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
“老头子,你说咱们这老二媳妇也太厉害了吧。”
“嗯,是,好了之后做事什么的都很有章法。”
“要是远林还在就好了。”
“别想了,咱们把现在的日子过好才是好的,咱们还有四个孙子呢。”
“也是,要给他们攒嫁妆还有娶媳妇的银子。”
另一边
李氏把十两银子放到自己的嫁妆盒子里,又放到衣柜下面压着。
“看把你给高兴的。”徐远山说着
“那可不,那可是十两!咱们种多少年的地才能攒到十两银子啊!”李氏看着一旁玩耍的珍玉小龙两姐弟,“还得给他们攒嫁妆,攒读书的银子呢。”
“我说不过你,反正都是你当家。”徐远山摆摆手,去弄他的东西去了
李氏朝着徐远山走的方向翻了个白眼,心中想着,让你当家你也当不好。
林倩这边点着灯,拿着炭笔在皱巴的纸上画着,嘴里还念叨着
“四文钱一个人,先招五个人吧,一天二十文,做六天休一天,按这样算的话,这十多两还可以撑一段时间。”
“再开个教团子的班。”想自己去卖团子的挣更多钱的也可以
林倩定好了两个方案,就上床睡觉了。
睡觉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林倩一睁眼就已经大亮了。
“叩叩叩。”
一大早就有人来敲门了
“谁呀?”李氏有气无力的说着,昨晚得了那么大笔钱,她没睡好,反复起来看了好几次
“我,二牛娘。”门外得罗翠莲回答着
李氏迷迷糊糊得嘟囔着,开了门
“二牛娘啊,这么早有什么事吗?”
罗翠莲有点不好意思的看着李氏
“这么早来找你们不好意思了,方便进去说话吗?”
李氏打开了门让罗翠莲进来了
“二牛娘怎么这么早来了?”林倩从屋里走了出来
“远林媳妇,我是来给你们钱的。”罗翠莲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拿出几枚铜钱
李氏和林倩都愣了愣,什么钱?
罗翠莲也没管两人,“一,二九,十,正好,来。”
罗翠莲拉过林倩的手,把十枚铜钱放在林倩的手上,“昨天你们东西没卖完就走了,这是你们剩下的钱。”
李氏和林倩看看手里的铜钱,又看看罗翠莲,她们当时走的时候说的剩下的就是送给她们的,结果她们还把卖了钱给送了过来。
“你们能免费教我们团子,还带着我们一起卖已经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了,行了,东西给了我就回去了啊,还要准备那大订单呢。”
罗翠莲说完就走了,也没多待。
“谁来了啊?”王氏慢悠悠的出来了
“娘,是二牛娘。”
“二牛娘?她来这么早干啥?”王氏不解
李氏又把昨天的事给王氏说了一遍
“这二牛娘就是脾气炸了些,人是好的,做事也麻利,又勤快,你们以后能帮的就多帮村着点,她家里也不容易。”王氏听了之后给林倩两人说着
“嗯,我们知道的。”两人都答应着
“那这十文钱我就放到采买东西那里了。”
王氏和李氏两人都点点头。
“弟妹,你想好怎么给村长说了吗?”李氏问着
“想好了,咱们就先招五个人,然后再免费教做团子。”
“行,你想好了就行,反正还有四天周兄弟才来拿鱼丸,还来的及。”李氏说着
下午林倩就去村长家了。
徐祖耀一听是林倩来了,连忙让秀禾把林倩带进来
“远林媳妇,你总算是来了,怎么想好了吗?可以教大家吧?”徐祖耀急切的说着
林倩才刚刚坐下就被徐祖耀得问题砸晕了,这也太急了
“村长,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林倩说着
“我这边是想和您先商量一下。”林倩把自己的两个方案都给徐祖耀说了
徐祖耀安静的听着,心中已经震惊得不行,这林倩居然要招人了!这是赚了多少啊??
“村长,你看这样如何?”
“村长??”
“叫你呢。”一旁的王彩凤碰了碰徐祖耀
“哦哦,行,我看行。”徐祖耀才回过神
林倩笑笑,“那行,那我没什么问题了,村长你什么时候开会,叫上我就行。”
徐祖耀吸了一口烟,“那就这会吧,大家应该都在家。”
徐祖耀一路带着林倩又来到了开会的大榕树下
“咚咚咚”
徐祖耀大力的敲着挂在树上的锣鼓,声音很大,把林倩都吓一跳
转念一想,这锣鼓声就是开会的声音了,还是不错,比一家一家去通知来得快
不一会儿,空空的场地就站满了人。
“啥情况啊?怎么突然又要开会了?”一人问着
“不知道啊,不过你看那徐家的傻媳妇也在,我听说啊”
人群里悉悉索索的讨论声,还有人群不断的打量,林倩在上面都看的清清楚楚的。
“咳咳。”徐祖耀咳了两声,“好了,大家安静一下,我有几件事情要宣布。”
人群都直勾勾的望着徐祖耀
“第一呢,就是现在结束打仗也有些时候了,朝廷呢要恢复收税了,时间就是明年收成之后。”
“哗”
徐祖耀第一个消息就直接炸开了人群,人们脸上全是不可置信和恼怒的表情
“这才多久!居然就要恢复收税了!这还要不要我们活啊!”
“对啊!这今年本来收成就不好!天老爷又不下雨!这简直就是要我们的命啊!”
“谁说不是!”
徐祖要看着闹哄哄的人群,连说了几次安静都没有用,又敲了敲锣鼓
“咚咚咚”
人群的讨论声被锣鼓声打断,安静下来了
“大家不要急,这收税也没有以前那么高,可以交粮食,也可以交银子。大人就是一斗,小孩就是半斗,银子的话,大人就是一钱银子,小孩就是半钱银子。”
比之前的税是要低很多,所有人都安静了,在心里想着自己是交粮食还是交银子。
林倩心中换算着,粮食比银子可重要多了,一钱银子差不多是一百二十文,自家还是给银子划算。
大多数村民也想的是宁愿给银子,不愿意给粮食,靠土地吃饭的,把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