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晏殊就要跟着江辞他们一起下山,此事因是临时决定,有些突然,所以临走之前她还有一些事情要安排。
晏殊将七叔公、晏富贵、赵三、王大能几位管事的请到家中,谈论起开荒一事。
“虽然村民们目前能依靠葛根和冬笋过活,但这些东西总会有吃完的时候,咱们村子里这么多人,总要为今后的生计打算。”
七叔公沉思了一阵儿,睿智的眸子朝晏殊看去。
“四丫头,你可是有什么想法?”
既然这丫头主动将他们聚到了一起,肯定是有些主意了。
晏殊如实道:“半坡村后山附近的耕地有限,若分到每家每户手里估摸也就一亩良田,如今几年内年景都不会太好,庄稼收成上指定是不能和往年比的,若上交了公粮之后,到手里的余粮别说卖钱了,只怕连自家糊口都困难,所以我想让几位组织村民上山开荒,山上的田地虽然不能和良田比,但种植一些杂粮也算是一份额外的收成,各位觉得如何?”
几人听后面面相觑。
赵三道:“这个法子我们也不是没想过,只不过山上开荒并非易事,即便开垦出一片荒田也未必能种活庄稼。”
晏富贵也紧跟着道:“山上杂草树木众多,能耕种的地面比较零碎,就像赵老弟所言开垦起来并非易事,之前在杏花村时有不少村民也曾试图上山开垦荒地,但浇灌、耕种、施肥都比较麻烦不说,山上树木繁茂阳光不足,种的庄稼长势实在太差了些。”
七叔公、王大能也点头附和,他们都是种地出身,自然都是种植庄稼的好手,晏殊这个提议看似挺好,但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
晏殊点了点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普通的庄稼在山上的确影响收成,所以我想组织大家种植一种新的农作物。”
七叔公浑浊的眸子顿时亮了起来。
“新的农作物?”
晏殊将放在竹篮里的土豆拿了出来:“此物为马铃薯,是二郎在一本古书籍上看到的一种食物,恰巧前段时间我们在岭泉镇附近的山上发现了一些。”
江辞是读书人,看的书多认知自然广泛,所以这时候把他推出来最为合适。
“我看看。”
七叔公激动的站起身走到桌前,从篮子里拿出一颗土豆仔细的查看了一眼。
晏富贵、赵三、王大能三人也都凑上前来查看。
“四丫头,这东西灰不溜秋的怎么吃啊?”
晏殊笑道:“这是已经煮熟的,可以直接吃,你们尝尝。”
晏富贵将手里的土豆掰成四份,给了七叔公、赵三、王大能每人一块。
四人细细品尝后对土豆的味道很是满意。
“比那葛根可好吃多了,又香甜又软面的。”
七叔公笑道:“这东西吃了很有饱腹感,可是能当主粮啊,不知产量如何?”
晏殊轻咳一声,关键点来了。
她伸出两根手指。
“两百斤?那产量很不错了。”
普通的农作物一季也就能产出两三百斤,其中还要交出五六十斤的公粮,再卖出去一些贴补家用,一家人所剩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的,若能在山上开垦荒地种植这种叫马铃薯的东西,那他们就能增加不少口粮了。
“是两千斤!”
听到两千斤这个数字,四人如遭雷击一般,表情极为震惊。
“四丫头,你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吧?你的意思是这东西亩产两千斤?”
晏殊笑了一声:“您几位都是长辈,当着各位的面我哪儿敢开这种玩笑?只要种植得当亩产两千斤是没有问题的。”
这还是最低产值,如果科学种植,最高亩产可达到八千斤,但此时她要考虑的是山地,采光日照和种植技术都要考虑在内。
七叔公深深吸了一口气,握着拐杖的手指微微抖动。
若是别人说这种话他是打死不信的,什么东西能亩产两千斤?可说这话的可是晏殊,这个一路出谋划策带着他们逃过各种天灾人祸的姑娘,他不得不信。
沉吟了好一阵儿,七叔公道。
“如果此物真的如你所说亩产两千斤的话,一旦传扬出去必然会引起朝廷的重视。”
江辞从外面走了进来。
“此物今后若能在大隋普及开来自然是利国利民之事,不过如何耕种、收成如何都要我们亲自试过才知道,所以这两年我们在山上开荒种植此物之事暂时不能外传出去。”
七叔公看向江辞,觉得他说的在理:“没确定这马铃薯究竟产量如何之前,的确不易外传出去,不过若真亩产两千斤的话,每年的收成咱们村子的村民可吃不完,该如何解决销路问题?”
江辞将一份亲笔起草的契书双手递给七叔公。
“这是一份契书,七叔公看后若觉得可行,就让村民在上面画押,此契书便可奏效。”
七叔公伸手接过那份契书,上面大致内容是村民组队上山开垦荒山,最终开垦出的田地归半坡村集体村民所有,种子由晏家免费提供,最终收成晏家占两成,剩下的八成平均按人头分配,村民若想售卖马铃薯,晏家可以每斤两文收买,契书中明确提出两年内山上产的马铃薯不可对外售卖,一旦有违背契约者不仅要出一千两的高额赔偿金,还将被赶出半坡村。
看完契书后七叔公连连点了点头,开垦荒山种植马铃薯,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若真按照四丫头所说一亩可产两千斤马铃薯的话,每年只靠马铃薯每家都能赚几两银子呢。
“这契书反倒是大家占了便宜,二郎、四丫头,你们手里眼下有多少马铃薯?”
晏殊道:“七叔公放心,开春三月底才是种植马铃薯的季节,届时我们会将种子全部送回村子,到时候我们在教大家如何种植。”
“好好好,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咱们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一定能开垦出不少山地的。那就这么决定了,我这就去召集村民告知此事。”
七叔公等人心情激动的离开了晏家。
晏殊看向江辞:“这里的村民并非所有人都可靠,除了我爹娘、二柱他们之外,还要留下几个人盯着这里才是。”
江辞柔声道:“不必担心,我已经安排人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