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主打歌》作为林想真正的首张专辑,红星唱片决心舍下重金,精心打造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主题确定,主打歌曲确定,v也广邀乐坛知名导演拍摄。
几番商讨,将专辑的主要听众层设定为15岁到30岁之间,其中包括高中生、大学生,以及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v拍摄画面的风格,也主要以林想帅气、开朗的偶像形象来着重设计。
由于林想的专辑歌曲,都是自己包办,对歌词、曲调都很熟悉,在编曲、录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时间。
有的歌手,本身就不是原创型人才,在歌曲录制中,会面临很多问题。
歌词、旋律记不住,没有音感,就会导致录制周期延长。有些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制作人只能逐词逐句来抠,最后保留最好的录进专辑。
这年头,因为有些辅助性的录音设备还没那么先进,所以,相对来说,歌手的唱功普遍不错,修音的情况很少见。
不像后世,很多歌手离开修音设备,只要来一场现场演出,立马现原形!
林想庆幸的是,录制首张单曲的时候,他早已经过了变声期,现在嗓音基本稳定。
录制过程中,林想还是按照之前的想法,又拿出四首歌,组成十首正规专辑。
四首歌分别为:《我可以》、《彩虹天堂》、《我们小时候》和《无底洞》。
又是四首高质量的作品。
这种“才华”再次折服一众红星唱片的人。
陈建添当时拿着四首新得的歌曲,直呼肉痛。
他和章亚东几人都一致认为:太暴殚天物了。
教你整几首歌凑合一下,也没叫你上来就“天炸”啊!
他们甚至觉得,应该五五分,各取五首歌,组成两张专辑。
但林想否决了。
说好的要“震惊”整个华语乐坛,怎能说话不算数呢?
何况,哥们脑海中“精品”好货可不少呢!
当然,这种话他不会当面说出来。
从此,陈建添每每看向林想的眼神,都是带着“刀来了”的符号:……
原本只觉得捡到一颗宝藏,现在,这特么捡到的就是一座金灿灿的“宝矿”啊!
只是,他现在已经不再自信了。他越来越感觉,林想这座“金矿”,他快把握不住了!
……
歌曲录制进程飞快。
其中,《分开旅行》,女声演唱部分,陈建添找的是他旗下的签约女歌手希莉娜依。
此女在93年就签约红星生产社,出过一张专辑。
98年年初,还和胡兵一起合唱了古天乐97港版的《神雕侠侣》,主题曲《归去来》,算是小火了一把。
原本,《分开旅行》中,林想很想找师姐袁丹晨来演唱,但是嘛,人终究还是要讲人情世故的。
陈建添一而再三的“迁就”他,林想实在不好拒绝人家。
况且,希莉娜依也是一个西域的大美女,跟林想合作,他也不亏。
就这样的速度录制,基本一两天可以完成一首歌。
这还是过半时间花费在编曲上面。
就这,也堪称“神速”。
至少,陈建添从事音乐工作十几二十年,哪怕在快节奏的香港乐坛,也没有遇见过类似的情况。
最主要的是,林想让人省心啊!
每首歌曲,该选用什么风格、乐器怎么搭配、节奏怎么进行,他比章亚东这个专辑制作人更清楚。
几人合作下来,浑身通透,就一个字:“爽”,两个字概括:舒服。
这样的“天才”,陈建添“把握”不住,他都不会责备自己。
在这个“物竞天择”的世界里,有才华的人,只会“向上兼容”,并不会“向下”屈服。
所以,哪怕将来注定会林想离开他座“小庙”,他陈建添也乐得结个善缘,放人。
这都是后话。
专辑录制进度快,所有工作人员都高兴。
之前联系的v导演也已就位。
二月初。
林想的专辑v在京城拍摄。
第一支选取的是《海浪》。
不仅因为《海浪》是林想迈入歌坛的第一首作品,还因为《海浪》的v简单,林想一个人作为主角就可以完成。
海淀区,昆明湖附近。
导演组就近找了一家工厂,作为v的部分拍摄地点。
“灯光准备,收音准备。”
“action!”
v导演陆学长手握导筒,一声令下。
一张宽大的白色幕布前,林想背着电吉他,身前两盏镁光灯交替打在白布上,他恣意挥洒着琴弦,旋律飞扬、悦耳动听。
本来,现场拍摄,一般不要求歌手真唱、真弹琴。
只需要歌手“摆造型”,导演选取歌手本人最帅、最酷的一面呈现出来。
其他的画面都交给后期剪辑。
少部分实力派歌手,会采取现场收音的方式。那种方法对歌手、导演要求都很高,你一个音符不到位,就会重复拍摄。
“林想,保持住,很完美。”
陆学长满意的看着,监视器后面呈现出来的画面。
林想是真实按照编曲中的旋律弹奏。
看在陆学长眼里,这个“小师弟”还是有点“东西的”。
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的。
一个圈子的人,多多少少会遇到。
陆学长是林想的师哥,都是北电导演系毕业的。
红星唱片几年前,帮郑钧发行的专辑其中一支v就是陆学长执导的。
自家小师弟,拍摄过程中也好说话。
你看,这就是背靠“大树”的好处,哪里都能遇到同门师兄。
工厂里拍摄完成,接着就是转场到室外。
《海浪》整首歌曲的寓意,主要就是人在大城市的迷茫、孤寂。
v中要表现的就是林想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繁华、忙碌与他孤身一人的画面形成一种落差的对比。
只是室外的拍摄就苦了林想。
冬季,京城的气温还是挺冷的。
为了展示出夏季的气息,林想必须穿着单薄的衬衫、外衣,一遍又一遍的找寻镜头感。
有时候,要突出画面中夏季的炙热感,林想先是跑出一身汗,然后用风机吹风,或是拿矿泉水淋湿自己。
反正就是反季节拍摄。
对于职业演员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冬季拍夏天的戏,夏天拍摄冬季的剧,都是这么操作的,就看导演功底如何。
比如,大名鼎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姜麻子”就是在冬天拍摄的,剧里展现出来夏季的画面,不提醒估计没几个人能发现……
师哥陆学长怎么安排,林想就怎么表演。
同为导演系的人,林想正好在拍摄中悄悄“偷师”,陆学长也愿意传授他的经验。
等到都拍得差不多,最后再来颐和园内,拍昆明湖。
林想只需要站在镜头前,背对湖面,摆几个惆怅、迷茫、失落的表情就可以。
通过后期剪辑,就是“海浪”的“海”跟“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