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的话没人听到,自然也没人注意。
不过这句话在未来,会对大明产生极大的影响,彻底改变了大明的边防思路,甚至改变了汉人这个历史悠久的种群对于管理天下、治理天下的方式。
只是,朱祁钰还没有和任何人说过,整个大明还没有任何迹象。
既然已经处理了朱徽煠和朱徽焟这两个脑子糊涂的宗室,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走流程了。
朱祁钰命人召内阁首辅王直过来,安排他去做这件事。
毕竟旨意还要中书科起草,内阁审核呢,用印倒是无所谓,反正大印就在朱祁钰手里,回头盖上一个便是。
可能有人会问,和宗室有关的事情不是礼部要管的吗?
这个当然是,但是谁让朱祁钰不待见督管礼部的胡濙呢,而且如今的礼部尚书储懋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礼部也被废掉大半,剩下的官员都在想方设法调出去,朱祁钰何必还要麻烦他们呢?
皇帝召见,王直自然不敢怠慢,没一会儿便来到了奉天殿内。
礼毕,朱祁钰笑着对王直道:“王老爱卿,朕今日招你过来,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一下广通王和阳宗王之事而已。”
“陛下请吩咐。”王直立刻躬身道。
朱祁钰连忙摆手:“王老爱卿不必如此。”
“此事朕已经和两位郡王谈过了,结果是降为庶民,发配凤阳为太祖守灵,两位郡王对此并无异议,已经全盘接受了。”
“既然如此,那陛下唤老臣过来”王直疑惑问道。
事情都解决了,还叫我过来干什么?
朱祁钰笑笑,解释道:“叫王老爱卿过来是有两件事。”
“一是需要王老爱卿吩咐下去,让中书科起草一份诏书,朕虽然处理完了,但还是要走个程序的,朝廷有规矩,即便是朕也不能随意改变。”
王直点点头。
这个没毛病,朝廷处置谋逆的藩王,的确需要走一个流程,虽然这里面也需要由礼部出个方案,但是现在礼部是个什么德行,大家都知道,皇帝既然自己处理完了,相信礼部那些人也不会说什么,这毕竟是个得罪人的事儿嘛,能不插手就不插手,又捞不到什么好处。
“二呢,是朕与两位郡王说话的时候,知道了他们之所以谋逆,与镇南王有关,镇南王如今握着岷王府,却在俸禄上耍了些手段,将大半俸禄都按照大明宝钞发给他们,他们也是实在没办法,这才起兵谋逆的。”朱祁钰继续道。
“那陛下的意思是?”王直还是有点迷糊,不知道朱祁钰到底想说什么。
事情不是都处理完了吗?两位郡王也都废为庶民了,还提他们谋逆的原因干什么?难道陛下发了仁慈之心,想要找个机会赦免了他们?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是想请王老爱卿想办法调查一下如今宗室的生活情况,俸禄是否够他们生活的,什么人俸禄太少活不下去,什么人俸禄和家产比较多的,统计之后让金濂拿出个方案来,略微做一下调整,免得再出现广通王和阳宗王这样的情况。”
原来是这事儿啊。
王直点点头。
这个没问题,既然皇帝想要了解一下藩王的生活,那么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反正这些藩王都在大明各地,只要让各地官府整理个报告上来就行了,没什么难的。
至于出方案,那是金濂的事儿,毕竟他督管着户部,负责大明藩王的俸禄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唯一麻烦的,估计就是执行方案的时候,没钱的还好,有钱的可能会有一些麻烦,毕竟谁都不想平白无故掏钱出来,你岷王一脉的事情关我楚王一脉什么事儿?大家都是宗室,活不下去找朝廷就好了,为什么要削减我的俸禄?
