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透时,杨延昭便小心翼翼地离开府邸,前往八贤王府邸。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但又充满着对正义的执着信念。
抵达后,杨延昭轻叩大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条缝隙,一个家丁探出头来。
杨延昭表明身份和来意后,那家丁让他稍等片刻,便匆匆进去通报。
没过多久,杨延昭被引入客厅。
一见到八贤王,他立刻跪地行礼,表示自己此次前来,是想请八贤王相助,如何拯救寇准,这位遭受冤屈的忠臣良将。
杨延昭详细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包括寇准所受的诬陷,以及自己掌握的一些线索和证据。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收集到的证据,呈递给八贤王过目。
八贤王仔细翻阅着这些证据,脸色愈发凝重。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令忠良含冤莫白,更可能影响朝局稳定。
看完所有证据后,八贤王缓缓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对杨延昭说:“寇准忠心耿耿、为人正直,此乃朝廷之幸事!本王绝不容忍,奸佞之徒肆意妄为,必当倾尽全力协助他洗清冤屈。”
听到八贤王如此表态,杨延昭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他明白,有了八贤王的支持,寇准平反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接下来,两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经过商议,他们一致认为,当前最关键的任务,是寻找确凿的证据,以揭露对手的阴谋诡计。
于是,他们决定分工协作:八贤王密切关注朝廷内部动态,尤其要留意那些,与寇准素有嫌隙,或利益冲突之人。
而杨延昭,则从军队着手调查,查明那些污蔑之词,究竟源自何处。
在确定好行动方案之后,杨延昭和八贤王,都深感责任重大。
然而,他们也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坚持到底,一定能够还寇准,一个清白的名声。
带着这份决心和信念,杨延昭告别八贤王,踏上归程准备实施计划。
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城里的文德殿内,气氛异常紧张凝重,宋真宗正神色肃穆,正秘密召见,皇城司指挥使吕方。
只见吕方双膝跪地,态度恭谦敬畏,不敢有丝毫怠慢。
宋真宗目光锐利如剑,紧紧盯着下方的吕方,语气严厉地问道:“朕交给你去查办的那件事,如今,可有什么结果?”
吕方深埋着头,声音低沉地回禀道:“启奏陛下,微臣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侦查,已经初步查明,这件事情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在暗暗操纵一切。”
“然而,由于目前掌握到的线索,十分有限,想要彻底查清事实真相,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做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才行。”
听到这里,宋真宗的眉头微微皱起,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他再次强调:“无论如何,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查清此案的来龙去脉。寇准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决不能让这样的忠臣良将,遭受不白之冤。另外,寇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是否已经得到妥善安置?”
“回禀陛下,请陛下放心。杨将军在成功营救寇大人之后,便一直精心安排人手,负责保护寇大人的安全。与此同时,我们的人也在暗处严密守护,确保万无一失。”吕方连忙回答道,表示自己和手下,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宋真宗点了点头,表示满意,但还是不忘叮嘱道:“务必要全力保护好,寇爱卿的人身安全!若再有任何闪失,朕唯你们是问!”
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寇准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吕方领命后,缓缓退出了文德殿。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件事,竟然如此复杂,连寇准遇刺,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看来宫廷中的权谋斗争,真是波谲云诡,令人防不胜防啊!
原来,寇准被刺杀一事,其实早就在皇城司的严密监视之下。
宋真宗虽然对寇准的功劳心存忌惮,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深知,个人私欲不能凌驾于国事之上。
毕竟,江山社稷为重,个人恩怨为轻,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与此同时,杨延昭与八贤王的调查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展开。
他们四处探访线索,试图揭开幕后黑手的真面目。
数日后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御书房内。
宋真宗正全神贯注地,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忽然间,周公公轻声走进房间,恭敬地禀报:“皇上,刘承规刘大人求见。”
宋真宗闻言,立刻停下手中事务,急切地道:“快传!”
显然,对于这位刘承规刘大人,宋真宗相当重视。
说起这位刘承规刘大人,那可是一位,历经三朝风雨的重臣。
尽管,他原本只是一介宦官,但如今却手握重权,不仅掌管着宫廷内务,还涉足国家军事和财政等要害领域,其地位举足轻重,绝非凡人可比。
“老臣叩见陛下!”刘承规刚踏进房门,便跪地行礼,态度恭谦至极。
&34;刘卿,平身。&34;宋真宗看着眼前的人,眼中满是赞赏之意,随即便转头对一旁的周公公说道:&34;周公公,快给刘爱卿赐座。&34;
周怀政闻言不敢怠慢,急忙取来一个蒲团,放在地上,请刘承规入座。
刘承规谢过皇恩后,毫不推辞地坐了下来。
&34;刘卿此去路途遥远,一切可还顺遂?&34;宋真宗关切地问道。
原来,自从唐朝五代时期,被宋朝取代之后,与宋国西部边境接壤,原本强大的吐蕃国,实力逐渐衰落,其内部更是分裂成众多派别。
尽管如此,这些分散的势力,仍不时在宋、蕃两国边境挑起事端。
虽不至于对大宋构成重大威胁,却让生活在宋国边境的百姓们,时不时就受到侵扰,这也让宋国朝廷,颇为头疼。
见此情形,刘承规挺身而出,主动请求担任使者,前往吐蕃访问,以期平息边疆战乱。
&34;启禀陛下,微臣此行一帆风顺。&34;刘承规面带微笑地答道,&34;此次出使吐蕃,各部族首领,均明确表示,愿与我朝修好,永息刀兵。今后,将不会再滋生事端,扰我大宋子民。&34;
宋真宗闻听此言,龙颜大悦,不禁拍手称赞道:&34;如此甚好!刘卿此去,不仅成功解决了边患问题,更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啊!&34;
“都是陛下领导有方,老臣不过是奉旨行事罢了。”刘承规弓着身子,谦卑地说道。
“哈哈,刘卿不必谦虚。”宋真宗大笑着摆了摆手,“对了,刘卿可知,朕为何要派你去吐蕃?”
听到皇帝发问,刘承规微微低头,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回答道:“陛下英明神武,定有深意。想必,是想让老臣,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吐蕃的风土人情、政治局势等情况,以便为我大宋的边防,提供更多信息和策略支持,防患于未然。同时,这也是向吐蕃展示我大宋国威、促进两国友好交流的重要契机啊!”
宋真宗听了刘承规的话,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并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他接着感慨道:“刘卿所言极是。如今边关稳定,朕也可以稍作安心了。但边防治安,一刻都不能松懈,还需继续加强警惕才行。”
“陛下圣明。”刘承规赶紧跪地叩拜,恭敬地附和道。
随后,两人又就吐蕃的相关事宜,闲聊了一会儿,刘承规便起身,向宋真宗行礼道别。
待刘承规离去之后,宋真宗缓缓靠在龙椅上,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他心中暗自琢磨:此次刘承规的出使,表面看起来一切顺利,但自己却总有一种,莫名的不安感。
这里面,会不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或危险呢?
想到此处,宋真宗决定,还是要密切关注后续事态发展,以确保国家安全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