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州和崇州离得近,快马两天就能到。
后来崇州知州弄出了水泥,在崇州境内广修水泥路。
作为崇州的兄弟州,平州知州发动境内商户弄了好些水泥,虽然比不得崇州的财大气粗,但主要道路也粗粗修整了一遍。
两州之间的交流越多,两边的道路修的越好,现在快马在两州之间打个来回都只需要一天多了。
当初魏思远决定回老家来,也是因着跟老师离的比较近,万一有个什么事,能抓紧赶到老师身前。
“咳咳咳。”
他起来的比较急,忍不住低咳几声。
对面的魏夫人忙站起来,伸手扶住他,“别多想。”
别看老师面上严肃,熟知他的人才知道,老师是个话痨。
因着两边离得近,老师常与他们联系,有时候吃到什么好吃的了,都可能写首诗寄过来,邀他们共赏。
偶尔一天寄来三封信都是正常的。
只是从没送过加急的信件。
魏夫人有些好奇,但并不认为老师会出什么事,李家多少人呢。
魏思远拿到了信,迅速打开一目十行的看完,脸上却露出了个奇怪的表情。
魏夫人更好奇了,“这是怎么了?”
魏思远将信件给她,“老师邀请我……去崇州官学教书。”
“崇州官学?”
因着魏思远早年跟着老师在崇州生活过几年,他对崇州的感情不一般,连带着魏夫人也比较关注崇州的消息。
从前崇州什么样她是知道的,后来崇州换了知州,多有发展,她也知道。
只是却不知崇州发展的这般快,都要建官学了。
这一看就是府衙里有银子,可以随便花了啊。
索性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老师开口,弟子必然是要遵从的。
魏夫人与其夫心意相通,不必多说就知道他的决定,只问,“什么时候去?”
魏思远说:“不急,老师提及崇州极缺教书先生,叫我帮忙寻几个合适的一并过去。”
他想了想,这两日就在府中办个小宴,邀请些老朋友吧。”
魏夫人点头同意。
魏思远以手覆上她的手,道:“辛苦娘子操持了。”
魏夫人笑意盈盈的,“倒也不麻烦,再说,还有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帮我呢。”
他们二人婚后育有两子一女,女儿虽出嫁,随其夫到外地。
但两个儿子都在身边,他们的媳妇也都是平州官家出身,论性格论能力都不错,在家事上很能帮的上她。
魏思远的名头比他老师李先生的名头要大。
毕竟李先生身上到底只有个举人功名,而魏思远却是实实在在坐到四品官后退下来的。
他的出身不高,甚至年少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寄住在老师家里,后来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走到了那个位置。
可以说,魏思远是平州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偶像,很多出身不高的读书人都想复刻他的道路。
且他年少时受过老师的恩惠,知道随手一帮可能会对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他有能力之后,凡是遇到需要帮助且他能帮的,总是习惯性伸出援手,这导致他的人缘极好,人脉也广。
再有,他还有许多学生……
总之,魏思远的帖子下出去,凡是他请的,都按时来了。
寒暄过后,魏思远说出了请他们来的目的。
“几位都是平州人,或是在平州居住多年,自然知道崇州的情况。从前确实不大行,但近几年有所好转,如今要办学,老师托我寻几个先生。”
魏思远先情况说的明白,在座的人或是他的至交好友,或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不想坑他们。
“虽说崇州现在不错,但我还没去过,是以具体如何还不知晓。”
有一人说:“看来是不大好,依李先生信中所说,他们还在寻给秀才讲课之人,这……”
说句不好听的,在座的都是进士,给秀才讲课委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魏思远就说:“请几位来只是商讨,全凭你们心愿,若是愿意,咱们就一起出发,若是不愿,日后要寻我,可就要去崇州咯。”
他们几个每隔一段时间总要聚一聚,从前同在平州还好,往后可就不一定了。
有人不愿,有人情愿。
“老夫上了年纪,平日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做,只与你们这帮人谈天说地罢了,现在有机会到外头走一走也好。”
“说的是,我家娘子身子不大好,大夫也说最好叫她常出去走走,听说崇州风景不错,在平州居住多年,也一直没时间过去瞧瞧。”
“那我也去吧,教书呢,很多年没教咯。”
“……”
最终确定去崇州的总共有九人,算上魏思远就是整十人。
因着有人孤身前去,有人则要带家眷,是以出发的时间并不相同。
魏思远写了信给老师,李先生又将此消息告知了顾清明。
王同知等人表示,没事,他们每天派人在崇州城门口等着都行,只要他们来!
老师的人选确定,就可以着手准备招生了。
在招生之前,还需要做的就是检查一下官学的修建进度。
一期工程修建了大半,已经有一半能投入使用。
这天顾清明领着云竹和馒头一起来逛,又是一个全家出游的日子。
馒头之前来的时候,这边还是如破庙般荒芜,这次来,就已经大变了模样。
他很好奇,指着各处地方询问分别用做来做什么的。
云竹是看过官学的图纸的,甚至很多地方都有她的设计,就由她为儿子解答。
“这块地是运动场,学生们可以在这边玩蹴鞠什么的,毕竟身体是本钱,你爹当年就吃了身体不好的亏……”
“这一块往后种些菜,也不必特意找人,叫学生闲暇时候种就行了,正好锻炼一下,长成后供给食堂……”
“这边往后叫学生们种树种花草,咱们这或许能成为桃李满天下的那种官学呢,叫第一届学生留下点东西。”
对于这个,馒头跃跃欲试,“我也想种树。”
顾清明道:“种,你也是官学第一届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