哦,可能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官府报告的真实性,有些人可能从广通王阳宗王二人谋逆被废的事情上推测出来朝廷要报告的目的,花点银子贿赂一下当地官员,做个假什么的,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若是大明官员值得信任,朝廷就没必要派出监察御史分巡四方了。
想了想,王直出声道:“陛下仁厚,老臣万分敬佩。”
“此事不难,只要内阁出一道命令,命各地官府把藩王们的情况整理汇报上来就行,不过为了确保他们的报告准确,臣还是想请陛下让锦衣卫也汇报一下。”
朱祁钰眼睛一眯,问道:“王老爱卿可是说,各地官府中人可能接受藩王的威逼利诱,从而在报告上作假?”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王直直接确认道。
朱祁钰想了一下,旋即点点头:“可以,此事朕会吩咐卢忠去办,不过王老爱卿,此事还需要你们内阁拿出个合适的借口,尽量不惊动各地藩王。”
“这个”王直有些为难,这件事明显就是在调查各地藩王的家产,想要不惊动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见王直为难,朱祁钰微微一笑,道:“王老爱卿糊涂了,其实此事并不算难。”
“请陛下明示。”王直见皇帝有办法,立刻恭敬请计。
能不用自己费脑子那还不好?
不过朱祁钰却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办法,而是说道:“王老爱卿,这件事还是由你们内阁去想,朕只给你一个思路,如何将一棵树藏起来,不让别人轻易找到,若是你们内阁能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此事就不会让你们为难了。”
“如何将一棵树藏起来,如何将一棵树藏起来”王直在内心嘀咕了几遍,但还是没有任何思路,索性将此事暂时搁置,反正又不是什么着急的事儿,回去和内阁几位同僚一起商量就是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见王直还是没有想明白,朱祁钰微微摇了摇头,这群老臣的确是经验丰富,处理朝政四平八稳,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人老了,思维转得不够快,好在他早已和王直说过了,内阁阁臣一任五年,最多两任,而且他最多只会用王直做一任内阁,之后还有其他安排,所以即便王直已经跟不上他的思路了也无所谓。
而且王直到时候也快七十了,估计也操持不动繁重的朝政,最关键的是,比他还老的胡濙肯定更不行,朱祁钰彻底清除太上皇遗留老臣的计划又能推进一些了。
朱祁钰笑着道:“王老爱卿回去慢慢想便是,这个事情又不着急,抽空做了就行。”
没想到王直却是摇摇头道:“陛下,您的事儿说完了,臣还有事情要禀告。”
“哦?”朱祁钰没想到王直会这么说,惊讶问道:“王老爱卿还有何事要与朕说?”
王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缓缓道:“是与安南互市之事。”
朱祁钰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件事不是金濂和陈循在操作吗?为何不是他们过来说?”
王直笑笑,解释道:“陛下,此事的确是金大人和陈尚书在操办,但是方才陈尚书来了趟内阁,与金大人简单说了一下商谈的结果,老臣听到了,就想先和陛下说说,看看该如何赏赐他们。”
刚才朱祁钰在召见朱徽煠和朱徽焟,就让王成将所有人都挡在了外面,现在看来,是陈循来过了,看朱祁钰没时间,也就转去了内阁。
朱祁钰略带惊喜地问道:“事情有结果了?谈到什么地步?”
王直笑着道:“嗯,事情谈成了,陈循陈尚书和刘中敷刘侍郎将互市的规模扩大了两倍,安南使臣已经答应,安南将会筹集三十万石粮食与大明交易。”
“价格呢?”朱祁钰继续问道。
在这件事情里面,价格才是重点,如果采购的价格太高,那还不如不买。
“两百八十文一石。”王直也没有绕什么圈子,直接回答道。
“两百八十文吗?”朱祁钰在心中思索着,他对大明的粮食价格并不熟悉,不知道两百八十文意味着什么。
王直也知道这件事,于是继续道:“陛下,两百八十文一石的价格相当于如今京师粮价的一半,也就是说,单是在粮食的价格上,我大明就节省了近六万两银子啊。”
“不错,不错。”朱祁钰听了六万两这个数字,满意得连连点头。
有了这六万两,基本上太上皇葬礼的花销就可以抵消掉了,而且安南使臣还要采购大明的货品呢,这又是一大笔进账。
而且从广西运往云贵,运费又能节省下来一大笔,里外算来,大明和安南的这次互市,朝廷至少可以获利十五万两以上,这还没计算安南使臣手里的大明宝钞呢,朱祁钰让户部准备的东西可没有那么多,安南使臣还是要找一些民间商贾才能把手里的大明宝钞花完,但是现在大明宝钞什么德行谁都知道,那些民间商贾可不会用自己货真价实的商品去换废纸一样的宝钞,自己又不允许强买强卖,那么这些宝钞怎么办?只能砸在他们手里。
毕竟大明不是不让他们花,而是他们自己花不出去,这又怪不到大明朝廷。
朱祁钰的话没人听到,自然也没人注意。
不过这句话在未来,会对大明产生极大的影响,彻底改变了大明的边防思路,甚至改变了汉人这个历史悠久的种群对于管理天下、治理天下的方式。
只是,朱祁钰还没有和任何人说过,整个大明还没有任何迹象。
既然已经处理了朱徽煠和朱徽焟这两个脑子糊涂的宗室,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走流程了。
朱祁钰命人召内阁首辅王直过来,安排他去做这件事。
毕竟旨意还要中书科起草,内阁审核呢,用印倒是无所谓,反正大印就在朱祁钰手里,回头盖上一个便是。
可能有人会问,和宗室有关的事情不是礼部要管的吗?
