下落,虽然我不知道李彦师伯的隐居之处,我想吕布应该知道我师伯李彦的下落,教主可以顺着这条线上看看有没有希望找到左慈师伯。”赵云眼见教主杨墨如此的想找到自己的师伯,就为杨墨提出了一个建议。
杨墨点了点头,心说看来青州事了,必须去长安一趟了,最主要的目的当然就是解救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如此美人,怎么能够用来施展美人计呢,简直是暴殄天物。
另外董卓是必须要杀掉的,毕竟想要赢得貂蝉的美人心,杀掉董卓是关键,再顺便看看能不能够把吕布收服,当然现在看来想要找到左慈,吕布倒还成了关键之人。
“报告教主,前方五十里发现青州刺史焦和的大军,按其大军行军的速度看,不出半天,青州刺史焦和的大军就会与我军相会,请教主明示。”
其实青州刺史焦和,杨墨倒是真没看在眼里,杨墨看了看身旁的赵云说道:“子龙,与焦和一战,就全权交给你了,焦和要是胆敢同我天下教作对,定斩不饶。”
杨墨已经给焦和宣判了死刑。
“教主请放心,子龙定不负教主所托,就凭他一个区区的焦和,怎么可能是我天下教大军的对手。”师出名门的赵云,还真是看不上焦和,如果说赵云、关羽、张飞等人此时是虽未出名,却是身怀绝艺。
而焦和呢则早早是名声在外,不过是臭名声,焦和对战黄巾军望风而逃在整个青州城都传遍了,赵云在青州呆的这段时间里,对这个焦和也是有所了解。
赵云向教主杨墨施礼之后,告辞而出,安排天下教迎战青州刺史焦和的事宜。
过了不到半天,青州刺史率领的大军就被赵云给截住了,随着一阵擂鼓之声,赵云拍马上前,伸手用亮银枪一指焦和高声说道:“我乃常山赵云赵子龙,对面的可是青州刺史焦和。”
虽然赵云早已经确定对面就是焦和本人无疑,可是还是高声的问了一句,这也是古代将军对战的基本礼节。
“我是青州刺史焦和,不知道你等拦住我青州大军的去路是何缘故,难道你等想造反不成?”
青州刺史就算再怎么熊,好歹也是一州的刺史,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竟然还懂得扣大帽子给赵云。
“你爷爷我是天下教的舵主,在此处特意等候你,就是要送你上路的。”赵云也是没有客气,直接就点明了,爷爷就是想要你的脑袋的。
“天下教?没听说过。”焦和的确是非常的不解,什么时候又冒出来一个天下教。
这也难怪,之前杨墨为了隐藏实力,一直也没有对外公布,直到收服了青州黄巾军,才把天下教的名号公布出去,可是这时候焦和一直都在外讨伐董卓,根本也没时间关注天下教的事情,如果焦和没有去讨伐董卓,现在肯定不会不知道天下教。
可是赵云哪里管他为什么不知道天下教,赵云在心里也是直接给焦和扣了一顶看不起天下教的大帽子。
赵云手持亮银枪,拍马上前,就与青州刺史焦和交上了手,焦和本来见到赵云,看是个年轻的帅小伙子,还以为有便宜可占,结果两人刚一交手,焦和就知道了遇见了高手,赵云的亮银枪施展出百鸟朝凤枪法,焦和根本抵挡不住,交手不过三个回合,焦和就被赵云一枪挑落马下。
“请将军饶命。”堂堂的青州刺史焦和竟然直接磕头求饶,把赵云看的是目瞪口呆。
“来人,给我拿下!”赵云用枪一指焦和,吩咐手下直接把焦和五花大绑,带了下去。
焦和带领的青州兵,眼见自己的老大都被俘虏了,当即就是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短短盏茶功夫,三万青州兵
就全都投降了。
赵云活捉了青州刺史焦和,取得了大胜,杨墨吩咐赵云,直接返回北海城。
“教主,子义求见。”杨墨刚刚返回北海城,太史慈就来到太守府求见。
原来虽然北海太守孔融与青州刺史焦和两人分别从两条路返回青州,但是两人抵达青州的时间倒是不相上下。
就在青州刺史焦和与赵云交手的时候,太史慈已经与北海太守孔融见了面。
“孔太守,子义拜见太守。”虽然说太史慈已经归顺了天下教,但是面见孔融的时候,依旧是行了大礼,太史慈心里总是觉得自己亏欠孔融的。
这也是杨墨给太史慈说服孔融的机会的原因之一,毕竟万一孔融说服不了,杨墨不想让太史慈太难做。
“子义,这是何故?”孔融不但能诗善文,为人处世也是非常的聪明,不然也不能够把北海经营的如此之好。
孔融攻打董卓时,可是吩咐太史慈负责北海城的守卫,现在太史慈离开北海城拜见自己,肯定是发生大事,很有可能北海城已经被青州黄巾军攻陷了。
“太守,是太史慈无能。”太史慈也没有隐瞒,把自己母亲生病,自己没有办法,只能回去探望母亲,把北海城的守卫暂时交给了副将,哪知道就在当天夜里,天下教来犯,攻下了北海城,由于天下教的教主杨墨医术惊人,救活了自己得肺痨的母亲,太史慈现在已经归顺并加入天下教,今天厚着脸皮来见太守,也是希望太守能够加入天下教。
“放肆,太史慈,亏我还一直把你当成我北海的英才,认为你是品行端正,没想到你竟然做出如此恶行之事,现在居然还有脸来说服我。”
孔融用手捂住了胸口,实在是痛心太史慈背叛自己,孔融一直都把太史慈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