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盯着李氏的身影,浑身散发着怒气。
胡家虽是乡下人,她也一直教育孩子们行得正立得端,不可做些偷鸡摸狗的事。
前些年她为啥不待见老大媳妇,动不动便要说她几句,不就是因为老大媳妇太莽撞,老做出不合适的事来。
从前她看老二媳妇稳重,如今瞧着,只怕内里比老大媳妇还糟糕。
张氏的心沉了沉,暗中决定多关注点小孙子,别让他娘给教坏了。
李氏听见婆婆的声音就知道不好,转头对上婆婆黑着的脸,心里有一瞬间慌张。
不过,她心眼多,很快给自己找了理由:“娘,我看看鸡下蛋了没,早上有只鸡瞧着有蛋的样子。”
张氏瞄了眼离得老远的鸡窝,闷闷嗯了一声:“你去看看二虎上哪里玩去了,地上到处是泥,让他别在地上滚。”
“大冬天的弄一身泥回来,洗了衣裳干不了,他只能在床上躺着。对了,堂屋里有袋豆子我还没挑完,一会你记得挑了。”
“哎,我这就去。”李氏低着头匆匆走开。
心里老大不愿意,挑豆子费眼睛,她最不喜欢做这个活。
屋后的王氏轻轻嗤笑一声,朝郁知秋瘪着嘴比划,告诉她李氏偷听的事。
郁知秋笑了笑,冲王氏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偷听就偷听吧,她若太计较,王氏也不好做。
猪圈扫得再干净也有味道,郁知秋看了会猪就跟王氏往院子里走。
张氏没去后面猪圈,她在院子里等她们,见到郁知秋走出来,忙笑着招呼她进屋坐。
郁知秋低头看了看自己满是泥的鞋,还有那布满泥点子的裤子,婉拒掉张氏的好意:“张婶,我不进屋了,你看我裤子鞋子没一处干净的。”
“那有啥,我这不也是一脚泥,进去坐会,咱们说说话。”张氏态度热情,郁知秋拗不过,没急着走。
她没进屋,说就在屋檐下坐一会聊聊天,脚上这么多泥进去走一圈,人家要费老大劲儿收拾。
张氏见状,笑得更开心了,她就知道,二毛娘啊是个不错的人,她心里老考虑别人。
王氏端出凳子招呼郁知秋坐下,张氏拿了一包南瓜子出来,三人坐在屋檐下闲聊。
“婶子,我看你家养了两头猪,是打算都杀了吃,还是要卖呀?”郁知秋没直接提要买猪,她先跟张氏打听她的安排。
郁知秋自己没好好照过镜子,她不知道她近来变化挺大,脸上长了肉,撑开脸皮,先前的老相去了五六分。
坐着说话时背脊挺直,举止大方,怎么瞧怎么舒服。
张氏暗暗心惊,她记得刘川媳妇以前没这么大方啊,那张脸长得还可以,就是一脸苦相,看得人心堵。
现在的刘川媳妇瞧着就跟脱胎换骨了似的,阎王殿上走一遭,这人大彻大悟了啊。
张氏剥着南瓜子出神,半晌没回话。
“娘,二毛娘问你呐,咱家的两头猪是杀了吃还是卖?”王氏重复了一遍郁知秋的问题。
张氏如梦初醒:“谁家舍得吃两头猪,一年到头就指望两头猪卖钱呢,我也不全卖,留半头猪自家吃,尽够了。”
“张婶要不卖给我一头吧?价钱跟屠户的一样。”郁知秋接话道,既然是要卖,她现在就定下为好。
张氏闻言,眯着眼睛笑起来:“行,你放心,过秤那天早上我不给猪喂食。”
买一头猪回去,二毛娘好大的手笔,看来是挣到钱了。
不过这话张氏只在心里琢磨,半个字没问,人家做生意挣钱,那是别人自己的事,不该问的她不问。
许多人家卖猪的早上还要给猪喂一顿,喂得饱饱的压压称,张氏说不给猪喂食,算是看在同村的面子上。
郁知秋领了情,跟张氏说好腊月里挑个时间来赶猪,还给了一百文的定金。
就这么几句话便舍得交定金,张氏心中再次感叹,二毛娘真爽快!
定了猪,郁知秋又问起张氏家里有没有多余的粮食,若是有便卖给她。
“咋的,你家没粮食了?这还没过年呢,现在你家就缺粮,明年可咋办?”虽说知道郁知秋挣了钱,张氏还是忍不住替她担心。
离过年还有段时间,要靠买粮吃到明年去,那得花多少银子哟。
郁知秋轻叹一声:“婶子知道的,我家就剩两亩地,收不了多少粮食,况且家里四张嘴,米缸子一天空一大截,孩子们正长身体,我不能让他们饿着。”
“家里还有些粮,就是不多了,我这不想着镇上粮食贵,要是村里谁家有余粮,在村里买能便宜些,不管咋的,总要让孩子吃饱。”
张氏在刘家吃过一顿饭,伙食好得到现在她都没忘记。
她心里默默算了算,按刘家的吃法,顿顿把肚子吃得饱饱的,粮食是比别人家用得快些。
其实张氏心里觉得刘家的伙食太好,她家一天吃的粮食顶别人家两三天。
要是能省着点吃,或是往里头加些野菜和粗粮,应该能吃得久一点,但那是人家自己的事,她不该多嘴。
?人家既是要买粮,她只管卖粮便可,无需过多干涉。
胡家几辈人攒下来的家底,张氏又会持家,家里怎会没有余粮。
本来张氏是打算等明年春让儿子去镇上卖的,现在郁知秋要买,她也是乐意的,省得再往镇上跑。
因着是没脱壳的稻谷,价格比米便宜些,郁知秋买了两百斤,让张氏天晴后再给她送家去,外头路不好走,别把粮食撒了。
“成,我记住了。路上一干,我就让老大给你送去。”张氏手里又多了一笔定钱,喜得眉开眼笑。
“张婶,你对村里熟悉,你帮我想想,除了你家还有谁家有多的粮食能卖给我。”光这些粮食还是不够,郁知秋还想再买点。
张氏正高兴呢,闻言也没多想:“你想买啥?要是买麦子就去村长家,他媳妇手里捏着不少地,每年要卖许多给粮铺。”
“要买稻谷就去李老头家,他家里水田多,李老头又会侍弄,村里边他家的田收成最好。”
郁知秋记在心里,跟张氏和王氏到过谢,再次踩着泥泞往家走。
张氏亲自把郁知秋送到门外,将院门一插,乐得手舞足蹈。
哎哟哟,不得了,这一天手里多了两百文钱,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