这个当然是,但是谁让朱祁钰不待见督管礼部的胡濙呢,而且如今的礼部尚书储懋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礼部也被废掉大半,剩下的官员都在想方设法调出去,朱祁钰何必还要麻烦他们呢?
皇帝召见,王直自然不敢怠慢,没一会儿便来到了奉天殿内。
礼毕,朱祁钰笑着对王直道:“王老爱卿,朕今日招你过来,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一下广通王和阳宗王之事而已。”
“陛下请吩咐。”王直立刻躬身道。
朱祁钰连忙摆手:“王老爱卿不必如此。”
“此事朕已经和两位郡王谈过了,结果是降为庶民,发配凤阳为太祖守灵,两位郡王对此并无异议,已经全盘接受了。”
“既然如此,那陛下唤老臣过来”王直疑惑问道。
事情都解决了,还叫我过来干什么?
朱祁钰笑笑,解释道:“叫王老爱卿过来是有两件事。”
“一是需要王老爱卿吩咐下去,让中书科起草一份诏书,朕虽然处理完了,但还是要走个程序的,朝廷有规矩,即便是朕也不能随意改变。”
王直点点头。
这个没毛病,朝廷处置谋逆的藩王,的确需要走一个流程,虽然这里面也需要由礼部出个方案,但是现在礼部是个什么德行,大家都知道,皇帝既然自己处理完了,相信礼部那些人也不会说什么,这毕竟是个得罪人的事儿嘛,能不插手就不插手,又捞不到什么好处。
“二呢,是朕与两位郡王说话的时候,知道了他们之所以谋逆,与镇南王有关,镇南王如今握着岷王府,却在俸禄上耍了些手段,将大半俸禄都按照大明宝钞发给他们,他们也是实在没办法,这才起兵谋逆的。”朱祁钰继续道。
“那陛下的意思是?”王直还是有点迷糊,不知道朱祁钰到底想说什么。
事情不是都处理完了吗?两位郡王也都废为庶民了,还提他们谋逆的原因干什么?难道陛下发了仁慈之心,想要找个机会赦免了他们?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是想请王老爱卿想办法调查一下如今宗室的生活情况,俸禄是否够他们生活的,什么人俸禄太少活不下去,什么人俸禄和家产比较多的,统计之后让金濂拿出个方案来,略微做一下调整,免得再出现广通王和阳宗王这样的情况。”
原来是这事儿啊。
王直点点头。
这个没问题,既然皇帝想要了解一下藩王的生活,那么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反正这些藩王都在大明各地,只要让各地官府整理个报告上来就行了,没什么难的。
至于出方案,那是金濂的事儿,毕竟他督管着户部,负责大明藩王的俸禄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唯一麻烦的,估计就是执行方案的时候,没钱的还好,有钱的可能会有一些麻烦,毕竟谁都不想平白无故掏钱出来,你岷王一脉的事情关我楚王一脉什么事儿?大家都是宗室,活不下去找朝廷就好了,为什么要削减我的俸禄?
