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都市言情 > 浮萍承东来 > 第200章 捐赠后续

第200章 捐赠后续(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四合院:幸福生活开始 狂龙弃婿 回到大唐当乞丐 佛魔同途:以傩戏成就万妖之王 穿越之朝朝暮暮 我的刁蛮小姨子 丹道狂仙 他偏不 我一个人孤独的走着 银殇不敲门

二百

陈晓萍去接陈志强夫妇时,四个老人都有点依依不舍,李瑞芳一再强调农闲的时候要罗芬夫妇到夏江住几天。陈晓萍看着四个老人的真诚互动,心里感慨:“放下过去的不快多好啊,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救赎。”

送走了爷爷奶奶,陈晓萍的生活再次步入正轨 过平安夜的时候,虽然社会上呼声很高不过洋节,但陈晓萍是有仪式感的人,别个国家能过春节,我们为什么不过洋节呢,还是给班上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苹果,祝大家平安顺遂,学习进步。同学们齐声高喊:“谨遵懿旨。”陈晓萍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刘云飞说:“上届的学长学姐们告诉我们的。”陈晓萍恍然大悟,笑着说:“怎么不学点好的。”教室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随着生活慢慢步入正轨,陈天然把捐款的事情给淡忘了,圣诞节前夕,华夏央视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汉字听写大赛某优秀选手捐赠奖金九万元,用于感谢京城冻雨期间辛勤工作的公安干警、交通部门和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同时华夏(红十字会京城分会晒出抹去了姓名的捐赠发票,附文为:让爱心汇集成海,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此消息最初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京城遭逢百年难遇的冻雨,的确受灾了,那么多有钱人云集京城,那么多明星大腕活跃在京城,那么多达官显贵叱咤于京城,区区九万元捐赠,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随后,新华书店官网晒出一张照片:一大堆崭新的图书准备封装。附文为汉字听写大赛优秀选手获奖后回馈母校,用奖金为母校购买书籍。此消息一出,被一个叫金刚子涵的网友一转载,并把先前华夏央视官网和京城红十字会的消息截屏粘贴。这些捐赠消息才慢慢引起网友的重视,金刚子涵是一名网游高手,自己的粉丝几十万,于是网友们开始猜测捐赠人的身份,根据其捐赠的数目,人们都自然猜测到捐赠者可能是那个优秀得分手陈天然。而此时线下书店正火热宣传陈天然的新书《游遍华夏》和《拥抱疼痛》,有很多学生因为崇拜陈天然而购买了这两本书,还有的网友得知了消息后抑或是感动,主动去线下书店去买一本看着,阅读了书的内容后后大呼涨知识了,声称自己过去的旅游都是游了个寂寞,于是又在圈里传播发帖子,这样,竟然带火了《游遍华夏》和《拥抱疼痛》这两本书,好多书店挂出售罄的牌子,中原师大出版社和明媒文化传媒公司连续加班赶印,陈天然的名字随着她的两本散文集进一步传扬开来。

身在阳江县城的陈天然却浑然不知,她忙着呢,元月份,她将迎接两场考试,现在正在加紧赶做因为比赛而落下的作业,直到新华书店打电话来说为阳江一中配制的图书已到,请陈天然同学接洽,陈天然才想起这事。她只有把这事交给陈晓萍,陈晓萍只好出面,分别请当地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及陈天然就读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长出面接收此批书,因为是华夏新华书店总经理亲自督办这件事,所有的书籍一律五折出库,一万元的书本还是不少,特别是小学部的书,接近1000本,而初中和高中的也不少有大几百本。教育局领导和校长们想举行一个捐赠仪式,,陈晓萍婉拒了,把书转交给关领导后就闪退了,在某些人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而陈晓萍觉得她今年的风头实在出的太多,不想捧杀自己的女儿。但是领导们并未放弃这一宣传的大好时机,都在各自的公众号上发布了这一消息。此捐赠消息再次被校友们转载,那个名叫金刚子涵的在自己的微博上转载发帖,使得陈天然的名字和她的两本散文集一下子火遍全国。中原师大出版社和明雅文化传媒公司做梦都没想到,一个中学生的游记散文和读后感集竟然让他们赚的钵满盆满。

陈晓萍也看到了金刚子涵的帖子和推文,好歹,陈天然还没有公开的社交账号,没有受到干扰,那几天,陈天然都窝在学校,闻风而动的记者们找不到人,只好到陈天然就读的小学、初中采访门房,获得了一些信息,方才满意而归。陈晓萍给金刚子涵发了一条微信,一是感谢,二是告诫,不要把师妹举得太高,师妹的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金刚子涵很快回了一条消息:"谨遵懿旨。"原来,金刚子涵是淡子涵,她上一届的“八大金刚”之首,现在在京城某211大学学习网络信息工程。陈东也用了一点手段没有让帖子继续发酵,他也不想姑娘过早的成为焦点人物。但是陈天然的两本书却一直销量不减,还带动了陈晓萍的散文集《如风的日子》,算是意外之喜吧。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真千金重生后,被神秘大佬宠哭了 拿回享福命,在年代文被宠疯 只给钱不回家的老公忽然回来了 闪婚一年不见面,申请离婚他强吻 夫人一哭,京圈大佬心都化了 小可怜揣崽,被财阀大叔抱走掐腰猛宠 三位大佬同时求娶,疯了吧? 师傅,别逼我下山啊! 华娱:从小导演开始 中式教育的可悲