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浑束热,一叶不吹风。
正房里,云竹恹恹的躺在榻上。
一天热过一天,屋里冰盆早就用上了,可身上还是冒汗。
草丫在一旁打着扇子,看了看天气,问道:“夫人可有什么想吃的?”
云竹的手搭在肚子上,身上发懒,也不饿,就摇头,“不大想吃。”
草丫劝了两回,好歹才松了口,但不过喝了半碗白粥就了了。
“夫人,您好歹再用些。”
“夫人,您别担心老爷,顾着您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要紧。”
“夫人……”
云竹看着身边三个丫头眼中的焦急,叹了口气。
她是真吃不下。
天气实在太热了,她有些苦夏。
草丫三个对视一眼,有些苦恼,夫人这样不吃饭是不行的啊。
正想着怎么再劝劝,忽见顾清明回来了。
云竹惊喜,先问他怎么这会就回来了,接着打发丫头打水洗漱,再添碗筷。
顾清明擦洗后换了衣服,先吃了碗饭,速度才慢下来,有空和云竹好好说话。
“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近来有些累,今儿回来的早些。”
“尽人事,听天命,你做的很好了,歇一歇,别绷的那么紧。”
“好,知道了,你吃了没有?”
“吃了,别管我,你吃你的。”
等顾清明吃完,出去了一趟,回头就见草丫在廊下欲言又止。
顾清明上前,“怎么了?”
草丫就将最近云竹胃口不好的事说了。
“好,我知道了,你回去休息吧,今儿晚上不用你们守夜。”
“哎,谢老爷。”
既然他知道了,草丫心里就松快了,行礼后愉快的回屋休息。
在她看来,没什么是老爷做不到的。
被草丫看好的顾老爷想了一下,抬脚去了灶房。
云竹在屋里眯着了会,等睁开眼,就瞧见顾清明端着个托盘进来。
“是什么?”
“下来瞧瞧?”
顾清明将托盘放在桌上,扶着云竹下榻。
云竹探头去看,却是一碗疙瘩汤。
用料很丰富,配了薄肉片,木耳丝,笋丁,青菜叶,鸡蛋碎等等,面疙瘩掐的很小,滴了香油,闻着香得很。
顾清明道:“再吃点吧。”
云竹摇头,“好热,不想吃。”
还是这种热乎乎的东西,闻着虽香,可下不去嘴。
顾清明就拽她进了空间,“坐一会,凉快了再吃,但是得吃完。”
他摸摸云竹的脸,带着些疼惜,“都瘦了。”
云竹反驳,“哪里瘦了?我胖了好些斤呢。”
顾清明捏捏她的鼻子,“那是孩子的重量。”
夫妻两个坐在一起,说些没营养的闲话。
等坐了会,身上凉快了,云竹还是拿着勺子将疙瘩汤吃了。
毕竟是他百忙之中亲手做的,还是要给点面子,而且,味道挺不错的。
“我刚来的时候,吃的第一顿就是疙瘩汤,那天……”
很久没吃这个了,突然吃到,还有些新鲜。
云竹不免想起从前的事,那会她刚来到这里,在郑家跟后娘碰了一回,赢了之后到灶房做了吃的。
她现在是孕晚期,总是很容易觉得累。
不过吃了个饭,说了会话,就忍不住打哈欠想歇着了。
顾清明瞧她有些硬撑的意思,搂着她到床上。
“睡吧,我陪着你躺一会。”
“陪我躺?你这些天早出晚归的也没睡好,难得早回来一天,吃饱喝足,不如也睡了吧。”
顾清明亲亲她的额头,岔开话题,“睡吧。”
见状,云竹轻叹,闭上眼睡了。
等她睡熟,顾清明从床上起来,出去到外边书桌前磨墨。
他准备递折子了。
之前虽然都说会旱,也是按着会旱灾做的措施。
可不到那一天,心里总是存有细微的希望。
万一呢?
可是直到七月里,仍然没有下雨的迹象,长久没降雨,河水位置都有些下降了。
这时候再不能骗自己。
顾清明斟酌着用词,希望朝廷能多给些赈济粮,让百姓得以撑的久一些。
京城。
内阁瞧见顾清明的折子,麻溜的上报。
没办法,谁叫这顾清明叫陛下记住了呢,每隔几个月总要问一问情况的。
折子很快到了永明帝的案头。
“顾清明的折子?”
永明帝瞧见了,面上带笑,毕竟每次收到顾清明的折子,他总会带来些惊喜。
不知道这回是什么?
然而他的好心情终止于看清折子上的内容。
“啪!”
折子被摔落在桌案上。
张福禄跪地,“陛下息怒!”
心里不断揣测,顾大人在折子里说了些什么,惹得陛下生气。
这顾大人一向得陛下青眼,前程无忧,难不成今儿就此止步了?
他正杂七杂八的想着呢,忽听永明帝叫他传人。
张福禄不愧是御前大太监,反应极快,“是。”
皇帝召唤,莫敢不从,来的都很快。
永明帝捡起方才摔在一旁的折子,问下方站着的几个大臣。
“今年有旱情?”
大臣们愣了愣,心想没有啊,可是瞧见永明帝的样子,他们也不敢说。
永明帝习惯了他们这怂样,今儿也懒得跟他们绕弯子,便将折子给他们传看。
大臣们先看到名字:顾清明
随后心里有种踏实了,果然如此的感觉,他们已经习惯这个顾清明的折腾了呢。
再往下看,只见其言之凿凿,说着旱灾的事,当即正了脸色。
“顾大人不是信口雌黄之人,想来确有其事。”
“既然幽州如此,别的地方怕也不能幸免,还需问问。”
“顾大人所叙几样措施不错,可叫旁地学习,只是也该因地制宜,不能全搬过去。”
“臣以为,不如……”
能被永明帝叫来商量事的,都不是草包,一样样的开始商量起来。
永明帝心里总算爽快了些。
张福禄在旁边看着,暗暗心惊。
刚才他还腹诽顾大人的前程要到头了呢,现在看一群大人围着他的设想开始想对策……
顾大人的前程看起来仍然稳中向好呢!
当然,永明帝再喜欢顾清明,也不会在这件事上放松。
朝廷开始询问就近的知州知府,得到了很不好的反馈。
旱的范围还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