哦,可能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官府报告的真实性,有些人可能从广通王阳宗王二人谋逆被废的事情上推测出来朝廷要报告的目的,花点银子贿赂一下当地官员,做个假什么的,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若是大明官员值得信任,朝廷就没必要派出监察御史分巡四方了。
想了想,王直出声道:“陛下仁厚,老臣万分敬佩。”
“此事不难,只要内阁出一道命令,命各地官府把藩王们的情况整理汇报上来就行,不过为了确保他们的报告准确,臣还是想请陛下让锦衣卫也汇报一下。”
朱祁钰眼睛一眯,问道:“王老爱卿可是说,各地官府中人可能接受藩王的威逼利诱,从而在报告上作假?”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王直直接确认道。
朱祁钰想了一下,旋即点点头:“可以,此事朕会吩咐卢忠去办,不过王老爱卿,此事还需要你们内阁拿出个合适的借口,尽量不惊动各地藩王。”
“这个”王直有些为难,这件事明显就是在调查各地藩王的家产,想要不惊动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见王直为难,朱祁钰微微一笑,道:“王老爱卿糊涂了,其实此事并不算难。”
“请陛下明示。”王直见皇帝有办法,立刻恭敬请计。
能不用自己费脑子那还不好?
不过朱祁钰却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办法,而是说道:“王老爱卿,这件事还是由你们内阁去想,朕只给你一个思路,如何将一棵树藏起来,不让别人轻易找到,若是你们内阁能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此事就不会让你们为难了。”
“如何将一棵树藏起来,如何将一棵树藏起来”王直在内心嘀咕了几遍,但还是没有任何思路,索性将此事暂时搁置,反正又不是什么着急的事儿,回去和内阁几位同僚一起商量就是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见王直还是没有想明白,朱祁钰微微摇了摇头,这群老臣的确是经验丰富,处理朝政四平八稳,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人老了,思维转得不够快,好在他早已和王直说过了,内阁阁臣一任五年,最多两任,而且他最多只会用王直做一任内阁,之后还有其他安排,所以即便王直已经跟不上他的思路了也无所谓。
而且王直到时候也快七十了,估计也操持不动繁重的朝政,最关键的是,比他还老的胡濙肯定更不行,朱祁钰彻底清除太上皇遗留老臣的计划又能推进一些了。
朱祁钰笑着道:“王老爱卿回去慢慢想便是,这个事情又不着急,抽空做了就行。”
没想到王直却是摇摇头道:“陛下,您的事儿说完了,臣还有事情要禀告。”
“哦?”朱祁钰没想到王直会这么说,惊讶问道:“王老爱卿还有何事要与朕说?”
王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缓缓道:“是与安南互市之事。”
朱祁钰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件事不是金濂和陈循在操作吗?为何不是他们过来说?”
王直笑笑,解释道:“陛下,此事的确是金大人和陈尚书在操办,但是方才陈尚书来了趟内阁,与金大人简单说了一下商谈的结果,老臣听到了,就想先和陛下说说,看看该如何赏赐他们。”
刚才朱祁钰在召见朱徽煠和朱徽焟,就让王成将所有人都挡在了外面,现在看来,是陈循来过了,看朱祁钰没时间,也就转去了内阁。
朱祁钰略带惊喜地问道:“事情有结果了?谈到什么地步?”
王直笑着道:“嗯,事情谈成了,陈循陈尚书和刘中敷刘侍郎将互市的规模扩大了两倍,安南使臣已经答应,安南将会筹集三十万石粮食与大明交易。”
“价格呢?”朱祁钰继续问道。
在这件事情里面,价格才是重点,如果采购的价格太高,那还不如不买。
“两百八十文一石。”王直也没有绕什么圈子,直接回答道。
“两百八十文吗?”朱祁钰在心中思索着,他对大明的粮食价格并不熟悉,不知道两百八十文意味着什么。
王直也知道这件事,于是继续道:“陛下,两百八十文一石的价格相当于如今京师粮价的一半,也就是说,单是在粮食的价格上,我大明就节省了近六万两银子啊。”
“不错,不错。”朱祁钰听了六万两这个数字,满意得连连点头。
有了这六万两,基本上太上皇葬礼的花销就可以抵消掉了,而且安南使臣还要采购大明的货品呢,这又是一大笔进账。
而且从广西运往云贵,运费又能节省下来一大笔,里外算来,大明和安南的这次互市,朝廷至少可以获利十五万两以上,这还没计算安南使臣手里的大明宝钞呢,朱祁钰让户部准备的东西可没有那么多,安南使臣还是要找一些民间商贾才能把手里的大明宝钞花完,但是现在大明宝钞什么德行谁都知道,那些民间商贾可不会用自己货真价实的商品去换废纸一样的宝钞,自己又不允许强买强卖,那么这些宝钞怎么办?只能砸在他们手里。
毕竟大明不是不让他们花,而是他们自己花不出去,这又怪不到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