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一些人,能够将一些难以启齿的话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缓和尴尬和窒息感;
一些人,能够将一些本来内在肮脏不堪的事情通过修饰的方法表露出来,让原本不堪的事实,听起来彷佛不那么糟糕了;
正如一些人,当别人怀疑自己时, 他们还能够叁言两语之间,便扭转局势,彷佛自己成了最受委屈的人,冤枉至极,事件翻转……
还有一些人,明明是在撒弥天大谎,却用另一种方法掩盖自己的目的,这种手段说出来的话, 倒彷佛成了善意的谎言,并不是自己真心隐瞒……
还有就是,如同这些黑心亲戚这般说话的人。
他们用无限抬高对方的方式,将自己的处境形容得无比凄惨,进而激起对方的同情心与怜悯心,甚至是如果不帮助就会产生的愧疚心理。
并且,透过拉近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觉得,基于双方如今亲密的关系,这你都不肯帮我,太对不起我对你的信任了,你对得起我们的关系吗?
这是无声的质问。
当然,这些黑心亲戚也不会傻乎乎的用质问的方式表露出来。
明显是迂回作战了。
明明表面上并没有质问出声,但内里,满满的都是另一种质问。
透过对方的愧疚心来,让他们自己从内心质问自己。
这一招,无疑是高招!
让自己显得无比白莲花,就算事后拿些老实憨厚的亲戚发现不对劲, 自己居然稀里煳涂就答应了他们的条件, 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是钻了别人的心计里面了……
他们在事后,只会觉得自己当时傻乎乎的,莫名其妙就被愧疚心理鼓动,连自己都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就答应了全部的条件。
把钱和人都给直接借出去了……
这钱,自然就是黑心亲戚所说的,自己欠下别人的巨款。
至于那人嘛,当然就是这些亲戚自己本人了。
毕竟,他们的黑心亲戚都说了,他们最近生意难做,不仅欠下了别人的巨款,被人在屁股后面追着要债,这段时间生意情况如何,就关乎着自己的小命了。
如果生意不错,就能安心赚钱,把债全给还了。
如果生意收入不佳,那就完全没得救了……
毕竟, 向他们借的那笔钱, 于全部的债务来看, 仅仅只是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还债的。
暂且先借一点儿,只能勉强缓和一阵子,让对方别一个劲儿的揪着自己,影响了自己做生意。
但归根结底,想要彻底解决债务的问题,安定下来,势必得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意状况。
毕竟,这关乎着可是自己未来一生的命运……
但是,无可奈何的是,生意无比重要,只是,他却不能在此期间好好经营。
为什么呢?
因为人手不足啊!
由于他如今资金周转不灵,为了破釜沉舟,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将所有的家底,都投入到了入货当中,万一没有将这批货物变现,那他以后就可以宣告完了……
只不过,问题又来了!
因为他的钱都花在了进货这件大事上,底下的长工因为他们没有钱发工钱了,直接跑路了。
说起来,这也可以理解,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大活人都是小老百姓,出去做工,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要挣钱,总不能因为老板没钱了,自己还能无怨无悔的继续在这儿工作,不求报酬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就已经不能算是做工了,而是在做慈善了……
只不过,慈善这种事情,向来都是那些大老爷,有权有势,才有这个能力偶尔发发善心。
毕竟,就算挥霍出去了,这点儿小钱对于那种大老爷的家底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金山只不过少了一层薄薄的金箔,能影响到什么呢?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来说,尤其是如今,正处乱世,世道越来越不好了,就连自己的小命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命运给收割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早在这些年来,朝廷腐败,皇帝陛下自从十岁登基以后,直到自己等到了适当的年龄,可以亲征了,还是不愿意上朝理政。
每天窝在自己的宫殿里,偶尔过问一下边境的军情,如果看到大批的割人头现象,才兴高采烈的跑去骚扰太庙,告诉列祖列宗们,自己如今这个皇帝当得真不错。
边境时常都有大斩获,可见大明在自己的手上,并没有没落……
实则,除了这点儿能够向祖宗炫耀的事情,其他方面,这位潜心在宫殿做自己的事儿,始终懒得上朝的皇帝陛下,可一点儿也没干什么实事。
更何况,其实说起来,那些让他能够向祖宗炫耀的边境战况,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呢……
毕竟,“得益于”大明朝规定的奇葩勘定战绩的方法,用斩首数目来衡量战役的成败。
不少边境明军的德性,由于大明朝数十年如一日的欠饷欠粮,这伙人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斩首得到的奖励,为了能够斩首成功,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了。
抱歉,这可不是称赞,相反,这其实是一种讽刺……
因为这帮人斩首,经常不是对敌人的斩首,而是总是因为实力不足,没有能力对付那些主要敌人,就把归附自己的属夷和自己大明朝的边民给霍霍了。
专门对付自己人。
最后,通过他们熟能生巧的托尼水平,完美的帮这些被借用人头的老乡理个美美的发型,装作是敌方大军的头颅,呈报上去。
这还是已经改善过了的……
以往斩首规定刚下来,还没有其他要求的时候,这些人连老弱病产都能霍霍了,上报朝廷。
后来,为了杜绝杀良冒功的行为,朝廷还严格执行了头颅的审核制度。
因为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帽子与大明百姓不同,如果发现头颅的额头之上,有大明朝百姓习惯佩戴的帽子的痕迹,头颅的审核就不会通过。
再者,就算日后底下人呈上来的头颅有老弱病残的,如今一律不予通过。
虽然有些外夷,到了丧心病狂的时候,为了给自己声张虚势,把自己境内的妇孺儿童老人全给带上,显得自己队伍浩浩荡荡,能够带来无尽的压迫力……
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发生激战了,或许真的能够斩获一些对方敌军老弱病残的头颅。
只是,由于斩首制度刚定下的时候,杀良冒功的行为缕缕发生,经常都有边境的老弱病残被杀害,冒领功劳。
于是,朝廷下了规定,日后除了青壮年,属于参军范围的头颅,其他年龄外的头颅一律不准通过……
如果呈上来了老弱病残的头颅,也只能算底下军民杀良冒功了……
所以,后来那些边境边军们,就一个劲儿的逮着青壮年的头颅薅,刺头不敢薅,还专门挑听话的小势力薅人头。
把欺负人这种行为,贯彻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边境经常发生这种杀良冒功行为,导致有时候皇帝陛下因为某些战功,美滋滋的跑去骚扰太庙,祭拜先祖,告知列祖列宗们自己如今的功绩,很可能这些功绩,有不少都是有许多水分的。
作不得真!
但是,谁让底下的军民们都对自家陛下的心思摸透了呢!
就知道他好这一口。
所以一个劲儿的找机会一次性薅成千个人头,战功报上去了,皇帝陛下有借口骚扰太庙,给了他面子,得意洋洋,底下的边军们也能够有机会得到人头的赏钱了。
要知道,大明朝的将士们,几十年如一日都难以得到准时的饷银。
欠饷这种事情,是习惯了的……
朝廷上层人士拼了命的圈地发财,地主敛财,坐拥无数财富和土地,但保疆卫国的将士们,却经常没有饷银发放。
记得援8朝征战时,明明说好的先登五千两,将士们发放叁倍饷银,结果事后朝廷却反悔了。
五千两的先登奖赏,当做无事发生。
明明先登的那名将士,因为南北士兵的冲突,主帅干脆把先登给了自己的一方。
并且,这个先登的奖励,也根本没有五千两,和将士们分了钱,每个人也就十几二十两的奖赏。
但是,将士们对此也心满意足了。
因为,他们知道朝廷的德性。
许诺的五千两,拿不到有屁用,最起码,现在钱是少了点儿,但好歹能拿到手里了。
尤其是那些边军们,他们都是卫所出身,不是戚家军那种朝廷准时发放饷银的体制,他们一直没有饷银,于是便变成了溷溷,经常用各种方法赚钱。
因此,这批军人的质量,根本好不到哪儿去……
所以子啊一次又一次的外夷入侵时,边境的百姓们才老是被外夷抢掠。
因为,这些卫所出身的边军们,因为没钱,压根儿没有心思去操练,所有的空暇时间都跑去做兼职了,哪儿有能力对付那些凶勐的敌人们。
毕竟,蒙古大草原上,没有盐,没有铁矿,他们为了这两样东西,只能跑到明朝这边要。
但是,由于大明朝廷不和他们开通互市,蒙古人根本没有和大明百姓和平交易的机会,于是乎,为了生存,就只能抢掠了。
食盐和铁锅,是最受蒙古人欢迎的抢掠品。
边民们被这种经常性的抢掠实在是忍无可忍,可偏偏自家的卫所边军又是不中用的。
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保护。
说不准什么时候,这些人没钱花了,还会来借他们人头一用。
边民们两头不是人,简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欠饷这种事情,可不单单发生在边军身上,你们瞧,连援8朝征战的先登奖励,朝廷都能如此抠门,说话不算话,日后发生什么事情来,也都不奇怪了。
说起这个来,前段时间,蓟镇才发生了惊人的事情——
名震天下的戚家军,被一网打尽了!
戚家军,对外从来没有辱没过名声,每次征战,死伤人数都极其稀少,可谓是能征善战,个个将士都是绝顶好手。
但是,这样的军队,不是被外面的哪一支强大的队伍给击败了,而是亡于自己人手中。
由于朝廷始终不肯发放当初援8朝时承诺的饷银,戚家军们愤怒了,一致发起讨饷的行动,声势浩大。
最后,蓟镇的总兵王保假意许诺明日一早便会将欠饷发放,不过,为了不将消息透露出去,以免其他那些还没得到饷银的士兵又跟着闹起来,便让戚家军对这件事情噤口不言。
而且,为了保守秘密,就当没有听过这个消息,明天不带甲胄兵器,直接前来领钱。
结果,信以为真的戚家军,果真如约而至。
但是,迎接他们的,是朝廷的利箭!
点到名的戚家军,无一例外,都是被自己人的利箭所杀……
只要将讨饷的士兵们杀了,就不会有人追讨饷银了,这就是大明朝的逻辑。
名声赫赫的戚家军,不亡于任何敌军的手中,却死于对自己人的信任当中。
一两千人的戚家军在同一日身死,在此之前,没有一次战役中,戚家军产生过这种伤亡数目。
并且,并没有在当地的其他戚家军,也一并被朝廷遣返,当然,欠下的饷银,也就当不存在了。
策划这件屠杀时间的总兵王保,最后还被皇帝陛下加官进爵了……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这种事情,究竟是总兵王保一人所为,还是朝廷的预谋计划呢……
结果显而易见吧!
当然,这种事情,历史记录下来了,但是,对外也没有宣传,导致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大家只知道戚家军对抗倭寇,却不知道戚家军亡于谁人之手……
到了后面,崇祯皇帝继位,天下彻底大乱,朝廷召回原来的戚家军,也没有任何一人响应了。
因为,他们都被伤透了心……
而在萨尔浒战役当中战死的戚家军,是后来从江浙地区重新临时招募回来的,并不是当初经过严格训练的戚家军。
只是有戚家军的一个名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